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以这样认为:女性期刊纪实饭块的趣味和走向,基本上决定了整个期刊的趣味和走向;同时,女性期刊纪实板块的形成气候及健康发展,对于多角度、全方位地实现其“向女性宣传社会,向社会宣传女性”的办刊思想,都的确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在期刊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早已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期刊与期刊,  相似文献   

2.
期刊界,往往有“得渠道得天下”、“内容为王”等观点之争,其实,作为市场型的期刊,按“水桶木板理论”说,成功的期刊是由期刊内容的板块和营销渠道的板块完美结合而产生的精品,两都要相齐并论,哪一板块短了都不行。特别是作为专营化的报刊自办发行网络渠道在期刊经营中板块效应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常识告诉我们:女性期刊隶属于社会文化生活类期刊,在其功能与属性上横跨了新闻与出版两大系列。横跨两大系列,这一方面给办好女性期刊提供了一定的潜在优势和多种选择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却又给女性期刊造成了定位时的犹豫不决和发展中的双重尴尬,并且容易使具体操作者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产生许多糊涂认识。就目前女性期刊新闻纪实稿件存在的文风文体问题来看,我以为也都是在这种模糊认识支配下产生的。问题之一:貌似追求密度,实则拼凑信息。在一种哗众取宠、追赶时尚的心理支配下,编辑鼓吹,作者一呼百应,许多冠以“大写实”、…  相似文献   

4.
近一个时期,“纪实热”以期刊为主要舞台着实热闹起来。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说,纪实作品创作和出版的兴起,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令人担忧的是,随着这种“纪实热”的逐步升温乃至“高烧”而伴生出来的种种“病态”和“后遗症”,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比如,一些纪实作品背离了我们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暴露出不良的政治思想倾向。这类作品借“纪实”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期刊主编,在确认期刊定位后,面对市场,通常要考虑设计期刊的节奏问题。我以为,“四个半拍”原则在现阶段可以帮助主编谋划期刊。这四个半拍分别是快半拍、慢半拍、高半拍、低半拍。一、快半拍任何期刊当然都希望比其他媒体、比同类刊物要快,选题要新。一般来讲快是指期刊报道事件的速度。但期刊比报纸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速度肯定慢。那么期刊的快应当体现在哪里呢?我认为,首先这个快应当体现在期刊对事物的预见性,比如美国的《商业周刊》曾经最早提出“亚洲金融危机”问题。《商业周刊》有个口号是:我们并不只是倾听商界…  相似文献   

6.
一、报纸、期刊必须遵守新闻出版法规,刊载新闻报道和纪实作品必须真实、准确、公正。报刊不得刊载虚假、失实的报道和纪实作品。二、报纸、期刊因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有关出版单位应当在其出版的报纸、期刊上进行公开更正,消除影响;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关出版单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三、报纸、期刊因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更正或者答辩,有关出版单位应当在其出版的报纸、期刊上予以发表;拒绝发表的,当事人可以向…  相似文献   

7.
正女性生活类期刊唯有主动求新求变,才能在市场立足。而求新求变,任重道远,牵涉到诸多因素,关键在于理念、人才以及管理。其中,在实践层面,最迫切需要对纪实新闻故事文本进行反思并改造。以《家庭》、《知音》等为代表的女性生活类期刊,曾以其独特的纪实新闻故事文本深入千家万户,创造过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纸质大众媒体的生存空间普遍被挤  相似文献   

8.
李德复 《传媒》2000,(12):13-14
近年来,有的文化综合类期刊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为什么越来越水、越来越假、越来越不真实?以至不少读者对某些期刊的“社会写真”、“生活纪实”等栏目产生了怀疑,甚至为此打起一场又一场从笔墨到法庭的官司?这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期刊大发展、期刊市场  相似文献   

9.
女性期刊“巾帼不让须眉”,成为目前期刊市场的“潮流”。从发行来看,女性读者一直是期刊的最有力的支持者,传媒界一直有“男人看报,女人读刊”的说法;从广告方面,商家都在盯着女人的钱包,所以对女性期刊的广告投入也远远大于其它类别的期刊,这从另一方面支持了女性期刊的蓬勃发展。 因此从内容定位上迎合女性的期刊是大多数。直接定位于女性的“纯女性期刊”仅全国各地妇联系统主办的妇女期刊  相似文献   

