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文  李思怡  甘雨柔 《新闻大学》2024,(2):44-56+118-119
研究以留守儿童的新媒介使用为研究对象,将一起玩手机视为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与同辈群体的“嬉戏”(play)方式,致力于讨论媒介与同辈群体这一社会化机制的关系。研究发现,“一起玩手机”对留守儿童同辈群体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起关键性作用,是他们的同辈群体社会化过程(媒介嬉戏),同时也是他们抗争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身份轻视、建构个体尊严的个体化过程(尊严游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信息时代的“数字劳动场域”得到进一步体现,产消合一的资本主义通过社交平台运作的规则设计,在“偶像”生产机制中对粉丝群体进行着剥削与异化。研究认为,在资本逻辑下,商业化媒体平台的传播服务于“生产方式、生产过程和目标产品”的商品化,进而设置“产消合一”的偶像传播制度,将粉丝行为纳入“集体协作生产”框架,使粉丝成为资本创造性的工具,并赋予他们“自由与权利”的错觉。资本“产消合一”的规则背后是从“粉丝的需求”这一最高层次进行剥削,从而实现“产品的异化”和“过程的异化”,打破了粉丝原有的社会化性格和平等的社会关系。无论是偶像还是粉丝都意识到剥削的存在,却难以“脱域”,反而在“去异化”过程中被进一步剥削。在“产消合一”生产逻辑的引导下,“饭圈”行为通过互联网的孕育已扩散到更多的社会性议题和领域,让整个社交媒体中“饭圈思维”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3.
龚思维 《视听》2023,(5):128-130
表面上看,倍速播放只是媒介技术层面的一次微小创新,然而其本质是一种“时间竞速”,高度契合了罗萨所言的“加速定义”的三重向度。倍速播放流行现象的背后蕴藏着竞争逻辑下的时间挤压和文化观念下的时间焦虑两大“加速社会”的结构性动因。在看到积极意义上它有效对抗资本逐利逻辑生产的“注水”剧并满足观众碎片化使用场景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伴随的深刻异化现象,即“体验短,记忆短”的时间异化、快感消费下陷入倍速循环的行动异化以及作为“倍速人”而丧失主体性的自我异化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异化是一种比妖魔化更可怕的非人化。被妖魔化的人们会愤怒、反弹和对抗,很少会加入对自己的妖魔化;但异化的人们却会由于被洗脑或麻木愚昧而参与外力和环境对他们的心灵侵腐和人格扭曲,心甘情愿地按变异的标准来自我要求  相似文献   

5.
面对不断加速的社会情境,时间异化已成为当代人的普遍感知,时间的稀缺性问题也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基于时间社会学视角,以钉钉App中的“已读”功能为案例,通过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式访谈,探讨“已读”技术背后资本的时间政治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劳动者的时间感知体验。研究发现,资本会借用“已读”的监控、联结、提速作用,对劳动者的休闲时间进行序时重置、再同步化以及效率复刻,致使休闲时间发生异化,包括属性上的异己化以及感知体验上的“去时间化”,这被体验为时间剥夺、时间抽离以及时间恐慌。在此过程中,劳动者会摸索出一套捍卫自由时间的“潜隐剧本”,但这些策略只是基于妥协基础上的行为应对,劳动者依旧在时间争夺战中处于弱势地位。此外,本文还指出了“工作/休闲”时间异化程度的差异性,旨在为“时间异化”批判理论的优化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劳动呈现出甘愿劳动的异化形态,强制的外力剥削转化为主动的自我剥削。女性的数字健身实践不仅是服务于平台资本增值的数字劳动,而且是一种积极参与、自愿付出的甘愿劳动。文章以“帕梅拉女孩”这一健身群体为研究对象,试图理解其甘愿劳动的过程及结果。研究发现,自由、自信的新女性气质激励“帕梅拉女孩”自愿追求外在身体的健康与内在精神的自信,在量化自我、自我书写以及关系性凝视的数字技术支撑下,她们试图优化自我,但无止境的甘愿劳动同时也在剥削自我,为平台资本的无限增殖贡献力量。数字资本、性别、劳动交织下的女性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生存处境,健康、生命经验被简化为客观的生物学数据,自信崇拜所导致的内在暴力掩盖了关于结构性问题的根本反思。  相似文献   

7.
冯志伟 《新闻世界》2013,(8):334-335
新闻娱乐化让人们乐于接受轻松的浅层娱乐,放弃了理性的思考和对深度问题的追问,但是人们自身却意识不到这种异化状况。媒介一方面“异化”着公众,一方面也在不知不觉经历着“自我异化”。  相似文献   

8.
王梦颖  赵洁  陈昊 《视听》2023,(9):137-140
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耦合推动了新的消费变革,网络消费的崛起推动了网络经济的繁荣,满足了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在社会加速视角下,科学技术、社会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速使得网络消费呈现出新的特点。但是,当整个社会都朝着加速的方向发展时,网络消费也呈现出“消费者异化”“消费行为异化”“消费时间异化”和“消费物品异化”这四种异化趋势。网络消费主体应通过“自我减速”和“社交共鸣”来应对网络消费所带来的异化风险。  相似文献   

9.
“股价跟风跟得厉害,只能说明我们的电影产业还不成熟。如今资本不是用来推动产业良性发展,而是倾向于投机,这并未抓住电影产业的本质”。电影产业中,资本固然重要,但核心还是创意  相似文献   

