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字游戏主要分为一词多义、同音(形)异义、杜撰词和拆字游戏四类.通过大量例子对每一类文字游戏分别进行讨论,并对比不同译本,总结出翻译文字游戏常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译者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能将原文中文字游戏的趣味和智慧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反之,亦步亦趋的翻译只能让译文显得莫名其妙,甚至造成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2.
熊梅 《海外英语》2014,(15):142-143
该文从情景喜剧中的文字游戏出发,探讨了舍意传形这种翻译方法在其翻译中的可行性。很多学者认为内容与形式的矛盾的客观存在导致了文字游戏的不可译。但在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为了顾全形式而适当地舍弃原文内容能更好地传递文字游戏的幽默色彩,帮助译语观众更好地欣赏影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Joel Sherzer的力作Speech Play and Verbal Art。根据Sherzer在文章中对文字游戏的语言学分析,本文简单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文字游戏,并结合翻译问题进行了简单描述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陈晓平 《大学时代》2006,(5):29-30,33
长期以来,拆字被认为是人们所贬斥的文字游戏,不能登大雅之堂。而实际上拆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它只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它本身不是文字游戏.就象汉语中其他修辞手段一样,可以用于文字游戏,也可以用于非文字游戏,这关键取决于汉语言文字的使用者。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交流角度研究注释法在翻译中的使用场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文化交流角度探讨注释法在翻译中的十大使用场合:为专用名词提供附加的文化信息,保留原语的形象表示法,处理译语中的文化空缺现象,解释不同的风俗习惯,对文字游戏提供文化信息,为典故提供文化信息,解释文化信息过载的译语句子,为译语读者提供文化背景以加深译语读者的理解,指出本身语意不清的原语句子,翻译原文中用第三语言写的词、词组成或句子。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充斥了大量中国底蕴浓厚的对封建制度的描写以及诗词歌赋、文字游戏。同时,《红楼梦》也以独具中国特色的修辞使其语言具有独到的中国美学。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于中国的文化感兴趣,《红楼梦》的翻译也因此始终受到关注。本文试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对其中用典、对偶、双关、委婉语几个修辞方面的翻译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7.
李莉粉 《考试周刊》2010,(11):35-36
一、引言 英国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A 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一经问世即受到广泛好评。然而,由于此书中含有诸多双关语、藏头诗、典故和文字游戏,其翻译难度在世界上是有名的(当时就有卡罗尔的朋友认为此书不可译)。目前,在我国图书市场上。  相似文献   

8.
对英汉双关的定义、历史、地位、存在范围及本质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汉语双关的出现和研究都远远早于英语的pun。汉语双关一直享有较高的修辞学地位,而英语pun长期被看作文字游戏。从使用范围看,双关可以存在于语言的任一层面。从本质看,能指所指理论解释了双关产生的基础,对其理解本质上也是人的认知活动,其产生是人的某种心理需要。翻译双关虽具难度,但并非不可译;有时,也可只表明作者使用了这一修辞。  相似文献   

9.
说“回环”     
回环格,以其独特的信息传递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加深着人们的理性认识,因此,不能简单地视为"文字游戏",而应当加强对它的研究,进一步地确定它在辞格系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描述翻译作为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开创了翻译研究的新局面.翻译研究在描述翻译研究的引领下,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文章主要探讨描述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翻译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omestication of children literature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translations of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by Vladimir Nabokov and Boris Zakhoder.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has a reputation for being difficult to translate into foreign languages due to its strong linguistic features of world play and parody embedded in British culture. Nabokov and Zakhoder demonstrate different approaches in translating the book and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Russian children to feel the same emotion and imagination that English children would feel when reading Carroll’s book. While Nabokov attempts to fully translate the meanings of Carroll’s wordplay, the rhyme of poetry and humor, Zakhoder focuses more on direct translation of original text or adding new contents to facilitate better understandings for Russian children. Nabokov exhibits more ideal translation approach of Carroll’s work and Zakhoder represents typical translation approach of Soviet era.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莎士比亚在其剧作中运用的艺术手段--双关语,暗示,象征--进行了分析和评论.作者认为:正是由于莎士比亚运用了这些艺术手段,才赋予了剧本更深的涵义.  相似文献   

