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教育达到全面发展是人类自古所追求的理想,因材施教则是历来所提倡的教育方法,本文通过对“去中心化“与“差异性“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指出了在去除教育权威、优化学科设置结构与“差异性“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以凯洛夫、叶西波夫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教学论流派及以赞科夫、达维多夫为代表的"发展性教学"教学流派是在前苏联的传统文化背景影响下于不同时期形成的极具影响力的教学论流派,这两个流派的教学思想既存在差异性,又具继承性,其教育教学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对我们当下的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同时遭到了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两国有识之士在痛心中警醒,分别开始对本国传统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进行反思性批判,在教育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中国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教育改革思想,日本提出了"和魂洋才"的教育改革思想.应当说,这两种教育改革思想具有相似性,然而它们对于国家命运的改变却大不相同.通过对这两种教育思想形成背景及对教育改革实施的具体影响进行比较,探究其差异性,希望能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的“源”与“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即生活"作为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其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一种睿智的把握.本文以历史的视角,通过对教育史上几位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如亚里士多德、卢梭、斯宾客、陶行知等有关生活与教育关系的阐述进行梳理,试图在比较分析中寻找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5.
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而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阶段。针对城乡不均衡的现状,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评估如何能够在横向上体现差异,又能在纵向上促进其发展,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教师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的主体对象之一,是评估难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若干学者对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的模型及指标的阐述,就成江荣、解月光撰写的"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一文提到的对教师进行评估的指标及评价标准,分析其信度和效度,得出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应用评价时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以"教师人"这个行为主体对信息化应用业绩与信息化应用行为进行评价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反写法"是中国古典诗词写作技巧中的一种,它包括反说、反衬、反面落笔三种情况。究其实质,"反说"强调的是诗句本身内涵的反转,即在一定的语境下,诗句的实际意义与表面意义相反。"反衬"强调的是事物特征的反转,即利用客体特征与主体特征巨大的差异性,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反面落笔"强调的则是时空的反转,通过写看不见的对面情形,暗示出自己对对方的态度。这三点共同构成了古典诗词中"反写法"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身体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及分类法,聚焦世界锦标赛期间的媒体报道,分析不同项目的女运动员在传媒建构下身体叙述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女运动员因其从事体育项目的不同性别类型而受到媒体的差异性关注,相比从事男性化项目的女运动员,那些从事女性化项目的女运动员的媒体曝光率接近前者的2倍;对于从事男性化项目的女运动员,其报道几乎完全集中于"竞技态"身体,而对于从事女性化项目的女运动员,其报道则大比例聚焦于"社会态身体",即关注其性别化与情绪化的描述,以及有关竞技场外的"生活态"身体的报道。所从事体育项目的性别类型差异造成女性群体媒体呈现的内部区隔,将女运动员搁置于被消费与被遗忘的两极状态;论文呼吁进行女运动员身体意义的传媒重构。  相似文献   

8.
对后项动词之间的组配趋向性从语义特征的角度进行考察。对特定的考察对象前项动词"思う/考える"所接后项动词之间的组配合格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自不能任意互换的理据在语义特征缠绕机制上得到了合适的理据性分析,但是作为构词的词素而言,词与词之间的组配合格性不能以简单的合格与不合格这一标准来进行区分,本文的考察中已经发现"思う"与"考える"之间所组配的后项动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民俗体育教育中的认知与建构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困扰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教育的难点问题,本研究借助自组织理论中的超循环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认知—建构"超循环系统。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认清民俗体育运动项目自身演进的认知与建构以及民俗体育在教育(传承)过程之中所体现出来的对其知识体系的认知与建构。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有效的推动民俗体育教育的深入进行,有助于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更加有利于我们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和主战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如何实现系统有效衔接,从课程目标上进行分析,要注重整体上的统一性,不同学段的差异性。在实践教学中,明确课程目标,完成不同学段的整合统一;研究教学内容,实现不同学段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1.
"非常规"物理实验的特点决定其从开展教学所选用课程资源的来源和所体现的实验教育取向两个方面可以充分实现"生活化取向",使物理教育中的这一不公平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把体现"生活化取向"的"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与体现"学院化取向"的利用厂制实验仪器开展的实验教学相互结合,能给学生提供更加立体、全面的物理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微观层面上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2.
"公共史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当代美国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它的产生背景与我国当前历史教育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美国"公共史学"所构建的历史教育理念对我国的历史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它在学科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我国历史教学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创客教育是"互联网+"技术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以后的"产物",这种形式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本文系统论述了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现状,认为在创客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创客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充分,课程过于传统与老套,同时硬件设施相对短缺,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构建相对完备的"互联网+教育"创客教育体系,打造重创教育空间,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  相似文献   

14.
探讨"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的榜样与约束机制的功能与建设,是深入研究"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的重要内容。对"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的榜样与约束机制的建设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理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对"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所起的作用,还能逐步推进榜样与约束机制向规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三生教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存教育",它属于学校德育教育的范畴,是新课程改革下新开设的一门学科,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门课程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贴近实际,从现实中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活、更好生存"。这一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教育途径并非是单一的,它可通过学科渗透、常规管理、家庭教育、学生团队体验等多种途径进行。而"国旗下讲话"则可以作为"三生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问题学生"及其教育的边缘化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长期存在着,已成为制约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转变教育观念,是抓好"问题学生"教育的前提;捕捉教育契机,是抓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关键;建立学校与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是抓好"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个时期来不断涌现的"最美人物",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典范,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最美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运用"最美人物"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防止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建立理论研究机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坚持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网络、进寝室、进社团和不断优化、完善实践教育模式四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做出持续的优化与创新,在微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则需要认识并抓住"微形式"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通过探索"微形式"运用策略,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在对"微形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原则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微形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分别将培养好公民和好人作为基本目标,两者无论在教育内容、方式及时段,还是学术传统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但其差异性并不能切断二者之间天然的关联性。在当代社会,应同步推进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而非以其一取代另一个。公民教育、道德教育二者间的差异性,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理论基础转向所导致的。该差异性致使二者在理解公民德性方面存在冲突。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二者道德根基的关联性与同源性加以探究,使道德教育成为基础,公民教育作为保障,以此实现二者的共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三集中体育运动学校"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体校现状除了存在经费短缺、学训矛盾、招生难等问题外,还存在着观念守旧、出路狭窄、学校有限与学生太少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体校价值唯一性的偏差以及学生出口路径单一性设计不足。提出正确认识体校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战略核心地位和学生发展目标的差异性,构建体校在义务教育体系中的招生、入学、培养、输送、奖励等多元发展的培养体系,多元化教育目标设计,优化体校在运训单招的特殊政策,拓宽出口途径,集中优势资源将体校建设成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心枢纽,以促进各级体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