10.
陈昕 《东南传播》2022,(9):126-129
本研究通过在直播间参与观察主播和观众的行为来搜集资料,分析网络主播是如何进行“自我商品化”的,观众又是如何参与到这一商品化的过程当中去的。网络主播将自我包装为一种商品,通过语言性策略和非语言性策略将自我呈现在直播间当中供观众进行消费。观众通过留言评论和主播实时互动,共同建构直播场景,并通过送礼行为参与到主播“自我商品化”的过程当中。主播身体的异化是主播和观众“合谋”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自我呈现作为一种交往技术,一直贯穿于人类的社会互动行为之中。戈夫曼(Erving Goffman)将“舞台”“表演”的隐喻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出了自我呈现的拟剧论(Dramaturgy),从而被后起的相关研究奉为圭皋。而进入数字时代以后,社交媒体中的云端交往使人们的自我呈现不再囿于面对面的在场情境,戈夫曼所言“前台”“后台”“印象管理”“舞台设置”等概念也在新的社交语境中呈现出新的姿态。在这一系列新变中,被戈夫曼在自我呈现研究中有意回避的“自我”构建问题,逐渐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12.
林磊  冯应谦 《新闻记者》2022,(10):72-84
网络文学不仅是一种新的文学媒介形态,而且它的创作和写作方式构建了一种新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一方面显著地揭露了创作者与资本平台的矛盾,另一方面又凸显出新的劳动共同体所展现出的反剥削和反异化的契机。本研究旨在通过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作者的创作情况和工作境遇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从创意劳动、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角度对网文作者进行研究和分析。尽管网文创作的劳动关系依然还存在着各种不合理之处,但是,网文作者们的抗争和抵制,显然十分有力地震慑了资本的霸权。相比于传统工业时代为了谋生而忍气吞声的“打工仔”,网络文学的作者们体现出了更多的自主权和游离空间。相对于传统的劳动来说,他们拥有了更多的主体意识和抵抗意识,而非进一步的异化。因此,与其悲观地将网络文学的作者们判定为一种在数字时代之中被进一步异化的“文学打工仔”,不如将这种新型的劳动模式以及劳动者们所体现出的进步性看作一种抵抗异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描写的是一个阿富汗男孩的成长故事,这部书因出色的救赎心路描写而被人们推为新世纪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围绕主人公阿米尔的救赎之路,作者对人性及“救赎”这一大众主题进行了深情描述,从而使小说在现实意义上突破了文化和种族限制,有了更加丰富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进步,一方面产生了人类新的实践方式——虚拟实践,另一方面塑造着传统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的新方式,共同构成了网络时代实践的总体样态——网络实践。随着网络实践的全员化、广域化、多样化发展,网络对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工作、思维理念的影响和变革也愈加深入。但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值得反思和亟待解决的异化问题,突出表现为资本和平台的“圈网”“争网”、非理性网民的“迷网”“溺网”及“数字自我”的“走样”“畸形”发展等。科学辨析这些问题和现象,是矫正网络实践异化的必要前提,也是化解数字化发展隐忧、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维护网络良好生态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早期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和资本的对抗时,曾经用过“异化”这一概念。他在晚期有时仍用“异化劳动”等概念来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雇佣劳动,但对社会主义社会,包括对它的初期,都从来没有使用过“异化”概念。现在,有一些同志认为社会主义也存在“异化”,在它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都存在  相似文献   

16.
《华尔街日报》曾在2005年12月发布的十大行业十大趋势中指出:“新媒体的出现大大抢占了广播电台的市场。人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打手机、上网甚至玩视频游戏上。”“未来的广播业必须转变模式谋求发展,”“细化市场,开辟女性电台”就是其中的一种转变模式。①  相似文献   

17.
袁玭 《东南传播》2022,(11):77-79
“镜像”理论由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雅克·拉康提出,揭露了个体从“自我”到“他者”的异化过程。韩国导演李沧东被称为“真正的现实主义导演”,他的作品主角多为韩国社会的底层边缘人物,作品刻画社会环境对人的压制与强迫,以困厄生活的真实细节,呈现出个体从“自我”到“他者”的异化。在对人物群像的刻画与构建中去溯源韩国社会,寻找被表象遮蔽的现实问题,完成对当下社会的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18.
刘刚 《出版参考》2010,(17):26-26
“手机说”是个奇怪的名字,它真正的含义是适合手机阅读的小说,因而“手机说”并不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而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现今各种文学大赛很多,各式的网络文学大赛也很多,但是以手机为首要阅读载体的文学大赛,即使包括短信、笑话等微型题材,却也并不是太多,毕竟将手机作为阅读终端,是这几年才勃发的风潮。  相似文献   

19.
利斌 《电子出版》2002,(8):U025-U026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诺基亚公司不久前宣布达成一项协议,提供“light—content”移动电话服务,其中包括音乐片段和游戏。两家公司表示,该服务将在先进的诺基亚手机上提供,预计这种手机将于2002年12月在美国市场上推出。这种电话可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让使用者付费下载并播放选定的歌曲。IBM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种服务。该协议让人们看到这两家公司大力进军数字娱乐业的势头,那么数字娱乐业的诱惑到底有多大? 数字娱乐业不只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电脑游戏,而是覆盖了以数字技术向人们“制  相似文献   

20.
胡秋芬 《青年记者》2017,(2):123-124
2015年,一则“大学教师课堂怒摔两部iPhone6s背后的良苦用心”的网帖被某新闻门户网站转载后,可谓“一摔激起千层浪”,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课堂“低头族”确实大量存在.手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他们可以借助手机与亲友保持联系、上网查阅资料、娱乐消遣等.但是,当学生上课玩手机、手不离机成为课堂普遍现象时,大学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受到严重挑战,课堂教学质量受到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