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昕 《教学月刊》2011,(2):9-11
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在《国际教育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关于中国数学教育的再认识》中提出把"人本主义"作为教育思想理念.以人为本既体现了人与人的世界的同一,又体现了人与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既体现了人与人的世界的同一,又体现了人与人自身的同一.这种同一内在地要求必须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基础,确认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一切从人出发,充分反映人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树立一切依靠人和人民群众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与核心.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在工作中将"以人为本"摆在核心位置,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即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遵循"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力求改革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封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真正使学生的生命在课堂中得到健康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在于人的可持续发展.而针对教育而言,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终极目标.就数学教学而言,我们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还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教育理念实际上体现着数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现实需要的相互依存,真正体现了数学的学习价值。新课程标准图文并茂,色彩缤纷,一改  相似文献   

8.
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初中阶段,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教学内容的加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想象能力要求逐步提高,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批"后进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每个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文性,实现公平教育,做到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所必需的数学.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最为核心的理念.我认为,以人为本的理论内涵有三:其一,人是教育的目的;其二,人是教育的关键;其三,人是教育的主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要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和转型期。"科学发展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观念,"以人为本"成为社会发展的目标追求。作为时代精神体现的教育基本理论,世纪之交也将其研究的主题共同指向了"人",表现在:教育本质研究以人学为视野,教育目的指向真正的"人",教育功能研究转向发展人的本体功能,"教育与人"关系研究回归人的本性,教育学性质研究凸显人文性,教育研究追求人文的范式。回到"人",既是"以人为本"社会的要求,也是对教育本真的回归。我们有理由宣告,中国教育已开始进入了"人的教育"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应该作出相应的变化与改革,以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基于这一点,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加强"问题性"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突出联系,体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揭示"数学精神",体现"教育价值"等四个方面内容,在课堂设计中只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意识、品质等人文因素,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人学路线,体现了对人的现实关注和长远发展的有机结合.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出发,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认为大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主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主体,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3.
教育"以人为本"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必然选择.然而,由于社会方方面面对其理解的偏差,使其在教育实践中走入了一些误区.全面认识理解教育"以人为本"是教育实践走出误区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经历了多次的转换与整合,其中,从"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意义重大."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当中,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发挥",成为了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由唯社会价值向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的转变;实现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实现由显性教育向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现代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现代化,体现为人的现代性精神。职业教育要通过"以人为本"的哲学观照,回归职业教育合乎价值理性"育人"的初心。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教育评价转变到重视"具体的人"以及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尺度,都体现了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在制度设计、体系建设、教育评价、内部治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主张,不断探索"以人为本"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改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思想是人类精神解放过程中经历了两次深刻的思想革命发展而来的,即"人本主义"取代"神本主义"和"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以人为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学说一脉相承,体现了人类合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三个方面的关系。"以人为本"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有本体论意义,也有价值观导向,应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三个方面展开工作视角,由此导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已成为人们共识的理念,而在数学教育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则是不少人感到的困惑的.在此试加阐述,以便与同行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即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蕴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费尔巴哈"类本质人"的观念,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是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类"属性、社会属性和个人独特性的现实的个人.只有将"现实的个人"作为"以人为本"理念的归宿,才能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在北大百年庆典上,江泽民主席把教育创新提到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的同一高度.可见,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富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伟大目标.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启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新世纪教育的大目标一定能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为中心"是当今教育的新理念,重要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学,将如何展开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才能体现新理念和人才培养新目标?下面,结合个人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