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心理误区,这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顺利择业,而且有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科学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等方面进行自我调控,努力培养健康择业心理,从而实现顺利择业与就业。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袁纲 《思想教育研究》2004,(4):39-40,43
当前,面对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大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并随之出现大量就业心理问题。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结构分析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知心理大学生就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判断。而就业形势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认知程度。首先,自我认知不准确。一是产…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严峻的就业压力和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大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并随之出现大量就业心理问题。探讨大学毕业生常见的不良择业心理以及成因,并有针对性地对在大学不同阶段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中容易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强烈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冲突等.可通过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择业、就业心理辅导等措施来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大学生择业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在求职阶段的思想动态有阶段性思想焦虑的特点。就业准备期有期待性焦虑,就业试探期有挫折性焦虑,就业高峰阶段有比较性焦虑,就业冲刺阶段有务实性焦虑。掌握大学生求职期阶段性思想焦虑动态,对学校更好的开展就业指导、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优化学生培养方案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有利于因势利导,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马雅菊 《教育与职业》2008,(17):135-136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很多,其中择业心理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在择业的不同阶段存在的心理误区,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自我调适策略,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择业和就业。因此必须在找到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原因的基础上,从正确认识自我、自信豁达、敢于竞争、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等方面来消除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以促其顺科就业。  相似文献   

8.
面对社会复杂多变的形势,就业难度愈来愈大,挑战性更强,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误区。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误区,以帮助大学生尽快走出择业心理误区,顺利择业;帮助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业咨询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贫困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贫困大学生在择业中容易出现的八种不良心理倾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个加强”和“三个结合”的对策,帮助贫困大学生调适不良择业心理,顺利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与就业指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择业时容易陷入功利化倾向、依赖化倾向、情绪波动化倾向、从众化倾向等心理误区。这些心理误区的存在有其主客观基础,但高校可以通过提供有效地组织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来帮助大学生走出择业误区。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心理误区,影响他们毕业时的择业和就业。所以必须从转换角色,适应社会需要、树立吃苦耐劳的就业观念、树立竞争观念,提高竞争意识、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等方面来消除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促进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2.
试析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择业心理从产生、形成到发展、完善及消失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心理变化过程,根据我国现阶段青少年受教育和就业的现状,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形成过程从宏观上分析,其前期应上溯到中学阶段,从后期讲,应拓延到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就业稳定为止,具体地讲,大学生择业心理可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时期。①择业心理萌发阶段。大学生择业心理前发于初中阶段,因为初中生毕业时是继续升学还是就业(待业),就已经成为个体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凡是选择上高中的学生无不希望能考上大学,进而谋取理想职业,这是一个择业心理活动的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由于高校的普遍扩招及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市场化就业方式的引入;由于专科大学生各自的家庭环境、个人经历、专业基础的差异及个人就业期望值的不同,致使许多专科大学生在择业意识、择业观念、择业标准上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如不进行调适,会给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栋梁,可是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面对各种思潮的困扰,大学生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适,容易产生一些不当心理,这会给他们的择业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分析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在认真分析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调试对策,把握好择业的有利时机,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改革带来的权利、机遇、竞争和挑战,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种种心理误区,这些心理误区如不及时调适,就会直接影响择业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研究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调适不良的择业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个性,以健康的心态进入择业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医专生在求职择业中普遍存在职业需求模糊、期望过高、职业起点偏高、择业准备不足等心理误区,因而容易出现焦虑、盲目求高、自卑、依赖等不良心理。医专生需要改变孤立地看待就业的习惯,全面发展地看待就业问题,调适就业心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在择业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面对严峻的形势,大学生的择业过程必然会出现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为了能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为了找到心仪的工作,大学生自身要掌握基本的就业心理辅导知识。学校应该重视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为大学生就业择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具备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功就业和职业生涯得到较好发展的重要保证。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在自我认识、择业心态、心理承受力、择业取向等方面却表现出诸多缺陷。造成这种状况有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原因。改善社会舆论环境,导入和前移就业心理教育,加强职前技能与心理培训,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选择职业是大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择业过程实质是择业的心理活动与能力发展的过程,以大学生择业心理为切入点开展生涯发展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的新视角。通过自编大学生择业心理问卷,对10所不同类型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取样,从就业认知、就业准备、择业心态与情绪、职业定位四个方面调查分析大学生择业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层面提出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厦门市两所高校的500名学生为被试,对大学生择业心理应激源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厦门市大学生择业心理应激源主要包括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家庭同伴因素等三个方面;厦门市大学生在择业心理应激源上出现性别差异、专业差异、院校差异和家庭背景差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择业心理指导时,应注意来自各方面的应激源,根据不同背景的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