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毓信是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数学哲学、数学教育哲学以及数学教育中的国际热点问题,他在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郑教授善于从哲学的视角辩证地看待与比较中国数学教育以及国际数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十分善于从总体上把握国际以及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走向.郑教授目前是美国《数学评论》杂志的评论员,国际数学教育哲学团体(P0ME)的核心组成员,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他是较早地对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有关问题解决、建构主义等思想作出引介的中国学者之一,他的著作《认知科学 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可…  相似文献   

2.
郑毓信的数学教育哲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毓信先生关于数学教育哲学的研究是在他本人的数学教育哲学现引领下的自觉行为。他对数学教育哲学本体论的研究贡献甚大,对数学教育实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哲学思辨.诗如建构主义研究、问题解决研究、课程改革的研究、数学教师专业化培训研究,成果丰硕,开掘了数学教育研究的深度,提升了数学教育研究的学术品位。  相似文献   

3.
郑毓信教授在《新数学教育哲学》一书中指出:“……国际数学教育界经由这些年的改革实践所认识到的一个问题,即必须很好地处理‘大众数学’与‘最好的20%的学生的数学发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1]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认为“中国的教育中,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应该共同发展”[2],并称数学英才教育的缺失是“当今中国数学教育的重大隐忧”.新加坡学者李秉彝也提出:“大众教育其实是精英教育的重要措施,我们提倡大众教育,也不能忽视精英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览近百年来的教育哲学发展史,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教育基本问题说这一观点在教育哲学发展史中一直是主流。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1934)、黄济的《教育哲学》(1985)、傅统先、张文郁的《教育哲学》、刁培尊、丁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1987)、王为农、郑希晨的《教育哲学》(1990)均持这种观点,都认为教育哲学不是研究教育领域中的细枝末节问题,而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领域中的基本问题或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述高师数学教育与数学教育哲学中三个主要问题:数学观、数学教育目标及建构主义数学学习和教学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1 问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哲学正在给教育心理学带来一场变革,并将迅猛地渗透到各个学科教育中去。建构主义是学习的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在教学教育领域显得尤为突出,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领域渗透建构主义观点,依据建构主义观点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一问题就显得必要和迫切了。  相似文献   

7.
高文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首批终身教授 ,全国首位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博士生导师 .高教授长期追踪国外最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以及教学设计理论 ,并力图结合中国的教学实践对其做出引介与阐释 .特别是在对各种建构主义范型的辨析、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介绍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模式的划分阐述上 ,她的工作都是首创性的 .高文教授近几年来一直十分关注建构主义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特别是试图创建一个基于建构主义、依托信息技术、面向学习者的良性数学学习环境 .她的这一工作 ,实际上已经渗透到了国际数学教育的最…  相似文献   

8.
高文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首批终身教授 ,全国首位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博士生导师 .高教授长期追踪国外最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以及教学设计理论 ,并力图结合中国的教学实践对其做出引介与阐释 .特别是在对各种建构主义范型的辨析、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介绍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模式的划分阐述上 ,她的工作都是首创性的 .高文教授近几年一直十分关注建构主义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特别是试图创建一个基于建构主义、依托信息技术、面向学习者的良性数学学习环境 .她的这一工作实际上已经渗透到了国际数学教育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9.
全球3000多位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本届大会上,中国学者向全世界呈现了中国数学教育立足强基、发展特色理论与创新实践的道路.国内外学者一同交流探寻未来全球数学教育的新领域与新风向.同时,大会还省思了数字媒体时代下数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数学教育领域如何更好地推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较为广泛地运用于教学改革与实践之中。在语文教育领域内,建构主义的普遍性原理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曰共睹的。同时,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渗透到各行各业,而且在教育领域也不断深入应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和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中,有着深厚哲学和心理学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真正激活语文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社会建构主义数学哲学与数学教育哲学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意在为当代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是国际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支撑性理论,对建构主义做深入分析,可以澄清中国教育改革中的混乱认识。反思中国教育中建构主义研究的现状,树立我国本土化的教育改革取向,全面地研究,小心地论证。本土化修缮,以及谨慎地应用,是教育研究者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领域是在对课程改革的关注与实施中步入新世纪的,在课程改革中无疑需要学习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建构主义是一种先进思想,在数学教育中影响巨大,我们渴望它能够成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但又担心在实践中浮于表面,简单应用这一先进思想,仅看到它的积极意义,忽视它的不足与局限性,因此我们在对建构主义进行透视的同时也应对如何学习与应用外国先进教育思想做深入思考.首先,我们要注意思想文本不代表实践“.问题解决”是西方数学教育的另一现代思想,但关于“问题解决”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一些美国人认为,“近几年来在美国得到…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且深思慎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理论,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学习和应用建构主义已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从建构主义的应用现状出发,就建构主义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关于建构主义的认识上的误区、以及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目的在于科学、合理地应用建构主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育哲学”研究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现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自20世纪90年代郑毓信开创中国数学教育哲学研究起,中国数学教育哲学发展至今已20多年。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数学教育哲学理论研究;从哲学视角剖析数学教育现实问题;数学教育哲学学科基本问题研究。至目前,该研究具有以下特点:数量少、起点高;理论成果丰富、学理分析匮乏;现实问题研究广度有余、深度不足。中国数学教育哲学研究需要积极开展数学教育哲学学科基本问题研究,积极探索数学教育哲学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训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让他们真正学有所获,成为学者型教师,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在省学科教研工作中的辐射作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于3月25日 ̄30日在杭州举办了小学数学省级学科培训者培训活动,专程邀请了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毓信教授就有关数学教育理论进行了系列讲座,来自全省的10名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参加了活动。郑教授结合教育现状,就“教师研究的现状与思考”数学活动论”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数学课程改革2005”数学方法论与问题解决”等主题,旁征博引,为学员澄清了许多模糊认识,并为这些骨干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斯苗儿)  相似文献   

