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谈准就业制模式下的毕业顶岗实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对高职高专教学毕业顶岗实习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实施准就业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其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同时,可以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面向企业需求,大胆改革教学计划,注重实际技能训练,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的毕业顶岗实习运行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政府、学校、企业都应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应把校园当作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课题(项目)为载体,为学生参与就业实习打好基础;建立完善的学校与企业共担成本和风险机削,以保证学生顺利、安全、有效完成就业实习任务.  相似文献   

3.
从顶岗实习与就业关系入手,说明以就业为导向的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合作企业的教育资源,凸显实践教学,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继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顶岗实习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基础上梳理和分析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顶岗实习作为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点之一。为建立与学生素质培养、能力提高以及就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制度,高职院校应以企业、学生、学校多方共赢为基础,根据社会和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分析学生认知及职业素质养成规律,并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对顶岗实习进行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5.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教模式下,实训指导教师是学生实习实训的管理者,实践技能的辅导者,学校、企业、家长的联络者,学生就业、创业的引导者,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学习实践的评价者。在实训实习中,要充分发挥不同角色的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及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顶岗实习是学校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原则,在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实习和校内专业实训之后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本着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原则加以解决。顶岗实习教学应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课程。顶岗实习教学管理中,要完善管理体制、控制体系,做好动员、过程管理、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农业院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双导师"制度促使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缩短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农业院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外基地培养卓越人才的优势,丰富"双导师"制校企合作新模式,巩固实践教学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保证和学生就业、职业拓展的必要手段。本研究在校企共建实习教学基地并开展工学交替的模式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从立足职业岗位需要、严把实践关键环节、严格组织实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及对接职业考核标准等入手,通过构建四层四步递进式的实践训练体系、规范实习教学流程、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强化专业实习指导及实施全程考核评价等措施,建立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学校、酒店、学生三赢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如今,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顶岗实习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方式。文章以酒店顶岗实习为例,提出学校、企业、学生、家庭"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共同履行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10.
突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就业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人们对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多地给予关注,开始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减轻就业压力,我院对实验、实习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大了专业实验和毕业实习的教学改革力度,使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了学生独立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就业能力的提高,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就业和职业拓展的必要手段。在校企共建实习教学基地的有利条件下,构建工学交替及双向参与的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从立足职业岗位需要、严把实践关键环节、严格组织实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及对接职业考核标准等入手,通过构建四层四步递进式的实践训练体系、规范实习教学流程、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强化专业实习指导及实施全程考核评价等措施,有利于建立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学校、酒店、学生三赢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就业和职业拓展的必要手段。在校企共建实习教学基地的有利条件下,构建工学交替及双向参与的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从立足职业岗位需要、严把实践关键环节、严格组织实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及对接职业考核标准等入手,通过构建四层四步递进式的实践训练体系、规范实习教学流程、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强化专业实习指导及实施全程考核评价等措施,有利于建立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学校、酒店、学生三赢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一种校企联合、多维互动实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该模式从三个层面进行,一是以通过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到企业去接受实践能力训练;二是通过将企业引进校园、建立企业的学校工程研究中心、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任学生导师等方式,在校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以高水平科研协作平台建设为契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牵涉学校、企业和学生。实习项目教学化的灵魂是学生,核心是弹性的实习项目。通过换位思考、协调沟通和制度完善等方法,在三联互通信息模式下重视实习项目教学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进学生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更能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之一,也是一种产学合作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将学生最后学年顶岗实习和就业有机衔接起来,使学生能长期为企业所用,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人才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受到企业和学校普遍欢迎。但由于顶岗实习时间长、管理难度大,学生、学校和企业会遇到诸如离职、报酬、工伤责任认定等问题。本文对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简要探讨了提高顶岗实习实效之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实习是新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阐述了当前高校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近几年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做的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从国家、省、校3级基地建设,认识实习、实践实习及毕业设计实习3个层次开展实习,校企联合,实施3年在校、1年企业的"3+1"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师培养、专业学生社团建设、仿真技术应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习实践教学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实践表明,该途径与方法可提高实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实习传统模式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校内外两名教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实习毕业,由互惠互利的激励机制、论文选题机制和毕业实习效果评价机制组成的本科毕业实习校内外"双导师"运行机制,构建了"学生-实习单位-学校"三方责任、义务、权利相对明确的运作模式.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校内外"双导师"的毕业实习机制把高校的理论水平优势与社会的实践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大学本科的毕业实习效果,而且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是一个学生、实习单位、学校"三赢"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的国际化软件人才,对已有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研究并建立"2+1+1"应用型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即2年基础教育、1年实践强化和1年企业实习。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突出工程实践教育特色,形成比较完善的课题体系,与企业建立起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在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拓展就业方式。多年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体系取得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四种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但在民族院校中,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学生实践能力差、缺乏创造力、就业水平低、创业意识薄弱等问题,为此应该将"四种能力"的培育为核心,全面提高师资水平;校内仿真实习+企业实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企业需求对接,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3+1"培养模式暨双导师制,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加强创业培训并积极参与创业孵化,拓展学生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电子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形势下的应用电子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提出一种新的毕业实习模式。该模式结合了理论与实践,学校教育、企业教育与企业实践,带队老师、学生与企业员工,实习与就业于一体,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