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细细的泉水,无声地从泉眼中流出,绿树的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蜻蜓立在上面了。读这首诗,你的心中有没有描绘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呢?小池!宋@杨万里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小池》。谁能来有感情地读一下?”刚刚学过《所见》后,我简洁地导入新的古诗课。“我!”小宇没举手就站起来了,一脸诡秘的笑容:“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背诵时,他把“爱晴”拖得很长很长,学生们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3.
宋诗三首     
宋诗三首郁芳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①,树阴照水爱晴柔②。小荷才露尖尖角③,早有蜻蜓立上头。〔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市)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太常丞、广东提点刑狱、秘书监。...  相似文献   

4.
一个初夏的上午,诗人杨万里在散步时留心观赏着眼前的景色。不一会儿,他走到一个小池塘边,停住了,这里的一些景象引起了他的沉思:泉孔里无声地流出泉水,树阴在阳光下倒映在水里;池中有一枝还没有完全开放的小荷,那尖尖角儿已经长出水面,一只蜻蜓悄悄地飞来,停在上面歇脚呢。“太美了!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也是一首好诗啊!”经过诗人美妙的构思和艺术加工,一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产生了: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点击】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号诚斋。诗与尤袤(m…  相似文献   

5.
《小池》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传神地写出了初夏小荷花池的清新与活泼,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由衷赞美。一、“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照”解释为“映照”么? 我以为这里的“照”应理解为对着池水看自己的影子。“泉眼无声惜细流”泉水是慢慢地从泉眼中流出的,几乎没有什么声息,小池应该是平静的。岸边的树,在这晴天柔美的风光中,心也随之摇荡起来,  相似文献   

6.
正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初绽放先说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这位从事诗歌创作近60年的老人,一生却只发表了163首诗,平均一年只写两到三首。再说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中兴四大诗人"之称的杨万里,一生创作诗歌两万余首。虽然只有少数流传下来,但我们所读到的,首首都是经典。因此,好的  相似文献   

7.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旱有蜻蜓立上头。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晴柔:晴 天的柔和的风光。尖尖角:还没有完全张 开的嫩荷叶的尖端。浅译泉水从泉眼中无声地慢慢流着,好像泉眼 爱惜它们而不愿多流:绿树以水作镜而展 示娇姿,是因为它喜欢这晴朗柔和的天气。 荷叶的小叶角刚刚露出水面,就有蜻蜒立 在了上头。提示这首诗描写了小池里荷叶刚露出水面时的 美丽的风光。小池@杨万里!宋  相似文献   

8.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甚为喜欢杨万里的这首诗,我也时时在品味着诗中韵意。小荷的清新与生机得源于泉水的润泽与树阴的爱柔,最终博得蜻蜓的青睐。  相似文献   

9.
<正>光阴会给人们留下什么?平凡的人生,平淡的生活中,似乎今天不过是昨天的重复,明天又是今天的延续,不可能每天都有惊心动魄的经历,也不可能时刻都体味到精彩。所以,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并没有像李白那样从大处着眼,感叹"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是从细微处着笔,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细小的美感。就像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  相似文献   

10.
谭志永 《语文知识》2005,(10):35-3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两首诗都是杨万里所作,都是描写夏天的荷塘景色,构思都很新巧,语言都很通俗流畅,但也有不同之处。一是所写景物不同。两首诗虽然都以荷塘景色为描写对象,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下简称《晓》诗)写的是诗人对整个荷塘的总体观感:满眼碧绿的荷叶远与天接,荷花在日光的映照下格外鲜艳夺目,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盛夏的西湖之美远非其他季节所能比。这首诗主要写西湖的静景。而《小池》(以下简称《小》诗)写的是诗人近距  相似文献   

11.
各地中考“古诗鉴赏”题的命题材料往往是一首诗,然后从品味诗的语言、领会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感情几个方面出2-3道题。但在2004年江西省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一种新题型:古典诗歌比较阅读。它要求比较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思想感情、诗歌意境、语言特色等,在命题方式上可谓推陈出新。请看该考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3题。〔甲〕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乙〕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古一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  相似文献   

12.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注释]①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安(今属江西省)人。南宋著名诗人。②泉眼,泉水的出口处。③细流,微小纤细的水流。④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阳光。⑤小荷,初生的荷叶。[简析]这首七言绝句描写初夏时小池塘的自然景物:细小的流水,从泉眼里无声地流出来;树阴映照着水面,阳光是柔和的。诗中用了“惜”、“爱”两字,使无生命的清泉、绿树都变得有情  相似文献   

13.
[原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市)人,字廷秀,号诚斋。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4.
知了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方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杨万里别号诚斋,是南宋与陆游齐名的大诗人。他的诗以写景见长,富于生趣,语言平易,叫“诚斋体”。钱钟书先生在其《宋诗选注》中称赞他“用敏捷灵巧的手段,描写了形形色色从没描写过以及很难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时只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无师自学,无师自通。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三步进行教学,效果较好。下面仅以《小池》为例,第一步,知诗人,解诗题。即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解释诗题,明确诗文的内容。教学《小池》,首先使学生明确作者是被称为“南宋四大家”的杨万里,诗文写 的是一个小池塘初夏的美丽景色。 第二步:抓字眼,明诗意。即解释字词,明白句义, 理解全诗。《小池》的首句是“泉眼无声惜细流”,其 中“泉眼”指的是泉孔,即泉水的出口。“惜”是…  相似文献   

16.
【背景探讨】春天的生机勃勃令人欣喜振奋;冬天的温晴脉脉蕴含独特的魅力;秋天的收获引发人最美好的遐想。那么夏,又如何在季节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身姿?古代文人笔下并不乏写夏的佳作。如孟浩然"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品味的是夏别样的风情;苏轼"殷勤昨夜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第六册中古诗《小池》为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其情其景,美不胜收。教学时,不妨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赏析。 一、体会意境美 泉水昼夜不停地流淌,轻轻地,轻轻地,没有一点儿声响;和煦的阳光照耀在小池上,池面如同镜子一样,树木的阴影清晰倒映其中;蜻蜓也不再翩翩飞舞,而是恋恋不舍地停在小荷上。小池的环境是多么宁静——无声的泉水,平静的池面,停息的蜻蜓。  相似文献   

18.
《小池》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诗描写初夏时节小荷花池的迷人景象。教学这首诗不仅要使学生能逐句理解诗意,还要引导学生领会全诗意境,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一、设其境,感受画面美诗人在《小池》中描绘出一幅和谐优美、生机盎然的风景画:小池涓涓细流,树阴浓密,池水清澈,荷花刚刚露出嫩叶尖角,一只蜻蜓就落在它上面。教学时可用幻灯机放映出模似景物,并配以《小池》朗读录音,使诗中的泉眼、细流、树明、小荷、蜻蜓等景物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诗的意境美,而且领略了诗的语言美。二、悟其意,体会构…  相似文献   

19.
留言编者     
《当代学生》2013,(10):42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泉水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诗人眼中的初夏是此般明快爽人,殊不知,年轻的梦想家依然枕着一席温热,徘徊在季节交替的风口。  相似文献   

20.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诗歌大意:泉眼悄无声息是因为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照水面是因为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有可爱的蜻蜓飞来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