13.
琳达·哈琴后现代诗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琳达·哈琴的后现代"悖谬"诗学的主要特征和理论缘由进行简要的梳理.哈琴对后现代小说理论的重大贡献在于:其一,她提出了编史元小说的概念,对纯粹"自恋式"的元小说和以一种悖谬的方式关注历史和社会的后现代小说进行了区分;其二,她对戏仿和互文的"双重赋码的政治性"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尽管人们对哈琴诗学本身尚有不少争议,但此两者纠正了不少论者对后现代小说纯属"文字游戏"、"没有意义"和"价值中立"等片面看法,对于全面认识后现代艺术,特别是后现代小说,仍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Angela Wiseman 《Literacy》2011,45(2):70-77
A poetry workshop can present opportunities to integrat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perspectives in classroom contexts, encouraging the use of language for expression, communication, learning and even empower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adolescent students respond to a poetry workshop in an English classroom centred on teaching writing that is based on their knowledge from their various life experiences and understanding of events beyond the classroom. Informed by New Literacy Studies and third space theories, ethnographic methods of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were used to document an eighth‐grade urban public school classroom where a community member implemented a weekly programme using music lyrics and poetry for an entire school year. Findings illustrate how the poetry workshop encouraged students to contribute to the classroom learning context and engage critically with ideas that were relevant to their lives. Collaborating with a community member and tapping in to the powerful ways of using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led to important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in this classroom. Poetic devices such as rhyme, rhythm, metaphor and wordplay enhanced and supported students' own language practices; students used these sophisticated writing strategies as they worked to convey their ideas,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相似文献   

15.
翻译过程的有声思维实验及教学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声思维实验,对22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翻译策略及单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学生英译汉所用策略多于汉译英,且学生之间有较大个体差异;学生汉译英翻译问题主要是表达问题,但所用策略结构较为简单,显示出学生普遍缺乏翻译职业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较多关注个别词语、语言表层信息转换等,没有认识到译文语篇性构建及翻译目的性和交际本质等。因此,翻译教学要从翻译策略、方法、态度、本质等方面对初学者进行指导,改进教学方法、策略和内容,引导学生从孤立的词语向语篇层次转向,从翻译表层向翻译深层过渡,从语言转换向交际互动转移,从学生身份向职业译者转身。  相似文献   

16.
杨雄琨 《高教论坛》2012,(7):47-50,75
翻译是一项实用性很广、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技能,翻译能力是由各项能力组合而成的综合性能力。翻译教学是培养翻译人才的主要途径。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翻译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综合各种手段,全方位提升翻译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多元化的翻译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翻译能力,实现教学以翻译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专业翻译人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合作能力等翻译综合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市场翻译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以翻译服务换取货币商品的商业活动。翻译价格是翻译市场的根本要素,它作为翻译服务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受语种、翻译方向、地域因素、交稿时间、文稿内容难度等因素的影响。市场翻译规范包括翻译职业规范和翻译行业规范,它与传统的翻译规范有着本质区别。健全市场翻译规范是翻译市场健康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重点从林纾的翻译意念、翻译理论、翻译功绩、翻译评价等方面探讨林纾的翻译,认为林纾的翻译是依据翻译目的、译者修养和译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尽管译作中对原作作了大量删改,但符合当时浸染于古典文学中的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促进了外国文学顺利地融入中国文学的传统形式,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审美经验,依然不失为优秀译作。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工作,而是受历史、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活动。因此,翻译批评的对象也不能局限于静态的翻译结果,而应涉及从翻译选择到翻译接受的整个翻译动态过程,涵盖文本内部与外部的诸多要素。传统的文本比较批评虽然能够就语言层面对译作的得失做出详尽、细致的分析和评判,却难免流于片面,无法彰显翻译批评应具有的评介翻译作品、解析翻译现象、引导翻译实践等多重功能。本文指出,作为沟通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的经验和认知的桥梁,翻译批评应深入到翻译过程中,对影响翻译产生与接受的诸多文本外因素,尤其是翻译的主体因素,给予必要的关注,从而展现翻译批评应具有的历史性、整体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