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会议.我来北京印刷学院时间很短,之前在北方工业大学工作,听了刚才几位的发言,我想围绕智库建设这个题目,换一个题目,就叫"智库应该做出版行业的大仙". 首先,在座的有很多出版公司的领导,我把他们定义为出版行业的"神",神和仙的区别就是神的压力比仙大,因为他们要带领行业的员工发展.大仙云游四方,没有这么多的切身利益,没有庙,可以今天在这儿,明天在那儿,也就是说他比神要超脱.中国有一句话叫做修行的多,成仙的少.修炼的阶段容易成为仙,但最终成为神很难.我在学校经常说,各位院长、社长是神,因为各位都有庙,各位学科带头人是仙,你们更自由一些,更应该关注学术研究.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今天的智库应该首先成为这个行业的"仙",这个大仙要有仙气,这个仙气是超脱利益之外,对行业发展有超前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一次我到一县采访,同车的宣传部同志突然接到电话:本县发生了一桩刑事案件,上面某媒体突然就来了.他与对方在电话中反复商量如何拦住媒体不予报道的计策.因我们平时关系很好,对方与我说话不回避.他说:"你知道吗--现在下面一大块的工作是‘灭火',几乎一周有3天时间应付这些事."  相似文献   

3.
1998年,我写出了14万字的<史量才--现代报业巨子>的书稿,想请老前辈给我题写书名.我先找到王维老,王维老再三推辞,他给我介绍了夏征农.就这样,我认识了夏老.以后,每逢夏老生辰,我都会前往向他祝寿.可是,2008年10月4日,革命老人夏征农走完了他"半是战士半书生"的人生路,永别了我们.  相似文献   

4.
钱爱民 《今传媒》2007,(11):62-62
近年来,我写了不少新闻人物和人物新闻.比如:《在小平同志家做厨师》《名扬海内外的张氏剪纸世家》《他是一点点火花--记中国火花大王季之光》《木偶奇女--记著名木偶表演艺术家许虹》《朱蔚彤和"相纸驱墨画"》《"活鸭子"刘宗流》《节目与听众同在--记全国城市电台十佳节目主持人朱宁》《广电大厦的"基石"--记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能手张隶军》《给〈绿杨城郭〉添新"绿"--访江苏广电"十大名专栏"主持人石翔》等.这些稿件除被我供职的《扬州广播电视报》采用外,有的还见诸于中央、省内外的一些报刊,并有稿件获全国城市、省政府人物专访和通讯类一、二、三等奖.大概是写的"人物"常能产生点"效应",便有友人戏说我是"吃'人物'饭的",并与我共同探讨怎样把"新闻人物"和"人物新闻"写得好些,再好些.  相似文献   

5.
刚到报社时,时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的武春河同志曾向新来的大学生训话,当时他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胡思乱想出新闻".  相似文献   

6.
"匠之国"--看到日本人这样说自己,我受刺激了. 日本驻华大使馆寄来的<越洋聚焦--日本论坛>7月号,最后一篇是<复苏的匠之国·日本>.文中,日本经济产业省事务次官北畑隆声说:日本的强大之处,日本竞争力的出发点,在于"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他分析,日本具有"以精心制造为乐"的国民性,日本人都有与工匠相通的那种精益求精的执著精神--"最高的愉悦是能够快乐地做活儿".日本一直重视对中小学生的相关教育和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尊贵".  相似文献   

7.
11月初,我到石家庄参加了"2010传媒与城市发展峰会".这个会议以"城市品牌与传媒应用--如何运用传媒力量提升城市品牌"为主题,各方人士高论不少.我是压轴发言,题目还有点"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是传媒让生活更美好".我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没有强势的传媒,就没有强势的城市.  相似文献   

8.
朴实大宋 "大宋人厚道,而且特别热心,每次我家的门锁坏了,车锁坏了,他都会帮忙免费修理.这么多年来,每次我叫他帮忙,他都爽快答应,从不推辞.他不只对我们一家人这么好,对这里的所有人都很好."提起同住一栋楼的宋师傅,窦阿姨赞不绝口:"更为难得的是在他的带领下,他们全家人都做好事."被窦阿姨亲切称为"大宋"的宋师傅,就是北京市大兴区有名的"活雷锋"--宋薛宣.  相似文献   

