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寻找言语感觉 1.关注四次感叹. 师:作者刘成章先生在文中发出的四次感叹是——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这四句话. (生读书圈画) 师:谁把这四次感叹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乍一听,这四句话有点重复哕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生:不是. 师:四句话,四个“好”字,现在哪位同学把写“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相似文献   

2.
师:清同学们回忆一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何时何地发生的?它的后果如何?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的英国,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使美国加强了对外殖民掠夺,造成了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世界格局。师:(点头)我们当前所处的信息时代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生(齐):第三次。第四次。师:确实有不同的说法..科技革命史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次以美国工业革命为起点,以使用蒸气为标志;第二次从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使用电力为标志,第三次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七十…  相似文献   

3.
1.从生活上引入。师:今天老师与大家第一次见面(借班上课),彼此不熟悉,那没关系,咱们找一个话题聊一聊就认识了。我想问同学们:怎样的动物是狗?生:有四条腿的动物是狗。师:你说得很对,如果没有四条腿那就麻烦了。但有四条腿的动物太多了.比如猪也有四条腿。生:会汪汪叫的是狗。生:狗见到主人会不停地摇尾巴。师:你们觉得这两位同学说得对吗?(学生一致表示赞同)师:这两位同学抓住了狗的什么?生:抓住了狗的特点。接着教师又向学生提出:怎样的动物是兔子?生: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短短的尾巴……师:对了.我们看事物要抓住它的主要特点,也就是要抓住它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马家莉 《贵州教育》2014,(17):47-48
“如果给我100次选择,我依然选择当救师。”这是我说过无数遍的职业感言。因为在当教师的24年历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幸福和快乐,我常常感叹上苍对我的厚爱,让我成为一名老师。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是第几次到台上上课了?生:(齐答)第一次。师:(惊讶地反问)第一次吗?(学生沉默)师:好,老师给你们数。前年北京特级教师到我市上课时,你们上过台两次;去年地市“新世纪学术研讨会”上,你们和我上了一次;那今天是第几次?生:第四次。师:瞧,比老师还多两次哩。从次数上讲,你们比我多,从经验上讲也比老师更丰富,从胆量上看也应该比老师胆量更大,那思维也一定更活跃。好,我爱听“胆量大,思维活”,这可是你们自己说的,现在我就要看看你们胆量是否真的比老师大,思维是否真的比老师活。…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复习四”中的第四题是:“看图说反义词,看谁说得多。”其教学片段为: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分小组说了反义词,现在大家一起看图来说,看哪些小朋友说得清楚,说得多。同学们要动脑筋,想好再举手,一次能说几对反义词,举手时就伸出几个手指头表示,好吗?(大屏幕显示题中“一个大圆柱和四个小圆柱”图画)生:我说一对:“大与小。”师:什么大?什么小?能用句子回答吗?生:有一个大圆柱是黑颜色的,有四个小圆柱是白颜色的。师:说得真好。说了两对反义词,请你说出来好吗?生:“大”的反义词是…  相似文献   

7.
黄林祥 《课外阅读》2011,(12):369-369
【案例】小学四年级上册一次习作指导《XXX.我想对你说》师:(板书习作题目:)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这次习作要写什么内容吗?  相似文献   

8.
李青 《云南教育》2002,(31):39-4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1.电脑出示。师:它们各是什么图形?生:左边是长方形,右边的是正方形。(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2.教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师:长方形有几条边?你们数数看。生:长方形有四条边。(师板书:四条边)教师请一名学生用电脑演示长方形的边并数数条数。师:那么你们会用同样的方法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吗?生: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师:谁来数给大家看?(指…  相似文献   

9.
一、复习旧知识(出示静物素描作品一幅)师:这是一幅什么画?生:素描。师:是用什么工具表现的?生:铅笔,用铅笔画的。师:画素描需要几个步骤完成?生:四个步骤。师:哪四个步骤?生:构图布局画基本形,上大体明暗,深入刻画,调整完成。(学生说一个步骤,教师展...  相似文献   

