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对武德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进行梳理,发掘了武德文化中的爱国思想、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创新等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提出以武术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武术社团实践和宣传为重点、以各类媒体的武德宣传为辅助,将武德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2.
武术已成为大学的必修课程,尤其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群体中,更是开设了武德修养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武德课程的开展流于形式,与预期相距甚远。通过对这个群体中武德修养教育现状的研究,总结武德教育的方法、内容以及武德教育的运行机制,探讨武德教育与精神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一些特点,提出在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武德教育,以期在继承和弘扬武德文化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文明的育人场所。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各方面都开始与世界接轨,武术也不例外.但是在武术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比赛中作弊、暗箱操作、裁判不公等.这些都是武术发展中的巨大障碍,是极其背离武术精神的.武术教学中应着重加强武德教育,突出武德在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高校武术教学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部分,是全民健身、终身健身的主要环节,然而大多数教学过程偏重了技术的提高而忽视了武德的教育。为了使武术能向良性的方向发展,文章从健身明德、学艺明理、立志为仁重义几个方面阐述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如何加强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目前学校武术教学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借鉴跆拳道传统文化传播的经验,提出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学校武术教学改革措施:充实更新武术教材的文化内涵,重视理论教学;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教学中加强武德、武风等传统文化教育;借鉴跆拳道文化传播的方式,用各种形式进行文化熏陶;加强传统武术在学校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武术普修课程中总体目标和教学形式的改进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当前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普修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探讨武术普修课程总体教育目标、选编内容与形式的构建:研究得出: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普修课程应以武术基本课程设置为主体,淡化专业课程,淡化套路,体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性和先进性;增加民族体育化的理论课程,加强武德培养、礼仪规范;扩展自学自练和创编空间;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条件进行特色教材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跆拳道"礼仪"文化及武德内涵的比较阐释,认为学校武术中武德礼仪教育存在着多种"缺位",是学校武术武德礼仪教育改革的羁绊。制订一套武德礼仪规范并在学校武术武德教育中严格施行,是当代武术武德教育改革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8.
武德在武术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武德在武术发展中的作用、意义的分析,指出对大学生进行武德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武术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武德。  相似文献   

9.
就战略学视野而言,普通高校武术教育发展应以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贯彻终身武术教育为战略指导思想,以高校武术教学为基础和载体,将武术文化精神蕴含的民族精神、思想道德等武德内容贯穿于武术教学过程始终,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终身武术的习惯和能力。战略发展思路是:以系统论思想把握高校武术教育;把握高校武术教育发展的重心;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为理念,处理高校武术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文本分析、逻辑归纳等方法对学校体育如何弘扬中华武德展开研究。中华武术在我国学校体育中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有助于大德维度“民族气节”的熏陶,公德维度“见义勇为”的培育,私德维度“谦逊和善”的养成。鉴于学校武术弘扬中华武德的实然困境,基于具身认知理论, 汲取“具身德育”思想,提出了“具身武德”概念。“具身武德”主张武之本在攻防,武之体在竞赛,强调立德树人,以武育人,将功法、套路、拆招、喂手、散手以及产生心理的客观现实,与攻防展演和攻防竞赛的情景有机结合起来,目的是让中华武德融入学生身心深处,融入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细处。实践要求: 确保学校体育武术课时是“具身武德”的前提要求;推动学校体育武术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具身武德”的重点要求;提升体育教师的“具身武德”意识与能力是基本要求;重视课内外武术攻防展演与攻防对抗竞赛相互联动是“具身武德”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校武术教学与大学生人格素质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武术教学与人格形成的关系,指出武德、武术美学、武术文化、武术教学皆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整体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校武术教学中课堂行为规范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教学中构建课堂行为规范是落实武德、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武术发展的需要,也是规范武术课堂教学的需要;同时,结合现代社会和武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初步构建出武术教学中的课堂行为规范体系,具体包括服装及用具规范、语言规范、集合规范、练习行为规范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辽宁省高校武术运动开展现状。分析了武术课开设、师资力量、课外武术活动等内容。归纳了武术教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武术课程建设,夯实武术文化传承基础;重视高校武术师资建设,提高教师武术文化传承意识;丰富校园武术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武术文化认同感等武术教育传承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武术运动和民族传统化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中华武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已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内容中重要的有机成分,而不再是过去狭义的“开德”。新的历史时期,武术社会里更加需要“武德”,但提高武德修养与思想政治,品德,纪委,法制及武术教育紧密相关,而不单一地存在于专门的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中武术武德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充分强调学生的素质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包括在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揭示了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落脚点,并把学生素质的发展作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培养目标和根本所在。通过对体育教育(武术)中武德的分析,探讨武德在新课标下体育教育中的渗透及实施。  相似文献   

16.
从跆拳道中“道”的含义及武术中“德”的内涵及其体现进行比较,对“道”的实现从教学风格特点分析,建议武术中“德”的实现应借鉴“道”的教学方法,从而通过武德的培养,使人们在道德观念日渐模糊的现代社会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充分体现和发挥武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武术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向“淡化套路,突出技法,强调应用,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方向改革。  相似文献   

18.
摘要:基于一线体育教师武术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题研讨、课堂观察及数理统计法,对全国33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展开全面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武术必修课程的教学实施效果不理想,其现实困境主要有:武术动作较强的技术技巧性、武术传统文化体系不健全、武术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要求高以及武术教与学的趣味性偏离等。在目前既定条件下该课程的改革出路为:以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为逻辑起点整体设置武术课程与教学,精简武术技术动作与套路,构建教育目标下的学校武术传统文化体系;适当降低武术动作规格、重视动作的技术技巧性,加强学生对武术基本技法及其原理、规律的理解与掌握;重视练习中的心理感受,强化学生的身体认知;开发攻防性练习形式,提升学生攻防意识与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在体验教学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的背景下,就目前孔子学院武术课教学问题提出了"体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指出武术"体验课堂"应以传播文化为重点,提高武术文化的体验性,并提出了情绪性原则引领入门、认知性原则掌握武艺、文化性原则彰显武德的创建原则,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指出,新授课以引起兴趣的过程参与体验为主、家庭作业以主动解决疑惑的知识探索体验为主、复习课以建立和巩固知识体系的审美体验为主、教学评价以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成就体验为主、教学过程以师生互动的感情交流体验为主的操作依据.为孔子学院武术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重构现代武德内涵的必要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武德的发展也是武术发展的一个写照。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其部分内涵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甚至有些内涵正阻碍着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探讨了重构现代武德内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