10.
哗众取宠:《郭沫若的女性世界》全展《郭沫若的女性世界》(星村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出版),这部被作者自我标榜为具有“忏悔录的价值”的纪实作品,实际上是个扭曲历史、哗众取宠、东拼西凑、胡编瞎扯的大杂烩。从作者的主体意向与文本的实际描写来看,我以为...  相似文献   

11.
生活纪实类期刊编辑须强化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真实准确是报刊从业人员的道德底线。期刊编辑作为“把关人”,只有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才能真正发挥把关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真实再现客观现实为特征的纪实手法,正在成为我国电视纪录片(又称专题片)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相对于画面配解说的传统创作方法,这无疑是一大突破。如果说,《望长城》是“真正自觉地走进了”纪实手法的“新天地”,那么,去年底播出的大型纪录片《毛泽东》,则标志着这种创作方法正在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依据2007年工作纪实,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期刊部实行的精细化管理、坚持“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及各个工作环节环环相扣,使报刊在第一时间与读者见面等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纪实? 编虚?     
近两年,纪实通讯吃香,许多报纸的周末版、星期刊和许多杂志大作频见,栏目繁若星辰,涉及方方面面,什么“扫描”、“写真”、“透析”、“面面观”,什么“情人ABC”、“交通事故甲乙丙”,什么“纵观大流产”、“话说性骚扰”,林林总总,蔚为大观,热热  相似文献   

15.
“生态位现象”与期刊的定位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的期刊 ,其市场定位、主要读者群以及办刊风格是不相同的 ,它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生存 ,处于各自特有的“生态位” ,共同构成了我国期刊的整个“生态平衡系统”。随着信息化社会科技的高度发展 ,人们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需求的不断增长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期刊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国外期刊将进入中国市场 ,我国期刊也将走向世界 ,过去我国由政府控制的期刊的“生态平衡”必然会被打破 ,所有的期刊均面临重新选择“生态位”的问题。期刊为了生存和发展 ,必须在新的“生态系统”中重新进行定位 ,寻找适合自…  相似文献   

16.
纪实:追求什么?任远,王晓红以普通世相的再现取代超凡脱俗的刻画,以坦诚朴素的叙事取代碟谋不休的“上帝之声”,以“过程”的跟随取代“结果”的罗列……无疑,纪实带给了人们一种符合日常生活经验的“真”的感受。但是,有些时候,某些标榜很“纪实”的影片却让人困...  相似文献   

17.
王晓平 《今传媒》2006,(5X):58-58
“60分钟”是美国CBS广播公司于1968年9月创办的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播出时间为每周日晚7点至8点。它以节目的时间长度命名,采用杂志的综合编排方式,片头、具体报道和评论员评论这几个板块组成,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主持人,一期节目有几个主持人各自主持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8.
张进 《记者摇篮》2005,(4):28-28
我们在拍摄电视纪实专题片中,经常会出现意外和不可知性的情况和景物,而如何使长镜头和同期声在电视纪实专题片中引起高度的重视,并自觉的掌握和运用,就必须对长镜头和同期声的表现特性、表现功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纪实”观念的引入,将中国纪录片从主观宣导的说教模式,历史性地转向了追求客观与真实。以纪实手段关注生命本体的轨道,掀起了中国纪录片的纪实主义潮流,并给中国纪录片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是,纪录片理论的发展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不介入”、“原生态”的跟拍即是“真实”,而任何主观的东西都是对“真实性”与“客观性”的破坏,所以片面强调纯粹的。  相似文献   

20.
纪实作品良莠不齐白烨近年来,纪实类作品一直以稳步上升的趋势占据着图书市场的一方天地,即使“陕军东征”、“布老虎丛书”等长篇大潮汹涌而来,充其量也是与之平分秋色而已。纪实类作品有着如此稳固的地位,根本的原因既在于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和纷繁多样为它提供了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