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2种不同填料蓄冷器的内部交变流动阻力特性.建立了在高频条件下测量蓄冷器两端交变流动参数的实验装置,用热线风速仪测量动态流速,由精密压力传感器测量瞬态压力.实验中测量了2台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蓄冷器,分别填充不锈钢丝网和尼龙丝网.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在高频交变流动条件下,不锈钢蓄冷器的周期平均压力降是相同雷诺数下稳定流动压力降的1 2~2倍.这一结果与其他相关文献的结论基本吻合.对于非金属蓄冷器,发现它的平均压降要大于金属蓄冷器的平均压降,是相同条件下稳定流动的3~5倍.这一结果对于高频无磁脉冲管制冷机的设计和机理理解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蔡明胜 《科技风》2012,(4):44-45
应用三维软件Pro/E进行SCR催化转化器建模,使用CFD软件AVLFire对建立的SCR催化转化器模型流场、速度均匀性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对数模结构优化,按优化前后的图纸进行封装,并对比测试优化前后的SCR催化转化器背压和催化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使用流动注射仪器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氰化物所涉及的试剂及仪器参数进行条件实验,将厂家给出的操作条件进行了全面的验证,并在此基础上,以国家标准方法原理为参考依据,通过条件实验,最终建立优化的适合我国环境水体的流动注射检测方法,并将测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注意问题及影响进行探讨,使得此方法更具系统性、可操作性及普及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使用流动注射仪器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挥发酚所涉及的试剂及仪器参数进行条件实验,将厂家给出的操作条件进行了全面的验证,并在此基础上,以国家标准方法原理为参考依据,通过条件实验,最终建立优化的适合我国环境水体的流动注射检测方法,并将测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注意问题及影响进行探讨,使得此方法更具系统性、可操作性及普及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使用流动注射仪器测定生活饮用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所涉及的试剂及仪器参数进行条件实验,将厂家给出的操作条件进行了全面的验证,并在此基础上,以国家标准方法原理为参考依据,通过条件实验,最终建立优化的适合我国环境水体的流动注射检测方法,并将测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注意问题及影响进行探讨,使得此方法更具系统性、可操作性及普及性。  相似文献   

6.
陈元馨  康宁 《情报杂志》2023,(4):132-139
[研究目的]美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经验居世界前列,对美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先前研究的特点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知网中收录的经筛选后的54篇美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相关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以Citespace软件可视化计量分析为辅助,对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梳理;同时以产生背景、保护模式、模式影响这3个视角进行切入,对美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制模式的国内研究观点进行质性分析。[研究结论]美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相关研究的热度随着国内外立法的进程加快而不断提升;“数据主权”是美国数据跨境研究绕不开的主题,“数字贸易”“数据治理”也是该领域现在以及后续的研究热点;对该领域研究的切入视角随着时间的推进由点及面逐渐立体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胶东半岛区域科技人才流动的意愿以及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年龄、管理风格和工作条件与科技人才流动意愿强度呈负相关;档案管理、户籍制度、信息共享、法律保护、经济环境、社会保障和政府服务与科技人才流动意愿强度呈正相关。其中,档案管理、户籍制度、法律保护、经济环境等因素对科技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根据松嫩平原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松嫩平原地下水流动系统进行了综合概述,对松嫩平原地下水系统进行划分,并阐述其亚系统的特征及其之间的联系。从而表明第四系孔隙潜水循环条件好,水交替积极而活跃;第四系孔隙承压水次之;而新近系、古近系裂隙孔隙承压水和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水循环条件逐渐变差,径流缓慢迟滞。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发现:区位势差决定科技生产力流动的方向,科技生产力的流动与生产力水平的差额呈非线性关系;利益差额是科技生产力流动的动力,当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科技生产力流动利润最大,科技生产力的流动能增加经济系统的经济产值;科技生产力在流动过程中以科技要素为载体,呈双向、网络化流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的人才资源流动不断加剧。人才资源国际流动对于不同国家之间和不同时间区间的情况是不同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假设在全球范围人才资源自由流动的市场条件下,从宏观上定性研究人才资源国际流动的趋衡性,对人才资源国际流动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人才资源国际流动的规律,并由此分析我国人才资源流动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流速和不同单元个数对双向流静态混合器混合效果和压力降的影响。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大和混合单元个数的增加,更有利于均匀混合。但是,压力降也是逐渐增大的,综合考虑混合效果和压力降,适合的流速范围在0.7m/s-1.1m/s之间,混合单元个数适合选取6个。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石墨烯因为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已成为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采用Hummers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G0),通过异氰酸苯酯对GO进行有机化改性得到能够在DMF中均匀分散的石墨烯材料,将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材料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到聚脲材料中得到聚脲/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红外、透射电镜等对氧化石墨烯以及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iGO)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多以单片形式存在,经异氰酸苯酯改性后能够较均匀的分散在DMF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TEM等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发现改性后氧化石墨烯片层能够较均匀的分散在聚脲基体中,均匀分散的氧化石墨烯片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聚合物基体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耐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因抗癌药物多数在体内靶向性不强,生物相容性弱,并且在体内难以保持长效作用等,抗癌药物的研发一直比较困难。药物载体能很好的改进药物治疗的缺陷,例如壳聚糖、碳纳米管、微囊微球、脂质体等等,氧化石墨烯,由于其优越的性质和结构,使其在材料领域、生物医学领域、电子设备领域等众多领域得到高速发展,在生物医学领域,氧化石墨烯可以作为药物载体进行体内给药、可以进行结构修饰进行细胞成像,特别是修饰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在体内表现优越,且氧化石墨烯对抗癌药物的高负载率,都使其作为抗癌药物载体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4.
花俊 《中国软科学》2004,(7):127-131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归纳出传统FDI流动机制的研究框架。在分析了FDI流动的新背景后,本文给出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FDI流动机制研究的新框架,并对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苏州投资的产业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出跨国公司在苏州投资的一系列投资特征,包括国别来源特征、产业特征以及投资区域特征等。  相似文献   

