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高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可以说,树立品牌战略,这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必须精心培养品牌,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雪玉 《家教世界》2013,(9X):202-202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向普及,教育供给的扩大使受教育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市场竞争的原则逐步渗透到高等教育中来。随着高等教育竞争的加剧,地方高校必须把品牌营销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品牌营销战略是地方高校立足市场,主动适应教育形势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化、国际化提供了战略机遇.高等教育应遵循其本身的发展规律,选择市场导向型的发展战略模式,在做大做强上做文章,努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创新,从而全面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品牌营销战略是高校在现代竞争压力环境下所形成的全新经营哲学,这种战略模式对于教育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异质化优势区分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品牌营销的动因、策略实践及影响进行梳理和解析,归纳出高等教育品牌营销的关键性操作因素,以期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品牌影响力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私立高等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也不例外。在中国, 私立(民办) 高校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开始复兴并发展。但其命运和战略前景, 尚需探讨。我国私立(民办) 高校的未来要从依附于公办高校的“盛名”和“支撑”而生存的现状中完全解脱出来, 只有创建自主品牌, 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 民办高校只有实施自主品牌战略, 才能促进其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是高等学校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高等学校品牌作为高校无形资产的总积累,主要是通过稳定形象与个性化符号等来加以识别的。实施高等学校品牌发展战略,就是要努力让各高校通过市场竞争,更加明晰本校的办学定位及办学发向,不断提升本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实施高等学校品牌战略可以说是时代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所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非中心城市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承担区域高等教育大众化重任的重要力量.这类高校因其区位劣势与品牌劣势,在全国高校发展格局中竞争力不强,竞争优势不明显,属于典型的"弱势"高校.应采取多渠道融资、组织结构创新、国际化和适度规模的发展战略,以促使非中心城市地方高校的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已经发展为一种品牌教育,现代化的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品牌高校。从人才培养到社会服务,从高校的发展战略到学校的社会影响,从科研成果的产出到成果的转化为生产力等各个方面,无不涉及到高校的教育品牌建设。打造高校教育品牌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从高校教育品牌具体内涵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教育品牌建设的分析评价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在教育领域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校品牌建设备受各种层次和不同类型高校的关注,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生源市场竞争的加剧,民办高校品牌建设显得愈发迫切。树立品牌意识,加快品牌建设的步伐,创造和拥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高校品牌已经成为我国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论品牌立校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品牌立校战略是高校围绕学校品牌建设对学校管理与发展进行的战略性谋划。对品牌立校战略的抉择意味着在治校理念和战略思维上更加鲜明地体现对质量、特色、形象、品位的追求。实施品牌立校战略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战略转型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品牌立校战略的主要任务包括学科品牌建设、专业品牌建设、课程品牌建设、教师品牌建设、学生品牌建设等八个方面。品牌立校战略的实施必须正确理解和推进品牌定位、品牌推广、品牌文化、品牌管理策略,以实现追求卓越的大学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孙玮志 《考试周刊》2009,(30):189-190
引入“品牌”概念.主动确立高校的品牌发展战略,对于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拓宽高校的发展空间,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力阐述了塑造高校品牌的意义.旨在阐明树立高校品牌是高校进入市场、优化教育资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UIS视角下暨南大学的品牌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与综合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引入“品牌”概念,主动确立高校的品牌发展战略,对于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拓宽高校的发展空间有着积极意义。作为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为办学方针的“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面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本文拟从企业CIS战略出发,提出高校的UIS战略,并以此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运用于高校的管理,旨在提升暨南大学在海内外的品牌,增强其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几年里,高校人数的持续增加,引发了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公平三大热点问题。社会对高校教学质量的呼声不断高涨,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各高校也在努力通过自己的改革,对人才培养质量及服务经济社会做出贡献。教育部1994年起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至2003年成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建立了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制度。虽然现有的评估仅限于官方评价模式,但其仍然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开始向科学化与制度化迈进。它对高校在社会与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以及高校建设与发展发生了巨大影响,使高校在评估中实现了跨越。  相似文献   

14.
曹莹 《教书育人》2005,(6):34-35
1999年7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执行之际做了一项重大发展战略调整一高校扩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一次明确指出: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因此,从1999年秋季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逐年扩大招生规模。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其半数是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后新建的,培养的人才最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最大,地方高校教育也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战场。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地方高校自身发展六个方面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客观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中分布最广的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明确地方高校在社会经济、高等教育发展等环节中的战略优势t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在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中的服务、拉动、导向、教育等职能。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地方高校借鉴企业"ClS"战略的成功经验,正确分析CIS战略对推进地方高校品牌内涵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加强CIS战略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不断增强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力,形成鲜明的品牌内涵.  相似文献   

18.
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发展重点.高等教育以其人力资本、科学研究、文化服务、国际化发展等资源优势赋能三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但在资源赋能区域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面临着多重挑战,主要表现为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需求不平衡、创新资源投入与创新成果转化不匹配、基础文化设施与区域公共服务不对等、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与扩大开放步伐不协调.为此,高等教育应优化人才结构,支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高校科技研发效率,加强区域产学研融合创新;探索高校文化共享共建,增强两馆区域服务能力;推进在地国际化发展,做强"留学区域"品牌.  相似文献   

19.
地方合并型多校区高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清 《教育学术月刊》2006,(11):36-37,62
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是我国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实施高等教育大发展战略,扩大招生规模的必然产物。高校多校区办学开拓了高等教育新的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不足.增强了高校的竞争优势。在看到多校区办学的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高校多校区办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促进多校区高校健康发展。本文拟对地方合并型多校区高校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分层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到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9%,已经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批高等院校也相继扩大了办学规模,竞相提高办学层次。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高校发展呈现办学层次“升格热”,不少院校不顾自身实际,贪大求全,“盲目攀比”,在发展中迷失了自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当前尚无公认的、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高校分层标准。惟有制定科学、公正的分层标准,才能指导高校科学定位,促进高校整体功能的优化,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