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海燕  张成 《江苏高教》2007,(6):117-119
加强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高校德育科学性、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德育环境思想、环境心理学和隐性课程论等理论是构建高校德育环境的理论依据.近年来我国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则形成了加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惠君 《巢湖学院学报》2005,7(4):154-156,148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社会生活的日益网络化、信息化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如何在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质量,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值得高校德育工作者进行认真地思考.树立德育首位的教育观念,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建立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关键;确立完整的德育内容体系,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信息化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德育信息化的观念已深入人心.高校信息化技术平台的构建为高校德育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构建高校德育信息化必须从加强高校德育信息化队伍建设、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做好德育软件和课件的开发应用、创办德育网站等方面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4.
沈霞 《职业技术教育》2006,(32):115-117
改革和创新已成为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引入效益概念,从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着手,从教育价值、教育资源和教育效果等方面剖析当前高校德育的困境,论述优化高校德育效益的导向机制、投入机制和形成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探寻实际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试论新时期高校德育视野中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公民是高校德育的最终目标,但是高校传统德育在内容、理念、方式等方面尚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要求.因此,加强新时期的公民教育、探索新时期高校德育实效不强的原因,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采取对大学生加强生态世界观教育、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观培养、加强环境教育、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等措施,搞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课程难上这是很多高校德育教师的共识,师范院校的德育课堂也处境尴尬.在小学教育专业《德育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讲授道德小故事、集体讨论学习、加强案例教学等一系列尝试,促进师范院校德育课程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谈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因此,在高校德育中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十分必要和紧迫.然而,当前高校德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其德育的实效性,这就需要高校从加强和改进德育内容、方式和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等方面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从而强化高校诚信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新形势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新挑战,高校德育要改革教学方法灌输式、教育方式说教式、教育模式工具化、培养目标模式化等,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的地位,延伸德育的目标,拓展德育的内容,开辟德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进一步创新德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徐才千 《教育探索》2012,(4):143-144
地方高校应从更新德育观念、明晰德育目标、创新德育手段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德育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合力,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是指,德育传导者的德育情感在德育过程中,具有促进德育对象接受德育传导者所传导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作用。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具有内在的机制,表现为人格导向、动机激励和环境感染等作用。德育工作者应通过培育自身德育情感,充分展示德育情感,巩固德育情感的德育功效等途径去发挥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育德是学科教学的内生追求,学科教学是育德的有效途径,学科育德的特征是隐性育德。学科教学的现实样态主要体现在育德缺位、课堂育德、育德随意化、育德运动化。要充分发挥学科育德价值,提高学科育德效果,必须增强学科教师育德观念及育德专业化水平,发挥多学科育德合力,定期开展学科育德教研,在课前设计、课堂活动及课后实践中都要凸显育德价值,借助健全的学科育德支持及评价机制,让育德真正走进学科教学日常生活,以学科教师务实而富有实效的“常态化”工作,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3.
德育效果从根本上说,是德育力的问题。德育力在于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体系把握实践的力量。在于思想道德实践关系的力量和德育者的教育力。德育力从实践活动的整体分析,可分为社会德育力和学校德育力。由于青少年时期道德成长的重要性和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因而提高学校德育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校德育力必须通过德育的专业化方能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4.
学生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针时传统学生德育模式中存在的非主体枉问题。提出了学生主体性德育模式,并从德育的主体、德育的理念、德育的目标及德育的方法等四个方面比较了学生主体性德育与传统德育的主要区别,提出了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调控德育目标、拓展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法等实施学生主体性德育的时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德育规律,开辟德育新途径,提高德育实效性,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校德育立体化实现途径从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家庭、校园、社会教育相结合,全程德育与定点德育相结合四个方面入手,以期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德育分为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只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而忽视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作用。隐性德育作为完整德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特点表明隐性德育也是一支重要的德育力量。学校德育要实现既定目标,必须使两者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7.
传统德育是一种知性德育、灌输德育、考试德育。传统德育的目标、方法、内容及德育的评价制度等都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难以满足大学生道德成长的需要。改变传统德育模式,方法与对策很多,其中体验式德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德育之路。那就是把高校的德育课从知性德育模式转换到体验式德育模式中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道德情感,在体验中深化道德认知,从而让学生自己作出道德选择,升华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8.
德育理论课为学生提供德育方面的知识、情感和认识基础;实训课德育在于以贴近学生和贴近学习场景的环境,实现德技互促的目标;课外德育是一种学校德育和自我德育相结合的教育形式,通过课外德育,大学生能够将从外界所获得的德育符号转化为自身品德有意义的一部分,进而实现知行合一。理论课德育、实训课德育和课外德育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智能协调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申卫革 《教育科学》2012,28(1):17-21
德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通过德育纲要、德育课程标准、德育教材而体现,我国当下的德育改革扭转了传统德育的成人化倾向。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和德育教材以及德育课程实践形式的分析,反思了我国当下德育政策的去成人化转向。  相似文献   

20.
德育理念对德育实践具有引导和定向作用,确立科学的德育理念是德育迈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德育取得成效的根本前提。长期以来,德育理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道德文化传递论为主的德育理念、主体性德育理念、科学主义的德育理念以及共识性德育理念的形成等若干个发展阶段,这些德育理念的确立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德育效果,但也有其弊端。新课程所确立的德育理念更贴近人的德性的本质,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