15.
于世坤  王波  章敏 《科技与管理》2012,14(1):108-111
耗散结构是研究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的过程的条件、性质和规律的科学。在简要地介绍了耗散结构理论之后,本文在分析企业员工流动系统具备耗散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员工流动系统熵变模型,提出了利用系统熵值对企业员工流动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最后总结出熵与耗散结构对企业员工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崔军  郝秋菊 《科教文汇》2007,(2):196-196
细胞质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通常条件下,我们看不到它的流动。通过找到标志、改换材料进行实验,并探讨了影响黑藻细胞质流速的条件及对讲授本实验的感想。  相似文献   

17.
细胞质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通常条件下,我们看不到它的流动.通过找到标志、改换材料进行实验,并探讨了影响黑藻细胞质流速的条件及对讲授本实验的感想.  相似文献   

18.
于海云  赵增耀 《科学学研究》2013,31(8):1224-1230
 FDI嵌入型产业集群中的内资企业可以通过员工流动途径获取外资企业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从而提升内资企业的创新绩效。通过对三维丝、怡星、元一和西瑞德的案例分析,本文总结了员工流动途径下FDI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有:FDI嵌入集群情境、员工流动方式、内资企业的知识整合机制以及员工特质和知识特质,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质性数据分析软件对搜集的14家案例企业的质性数据进行分析,以检验所获得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专利权转移的中国区域技术流动网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使用来自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of China)的专利权转移数据构建中国技术流动网络,并对其演化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技术流动主要集中于发达地区间,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间也存在较频繁的技术流动,而欠发达地区间的技术流动则较为罕见。文章中使用负二项分布模型、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对我国技术流动网络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发人力资本投入对于区域技术流动的贡献大于研发物质资本投入,这可能是由于人力资本的流动相较于物质资本更加迅速和简单,从而促进了区域技术流动;技术更可能从研发资源密集的地区,譬如北京、上海等,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转移,譬如广东、江苏和浙江等;从海外引进较  相似文献   

20.
从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的特点看,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本、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总是流向能使自身价值增值的区域。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出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的决策模型,并对个人区域流动决策进行分析,表明人力资源区域流动是由个人收益、流动成本和环境效应三个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