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赵洁 《知识文库》2023,(15):17-20
<正>在特殊教育领域做好培训教育工作十分必要,能切实保障存在智力障碍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参与培智学习活动中,真正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技能基础,以全面提高此类学生的独立生活与实践能力。在落实培智教育时,教师需切实关注生活语文教学要求,全面了解当前的育人现状,探索更有效的教育举措,让生活语文呈现出较强的育人效果,助力智力障碍学生真正实现高效学习。本文主要分析培智生活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从整合教学资源、设置三维目标、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探索,希望能完善地培智教学体系,助力生活语文教学活动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江燕 《天津教育》2022,(16):37-38
<正>培智教育是针对智障儿童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智障儿童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并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培智学校教育课程标准。步入新时代以来,培智学校在义务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也是培智学校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特殊教育事业正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然而,培智学校在教育领域的劣势也十分明显,智障学生与普通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拓宽自身视野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对于这种情况,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定位是“生活语文”,面对智力水平参差不齐的智障学生,  相似文献   

3.
培智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个分支,其教育对象是智力障碍儿童。本文从培智教育领域的康复教育、个别化教育、资源整合,以及教材、教师与学生变化等方面呈现了当前培智教育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特殊教育同样有其内在的课程改革需求,特别是近年来培智学校的学生多为中、重度智障儿童或多重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兼有孤独症或脑瘫)。就语文课而言,培智学校的教师们普遍感觉语文课不知如何上,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上课也越来越累。笔者基于多年从事智障、脑瘫、孤独症儿童教育的经验,在分析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5.
“盲、聋、培智学生群体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身心发展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即智力、听觉、视觉、肢体、语言、情绪等方面发展障碍的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是指对在听力、视力、语言、智力、肢体等方面有缺陷者,通过身体练习,以增强体格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帮助缺陷康复、培养个体意志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所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焦点。由于智力障碍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特殊教育需要,在培智教育中,历来非常重视教育与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2007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已经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确立了生活在培智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但教育与生活联系的关键环节,还在于教学。探讨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理论依据以及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为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明方向,也有助于分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困难与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培智语文是特殊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由于智力障碍等因素,这些特殊儿童缺乏足够的语文素养和生活常识,这对于他们在其他学科上的学习、能力的拓展以及潜能的开发等方面都有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让智障儿童更好地接受培智语文的学习,锻炼一定的语文能力,深化其知识素养,促进培智语文教学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培智教育是培养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培智教育的课程跟大部分普通教育的课程开设类似,语文教育同样也是基础课程。基于培智教育所面对的特殊群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障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接受能力。针对我校教学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儿歌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提出儿歌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9.
培智学校制定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为了教授学生固定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是让智力存在障碍的学生能够逐渐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在这种前提下,培智学校教授语文,就需要将生活结合在其中,才能够促进智力存在障碍的学生的能力。文中通过分析,提出一些建议,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能够使智力存在障碍的学生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培养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智力障碍学生由于智力发育的影响,在生活适应能力培养方面需要予以重点关注。对于低年级智力障碍学生而言,如何更好地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是需要特殊教育教师逐步引导和培养的。文章从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找准学生心力特点、做好学生能力评估、立足学生生活实践、加强家校沟通协作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智低年级生活适应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3,(10):66
苏州市金阊培智学校自1985年创办以来,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现代化为核心,以创全国一流特殊教育为目标,在"学会补偿、学会生活、学会服务"的办学宗旨指引下,为保障智障儿童享有平等优质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坐落于苏州古城中心,占地面积3455m2,建筑风格蕴含姑苏园林特色,是一所主要招收3至18周岁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涵盖学前教育三年、义务教育九年、职业教育三年的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  相似文献   

12.
培智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是使每个智障学生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使之适应社会生活,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教育教学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而语文又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学好语文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走进生活,适应社会。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  相似文献   

13.
<正>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培智义务教育课程纲要》中指出:“语文课程要面向培智学校的全体学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能获得生活所需的基本语文素养。”特殊教育生活语文的教材根据特殊学生的实际出发,大部分是以生活类为主题的课文,篇幅不长,内容浅显,没有复杂难懂的语句,没有深奥生僻的词语,  相似文献   

14.
提升培智学校特殊学生的生活能力是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购物单、时刻表、商标牌等"非连续文本"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正因为如此,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非连续文本"阅读。大量实践表明,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聚焦"非连续文本",能够连续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许海燕 《成才之路》2020,(6):134-135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对人有很强的感染力,很多智力有缺陷的学生也能够通过音乐对事物进行初步感知。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构建活跃的课堂,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增强培智儿童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文章根据音乐疗法渗透培智生活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在培智生活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音乐疗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目前小学培智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认识模糊或过去经验的束缚,在实际教学中常有不知何去何从的困惑和顾此失彼的现象。要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的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适合智力障碍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主动帮助他们创建口语交际的机会,创设贴近智力障碍学生生活的语言环境,在生活化的学习中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培智学生生活的最大障碍是语言交际。培智学生有智力缺陷,先天的语言系统很不完善,也不灵活,所以,交际就成为他们生活的第一大障碍,教师要在这个方面下苦功夫来培育。我们认为,爱心是提升培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前提;循序渐进是提升培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基本原则;说和做相结合是提升培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培智学校的学生是以中重度智力障碍为主,同时伴有学习困难、语言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等,为了使这些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我校开展社会适应性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积极建构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性课程,努力探索培智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真正做到让智障学生学会基本生活技能,适应社会,回归主流。  相似文献   

19.
趣味识字     
识字是培智生活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石。培智儿童由于智力障碍,识字教学对他们而言量大、质难,难认、难记、难写。要让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愉快,教师就要讲究策略,以兴趣为着力点,让学生快乐地进行趣味识字。  相似文献   

20.
牛红丹 《考试周刊》2008,(12):233-234
随着研究的深入,课程是否能够满足智力残疾学生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以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依据,吸取我国特殊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实践,根据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重新制定了培智学校课程方案.通过解读此方案,对培智学校课程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