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今天,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成人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今天,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成人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成人教育与中国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我国约有4.6亿农业劳动力人口,但是文化科技素质较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农村乃至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1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国际竞争更突出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要实现中国的崛起,就必须确立人力资源的观念,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通过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学习,一方面把我国农村广大的劳动力人口培养成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所需的建设者;另一方面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转移,逐步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富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夜为一种新型而且发展迅猛的经济形态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本文主要从知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素质和知识经济时代农村成人教育改革的思路两个方面,揭示了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在把巨大的人口负担向人才资源转化过程中应承担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劳动力,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的有3%,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培训的有0.11%。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重要的方式就是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是农业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所以,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很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思考之一: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环境因素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就其外部环境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农村成人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产生与发展同社会经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12亿人口,8亿在农村。农村不富.中国就富不起来;中国农民的素质不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实现这一转化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据统计,全国农村劳动力4亿多人,其中40%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有5千多万人还是…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难点。“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把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完善农村成人教育的培训机制,以提高农村劳力就业竞争力为重点,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难点.“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把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完善农村成人教育的培训机制,以提高农村劳力就业竞争力为重点,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成教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资料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只有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仅为0.13%。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其培训农村科技实用人才“短、平、快”的独特作用。农村成人教育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是教育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的形势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研究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课题。一、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问题1.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低20…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对于转变农村人口资源为农村人力资本,进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农村成人教育对于提高农民素质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农民素质的现状,提出了怎样提高农村成人技术教育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内容之一,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提高以及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与应用。本文以广西平果县为例,分析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对农业科技传播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水平,以此推进农业科技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市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农林牧渔业,农村劳动力资源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是当前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对石家庄市农村产业结构、人力资源数量、素质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状况,从而为各级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提供依据,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相似文献   

13.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跨世纪发展,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已严重地制约着农民增收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利用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研究、制定出推动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具体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入手,论述了增加农民收入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农村教育收益率、农村家庭对孩子质量及其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迫切性与李先生进行商榷,分析了导致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少的四点原因:农民收入低;家庭子女多;投资环境差;粗放型农业和升学式教育。  相似文献   

15.
农村改革在不断深化。农业在进一步向农、工、商一体化方向转变,对未来农业生产的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农村初中教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劳动者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到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此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教育"为农服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过于重视其"为农服务"的功能,则会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影响教育"培养人"这一基本功能的发挥;加大城乡间的教育不公平,减少农村居民向上流动的机会;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夸大农村职业教育对发展农村教育及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济收入、社会权益和职业声望是衡量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准。以20世纪30年代的四川乡村小学教师而言,其经济收入菲薄,福利待遇低下,职业岗位得不到保障,社会声望不及塾师,严重影响了小学教师的社会形象和从教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国民教育的普及与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的气候舒适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高低,与所在地域气候舒适度密切相关。气候舒适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及居住。人体的气候舒适度与所处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光照等条件有关。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的气候舒适指数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村落存在一种乡村法律秩序,而这些乡村法律秩序是怎样形成的,一直为法律界所关注。文章认为,乡村法律秩序的生成过程是乡村精英通过乡村风俗思想的宣教、乡间邻里矛盾纠纷的调处和乡村维权运动而重构乡村秩序的过程,是乡村精英与国家权威争夺乡村治理权的一个反复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贫困与反贫困一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农村人口负担沉重,至今仍存在较大量的贫困人口。如何将我国农村庞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人才资源优势,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可依据舒尔茨的反贫理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村反贫目标策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