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智慧化为理念,推动滑雪场馆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对驱动传统滑雪场馆进行数字化建设和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意义重大。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对滑雪场馆智慧化建设的驱动机制、现实掣肘及实践进路展开研究。经分析认为:政府的倡导、滑雪场馆的自我驱动、科学技术赋能、新消费需求促使构成滑雪场馆智慧化建设的驱动机制;经济发展水平、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数字化人才、数字技术要素的短板是滑雪场馆智慧化建设的现实掣肘。由此提出建议:政府层面应从政策制定、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完善方面加强引导;行业层面应从推动智慧化标准制定、智慧化场馆认证、数字化人才培养上完善治理体系;滑雪场馆经营者应从明确数字化战略目标、构建完善的数字化体系、优化成本管理上变革滑雪场馆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滑雪场地资源是滑雪运动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基于近几年我国滑雪场馆资源的相关数据,结合对滑雪者的问卷调查结果,从滑雪场地数量、空间分布、上行设施、运动空间、软件服务功能等方面分析我国滑雪场地资源特征。指出,我国滑雪场地以中小型滑雪场为主,规模普遍较小;上行设施配备不足,体验效果欠佳;南北场地资源分布不均衡,供需矛盾明显;滑雪软件功能单一,内容不够丰富。认为我国滑雪场要转变思路,从注重提速转换到提质上来,对现有滑雪场地资源进行升级改造,提升规模及硬件设施水平;做好顶层设计,展开跨区域协作,实现滑雪场地资源的便利共享;优化线上服务,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滑雪者的整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研究法与逻辑分析法等,通过对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从“多链”融合视角分析我国冰雪体育产业产值增值的内在逻辑,以“供给力—引导力—驱动力”为主线构建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多链”融合的适宜性框架,进而提出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多链”融合的路径:1)完善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多元主体供给机制,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冰雪体育产业主体网络;2)整合我国冰雪体育资源要素,增拓“核心-衍生-新兴”冰雪体育产业产值的增值空间;3)提高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效能,探索构建“全季、全时、全域”运营的冰雪运动场馆多功能空间;4)以区块链技术创新我国冰雪体育企业管理思路。以期为我国冰雪体育产业产值增值作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制约因素、变革机制进行探究,并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认为:数字经济能够提高政府管理和治理效率、促进体育产业全方位改造与精细化运作、提升体育企业的竞争意识与场景搭建能力。基于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3方面分析变革机制。提出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优化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环境;释放技术红利提高企业协同性,实现数据资源优化配置;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突破数字经济人才储备瓶颈;推动融合发展规范化,着力构建数字平台与场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制约因素、变革机制进行探究,并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认为:数字经济能够提高政府管理和治理效率、促进体育产业全方位改造与精细化运作、提升体育企业的竞争意识与场景搭建能力。基于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方面分析变革机制。提出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优化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环境;释放技术红利提高企业协同性,实现数据资源优化配置;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突破数字经济人才储备瓶颈;推动融合发展规范化,着力构建数字平台与场景。  相似文献   

6.
以服务链理论为视角,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对湖南体育产业发展进行考察。针对湖南体育产业现存的体育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够合理、产品研发滞后、品牌营销乏力、中介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服务支持体系、促进官产学研互动、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吸引体育人才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摘要:以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后为契机,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及协同推进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的效应明显,主要表现在北京市冰雪场馆建设数量明显增加、连续举办的国际冰雪赛事和国内冰雪赛事促进冰雪旅游发展的影响力明显提升、冰雪旅游融合效应显著;天津市冰雪旅游协同发展目标明确深耕细作释放新活力效果显著、冰雪旅游民生工程建设落实有声、“冰雪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带来红利;河北省在滑雪场和滑冰场数量逐年提升、以张家口为核心的冰雪旅游发展区位优势明显、生态冰雪旅游发展成效显著。据此提出构建京津冀冰雪体育产业链,促进京津冀冰雪旅游产业经济生态圈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多元化的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京津冀生态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障体系的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的协同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滑雪场地建设水平和经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张家口崇礼已经形成国内有影响的滑雪品牌,一些高端滑雪场设施及服务较好;小滑雪场数量增多、竞争激烈,存在场地设计不合理、雪质不高、设施陈旧、服务质量差、安全隐患多等问题。认为,滑雪场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强产业布局、政策倾斜和监督管理;冰雪运动协会应在项目宣传推介、训练比赛组织、人员注册培训、行业规范制订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滑雪场要找准市场定位,创新经营方式,加强建设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此外,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多渠道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双碳”目标下中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在宏观层面,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在中观层面,促进体育产业低碳转型发展;在微观层面,推进体育消费低碳发展。“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结构优化需要围绕生态效益优先目标,迈向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挥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优化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推动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建筑、场馆服务、体育制造等业态低碳发展。“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应围绕生态优先,构建体育产业结构生态化系统;机制创新,创新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机制;供需对接,打造低碳体育产业结构与培育低碳体育消费;政策引领,制定低碳体育产业结构政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分析法国1992年冬奥会场馆的赛后利用模式,探寻其冬奥会场馆的赛后利用特点,为我国冬奥会场馆的赛后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研究认为,法国政府将冬奥会场馆的赛后利用定位于为公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综合性平台;法国政府始终确保冬奥会场馆(地)赛后运营中的政府投入;根据冬奥会不同场馆,法国政府在其赛后利用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确立目标客户群体,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使其各自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进行了梳理,疫情的发展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全产业链带来了冲击,并呈现出分化影响的状态:线下场景为依托的业态受到全面制约,体育竞赛表演广泛延期或取消,体育旅游业经营惨淡,健身、培训、场馆服务冲击严重,体育用品制造与线下销售经受挑战;以线上为场景的业态喜忧参半,体育传媒产业全面爆发,线上培训、线上赛事开始喷发,线上体育销售呈现居家健身用品与户外用品销售的两级分化。