9.
1934年,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推广于全国各地,上海相应也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在这一大背景下,上海市政府定1935年为"社会建设年",是年4月初确定了本年社会建设应办理的各项大事.在这些大事中,有一项是要设立一个地方节--上海节和创作一首市歌.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新书目》2010,(6):1-1
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9日在上海图书馆开讲昆曲《牡丹亭》、《玉簪记》,吸引了大批上海观众及台商妇女,现场人气火爆,座无虚席。终身担任昆曲志工的白先勇说,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资产,但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没落了,非常可惜,他希望有一天能够让昆曲重生,恢复“大汉天声”。白先勇并且以“中国式的文艺复兴”来形容昆曲的重生,获得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1.
<正>1988年1月,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书信选集》一书第303页,刊用了周恩来1946年6月11日在南京梅园新村写给他的"铁仙四哥"的一封信。"铁仙四哥"名叫周恩夔,是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先生的独生子,在周家"恩"字辈排行第四,所以行七的周恩来称他四哥。周恩夔为何取字"铁仙"?据旅居美国夏威夷的周恩夔五子周华章向笔者回忆:"在我小时记忆里,父亲走路就是一瘸一拐的。我就问他腿是怎么搞的,他说是他小时候爬树跌的。待我长大后,我就不相  相似文献   

12.
上海<立报>的发刊词<我们的宣言>中,清晰地显现着创办者、我国著名报人成舍我先生恪守的"报纸大众化"理念,表达着成舍我先生办报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报纸--上海<立报>与众不同的内在含义与社会背景.成舍我先生刻意追求的"报纸大众化"目标与其"二元化"的价值取向无疑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如仙的外公     
外公如仙,绝非缘于他仙去已久矣,而是他在人生修炼当中,留给我的如仙的记忆. 我髫龄时期,正值"文革",那时的农村,不仅缺衣少食,连烧柴也紧张.  相似文献   

14.
这些年做报道、写评论,我没少对北京市出台的政策、办理的案件提出质疑和批评.个人博客上的文章,批得就更"狠"一点.如果有一天我犯点事儿"进去"了,对有没有"那事儿"只字不提,却只说自己是"因言获罪"--有关部门抓我是为报复我批评他们,您会不会觉得我这人特矫情?  相似文献   

15.
易中天在"敲门",敲电视台的门,可惜没有敲开.--不过,这说的是过去的事. 如今的易中天,已经是电视台的座上宾,不,是台上宾,台柱子.央视的《百家讲坛》,造就了他"学术超男"的地位.2006年的"上海书展",刮起了十二级的"易旋风",易教授尽显超人气的明星效应.《品三国》签售那天,里三层,外三层,"乙醚"从底楼排到二楼,一次签售竟签掉4000多本,写下了书市的"天方夜谭".本届书展十大畅销书,《品三国》高居榜首,共售出14000多本,比后面九本书的总和还要多出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 罗家伦先生1926年6月从欧洲游学归国,带回了一批在伦敦、巴黎等地购得的中国近代史料及千余册书籍.同年8月,他在上海将两包原属清政府两广总督衙门所藏外交文件--"鸦片战役文牍",请张元济先生审定编目(参见1998年第6期《档案与史学》拙文《张元济与"鸦片战役文牍"》).  相似文献   

17.
今天栏目在,你还有活干;明天栏目撤了,你立马下岗!电视栏目的普遍"短寿"更使这一切雪上加霜--"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现在的电视人普遍感觉很累.经过"你想、我想、大家想",终于有一个著名的学者研究发现:原因出在他们的头上压着"三座大山"--"宣传品"、"作品"和"产品"--这是一个"三品合一"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云南"躲猫猫"事件发生后,我联想到了新闻界的"躲猫猫". 作者将一篇稿件投到媒体,就像一个怀胎十月的胎儿等待出生--发表.编辑--媒体人,就成了操胎儿能否出生的生杀大权的人.  相似文献   

19.
过度引用和抄袭之间没有中间值,观点过度引用--缺乏创新,结构过度引用--创意搬套,字数过度引用--失去比例,注释过度引用--没有出处就是抄袭.用过度引用来为抄袭进行辩解是一种不良现象,合理引用演变为抄袭就是过了一个法律的或学术道德规范的"度".  相似文献   

20.
"打杂",尤其是为文学青年"打杂",是鲁迅一生中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主要工作之一.1926年11月,鲁迅在厦门大学致信许广平说:"我先前在北京为文学青年打杂,到这里,又有几个学生办了一种月刊<波艇>,我仍然去打杂."(<两地书·七三>)1929年7月,鲁迅在致章廷谦信中又说:"上海大热,我仍甚忙,终日为别人打杂,近来连眼睛也有些坏了."(<鲁迅书信集>上卷228页)据鲁迅自叙,光1925年至1931年,他为青年作者、译者编校的译著书目就有19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