10.
[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导“握手”师:同学们看到过两人握手的情景吗?生:我家有客人来时,爸爸、妈妈会和他们握手。生:我和妈妈去舅舅家,妈妈叫我和表哥握手呢!生:我有时在车站上、街上看到人们在握手。师:真不错。握手还有一定的礼仪。比如,通常用右手和别人相握,明白吗?生:明白。师:请同桌同学握握手,好吗?(同桌握手。)师:你们刚才握了几次手?生:一次。师:对。(板书:2人→1次)师:如果三人之间,每两人都握一次手,共握几次手?请同学们边握手边统计。生:3次。师:对。(板书:3人→3次)师:四人呢?(指名四学生上来进行握手表演,师强调:不漏握,…  相似文献   

11.
<正>板块一:回顾复习,明确观点1.回顾课文,板贴位置。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蛙坐在——生:井里。(黑板上贴着一口水井的画,师板贴青蛙到画中的井底。)师:小鸟飞来,落在——生:井沿上。(师板贴小鸟到画中的井沿上)2.回顾争论的问题,明确双方观点。师:它们进行了三次对话(出示三次对话),它们主要在争论——生:天有多大。师:小鸟认为天——生:无边无际。(师板贴“天无边无际”)  相似文献   

12.
生(全班学生响亮有力地喊):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我们进行了几次滚动作文了? 生(全班齐声高喊):二次! 师:我们今天进行第三次滚动作文。同学们请翻开校本教材《作文新突破》第12页,前几周我们进行过两次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现在是第三次。好,我们来看一下有什么要求:20分钟以内,600字。再看上面各队的作文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工作四年来,我成功考取了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注册咨询(投资)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证书.其中一次性通过的有环保工程师(基础科、专业科)、注册咨询(投资)师、注册安全工程师。这一次次的成功,如一个个用汗水铸就的闪光点,点缀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许多人曾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注册师考试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并无捷径可走,我个人觉得成功的三要素应该是:科学有效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必胜的信念+脚踏实地的付出。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考试心得体会谈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4.
范学明 《江西教育》2002,(18):30-30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学片段为: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认识几位小画家。你们知道什么是小画家吗?生:年纪小的画家。生:会画画的人。师:基本上说对了,但不全面。小画家就是年纪不大,画画本领很高的人。下面就请四位小画家出场亮相———(四位学生分别戴着鸡、鸭、狗、马面具上讲台,模仿四动物叫声和肢体动作,众生窃笑。)师:同学们,刚才四位小画家作了自我介绍,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生:他们是小狗、小马、小鸡、小鸭。师:对,这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四位小画家。他们既然是小画家,那么他们…  相似文献   

15.
香港选手舒伟参赛之后我十分感叹,感叹其执教的《毕加索与和平鸽》虽获得了一等奖,但却十分平实,她的精彩在于一个“真”字。先看,本课的开课片段———教师课件出示“中国龙”图。师:你想到了什么?生:这代表我们中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师:老师再请你看一幅图。课件出示含有橄榄枝的鸽子图。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没有注意橄榄,只说看见了鸽子)师:你们注意一下鸽子嘴里有什么?生:鸽子嘴里有树枝。师:这是橄榄枝。这幅画就是著名的《和平鸽》。师:现在我们再看看毕加索。(课件出示毕加索画像。)师:你知道毕加索是什么人吗?生:我知道毕…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方程”一课。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来,一起看屏幕。(课件出示下图)师:打开门,这些苹果在数学里怎么表示?生:用数字3表示。师:数学就是这么简洁明了。想一想,头发的数量该用什么数表示呢?生:无数。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 一、复习引入师 师:三年级下学期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  相似文献   

18.
老师您好     
把“老、师、您、好”四个汉字,分别换成2、3、4、5、6、7、8中的哪一个数字,才能使下列四个等式都成立?老-师+您÷好=老老-师×您÷好=师老×师-您+好=您老+师-您+好=好 娱乐城答案:《老师您好》:老=6;师=2;您=8;好=4。老师您好@曾泉圣  相似文献   

19.
[案例背量] 2011年10月,我执教了此课.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案例描述] 片段一:问题引入 课前激趣热身. 师(神秘地):老师这儿有一段神奇的短片,想看吗? 生(高呼):想! 课件展示视频:《我从哪里来》 (学生看得津津有味,露出开心的笑容) 师:神奇吗? 生(感叹):神奇!  相似文献   

20.
【问题思索】曾看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读的:师":竟然"是什么意思?生1:想不到。师:想不到什么?生2:想不到母亲这么轻。师:怎么轻?生3: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师":我"为什么会想不到?(生读这段中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