“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问题的爆发,凸显了我国体育企业的增长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现实,也凸显了我国体育产业价值链偏低,供给侧短板依然突出的问题。疫情也促进了体育“整合营销传播”,培育了更多体育消费群体;压抑需求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新的体育需求,为产业的发展蓄积着能量。基于此,提出了实施多维扶持,加大各种扶持政策制定与落地,呵护产业基础;坚定产业自信,实施创新驱动,引领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要素培育,壮大体育产业发展支撑;线上线下融合,革新体育产业产品与服务供给等策略,以更好的应对影响并更好的促进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育场馆是体育竞赛、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物质载体,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体育场馆研究涉及的三大主题进行总结性回顾,总结现有研究不足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体育场馆建设研究集中于对建设逻辑的宏观把控和建设融资模式的探讨;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研究集中于民营化改革和场馆的具体运营管理方式;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的成本补偿问题逐渐受到关注,随着学校体育场馆的性质明确,寻求多元化补偿机制成为一种趋势。此外,通过完善的保险制度转移开放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话题。未来研究应加强体育场馆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整体规划体育场馆建设;立足公益性原则,加强体育场馆经营模式创新研究;加强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风险管理研究,构建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业态,与体育产业的结合将为新发展阶段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本文从数字经济的内涵出发,梳理了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理论,并结合体育产业的实际,将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阐述为:数字经济提高体育资源配置优化效率;提高体育资源使用效率;促进体育产业创新赋能;开启体育产业价值重创过程;提升体育数据资源价值,促进体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结合推拉理论论述由升级机制、优化机制、融合机制、支撑机制和治理机制组成的动力机制,并对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建构产学研相结合的数字体育创新体系;加强体育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技术驱动基础;夯实体育产业基础能力,促进产品提质增效;积极打造数字体育产业生态,做好体育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四大措施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体育产业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体育新空间作为开展各类体育运动、满足人民体育需求、促进多元服务消费的重要空间载体,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新动力。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三元辩证框架,发现体育新空间呈现出主体更新、制度创新、理念革新的空间新表征,表现出智慧化、场景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空间新实践,凸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表征空间。从创新发展要素的角度,提出建设体育新空间所需的制度、土地、资本、技术与数据、公众诉求等核心要素的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体育新空间作为开展各类体育运动、满足人民体育需求、促进多元服务消费的重要空间载体,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新动力。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三元辩证框架,发现体育新空间呈现出主体更新、制度创新、理念革新的空间新表征,表现出智慧化、场景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空间新实践,凸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表征空间。最后从创新发展要素的角度,提出建设体育新空间所需的制度、土地、资本、技术与数据、公众等核心要素的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动力与路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完整的体育产业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链、供应链,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体育产业形成了“政府—政策—产业— 市场—企业”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双循环”支撑动力。鉴于此,通过紧扣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围绕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抓紧以扩大体育内需、促进城乡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构建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现代体育市场体系、新型体育消费体系,提出 “一个”主线、“两个”改革、“三个”重点、“四个”体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以比赛场馆的赛后利用作为基本视点以及出发点,从有机结合比赛场馆的赛后利用及其场馆建设、以建立新型产业链的形式提升比赛场馆的赛后利用价值、严格把握比赛场馆运行实践程序等方面详细介绍比赛场馆的赛后利用具体方案,以期可以为相关人士带来参考以及学习的指标,确保比赛场馆的赛后利用程序得以不断优化,从而有效实现其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代建制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主要建设模式,在我国场馆设施建设中已有一定实践,并具有其必然性。在分析场馆设施代建的特殊性、制度创新及其法律性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场馆设施代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场馆设施代建实施力度、借鉴与推广奥运场馆设施代建经验、优化代建费用制度,以吸引专业代建主体、系统规划场馆设施代建项目的后期运营问题、完善场馆设施代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风险分散机制等推进场馆设施代建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是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重要举措。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与挑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对策。研究发现: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受众群体不断增加,头部企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市场发展规范程度不断提高,体育产业数字付费习惯逐渐养成。同时也面临如下挑战:盈利模式尚不成熟;要素资源集聚融合不深;容错机制不够健全;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并提出具体对策:拓展数字体育产业价值链;完善数字体育产业空间链;夯实数字体育产业供需链;强化数字体育产业企业链。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建设经验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总结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建设的经验,包括:建筑与城市和谐发展的理念;场馆融资没有依赖中央财政拨款;场馆功能设计合理化;场馆建筑管理科技化、绿色化;建筑风格突出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场馆服务人性化。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对我国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管理的启示:体育场馆的设计建设理念应注重与城市和谐发展;我国体育场馆融资可以摆脱对中央财政的依赖;体育场馆功能设计应更加合理化;建筑材料应继续向绿色化、科技化发展;场馆服务愈加体现人性化;建筑风格应在保障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彰显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