17.
极端建构主义意义下的数学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早在 198 3年极端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冯—格拉色斯费尔德就指出 :“我们应该把知识与能力看作是个人建构自己经验的产物 ,教师的作用将不再是讲授‘事实’ ,而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在特定领域中建构自己的经验。”(VonGlasersfeld 1983① )他的这种“建构”观点推动了现代教学的发展。 10多年来 ,极端建构主义观点不断渗透进各个学科教育领域 ,其中在数学教育领域尤为突出。受极端建构主义的影响 ,数学教育正经历着一次彻底的革新 ,人们不仅从理论研究角度论述这场变革的意义 ,而且试图将这个观点迁移到数学教学实践中 ,希望以极…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从事数学文化研究的年轻学者,近读国内外著名数学哲学家、数学教育家郑毓信教授等所著《数学文 化学》,深感这是一部开拓数学文化学广阔研究领域的力作.该书作者以其坚实的数学哲学素养、广博的数学史积累、 新颖深刻的学术观点,初步建立了数学文化学的理论框架. 通读《数学文化学》,感到该专著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多方位的理论视角和跨学科的研究方向.在《数学文化学》的第一篇“数学的文化观念”中,作者从“数 学对象的形式建构”、“数学共同体与数学传统”、“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规律”、“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的数学文化” 几个方面全面深刻地阐明了自己对“数学文化”这一概念的理解.认为“数学主要地被看成人类的一种活动,一种 以‘数学共同体’为主体、并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并对“数学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文化” 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笔者特别钦佩作者对数学文化研究的下述见解:“数学文化学构成了数学哲学、数学史 和数学教育现代研究的一个共同热点.”在这一基本观点的指导下,《数学文化》充分体现了数学文化研究的交叉性、 前沿性、创新性、理论性. (2)精湛的数学哲学思想在数学文化研究中的自觉运用.从数学哲学与数学文化的关系看,笔者相信,要想在 数学文化研究中取得成绩,有所突破,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哲学素养;同样地,要想进一步推进数学哲学研究. 也必须借鉴数学文化的视角和方法.如果说数学哲学是从微观机制上认识数学科学体系内部概念、理论的本性及产 生、发展规律的话,那么数学文化则首先是试图从宏观角度鸟瞰数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数学与社会、 政治、经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之间所具有的或深刻固定或富于变化的互动关联,并进一步寻求数学与人类整体 文化的统一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哲学研究是数学文化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数学文化研究是数学哲学研 究的继续和深入.我们从《数学文化学》一书有别于某些数学文化研究的一个鲜明特色.作者能够紧紧围绕数学文 化主题,自觉地把数学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并渗透于数学文化研究之中,初步形成了富有高度哲学概括力的数 学文化基本理论. (3)重视数学文化的历史研究.《数学文化学》在浩如烟海的数学史料中,以文化为主线,形成数学文化史的 研究雏形.与以往数学史的研究仅仅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不同的是,数学文化史的研究把重点放在揭 示数学发展的文化渊源.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数学文化史的研究,其基本立场就是把数学看成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有 机组成部分,并从这样的角度指明数学历史发展的社会——文化渊源.”很明显,正如著名数学家彭加莱所言:“如 果我们想要预见数学的将来,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除去数学文化史的研究对数学文化研究不 言而喻的重要性之外,数学文化史研究可以为数学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新的研究领域.数学文化的历史研究应该 成为数学文化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数学文化和中西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更应引起数学文化工 作者的重视,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评价、继承以及如何迎接挑战的问题,而且对于中国的现代 化也有现实意义. (4)对数学教育问题的关注是《数学文化学》一书的另一个突出特色.我们注意到,作者在数学·哲学·文化·教 育系列丛书中第一部著作《数学教育哲学》中,就已经开始用其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奠定了数学教育的哲学基础, 提升了数学教育的理论地位.作者在其广泛深刻的数学哲学、数学方法论研究中对数学教育的关心是始终如一的.在 《数学文化学》一书中,作者没有停留在数学文化观念、数学文化史和数学的文化价值这些数学文化基本问题的论 述上,而是更进一步深入到数学教育的现代研究中,例如作者倡导的数学教育的社会一一文化研究;基于数学文化 研究并结合国际数学教育发展趋势多提出的数学教育的社会维度;数学教室文化;民俗数学与数学教育的研究课题 等对于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教育过程和数学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迪. 最后想说明的一点是,虽然在数学文化领域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由于数学文化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许多 课题研究还有待于深入.笔者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像《数学文化学》这样的高水准研究成果的问世和数学文化工 作者之间的广泛交流,数学文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会逐步走向成熟. (陕西师范大学黄泰安供稿)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决是近年来国际数学教育领域改革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波利亚发表了《怎样解题》一书后,问题解决受到了数学教育者的普遍关注,并成了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数学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20.
教育哲学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觉运用哲学辩证思维探讨教育领域诸问题的素质和修养.教师教育哲学素养的生成不仅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哲学、具备良好的个性和高度的自我发展意识,还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修为涵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