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满足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研究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之中。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当代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提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重塑社会价值导向、企业主导现代师徒制、重拾工匠精神的学校培养、打造专兼结合的名师名匠团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打造匠心品质。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现代化制造强国,在发展过程中融合工匠精神能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及社会进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关注人才能力、人才素养的提升,以培育更多现代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上依旧存在部分问题,本文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职生是助力国家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主力军,培养其工匠精神对时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流理论为工匠精神培养提供了研究新视角,其独有的自激励机制有利于高职生匠技的自觉磨砺和创新灵感的持续激发,有利于工匠品质的有效养成和职业情感的深度厚植。因此,高职院校可结合心流理论相关内容,通过优化教学情境因素来提高匠技学习热情、通过塑造“自得其乐”的自我来促进高尚匠德的形成、通过增强专注水平来循环驱动工匠精神培养,进一步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工匠精神成为我国产业调整的关键,也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高职院校肩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要积极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手段、评价机制的创新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实现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目标,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5.
<正>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不仅需要强化职业人才专业技能,使其熟练地掌握一些实用技能、承担相应的岗位职责,还要注重培育职业人才的工匠精神,使其形成专注务实、敬业创新等优良品质,进而充实和壮大我国职业教育人才队伍,为建设制造强国打下坚实基础。由邓艳君著、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滋养工匠精神研究》一书,立足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大背景,结合“中国智造”战略对大国工匠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职思政教育是为祖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专业技术人才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目前,我国正处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求具有工匠精神的建设者。因此,高职思政教育也要响应国家的需求,把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合到高职思政教育中。本文将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工匠精神如何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及实现制造强国的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人才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工匠人才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工匠人才的职责,必须承担起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的任务。基于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可以从国家、社会、企业和学校四个层面,探索高职院校通过将国家弘扬工匠精神的理念、社会推崇工匠精神的氛围、企业对于工匠精神的要求、学校培养工匠精神的全过程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建设好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8.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理念与工作品质。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建设创新型国家、形成尊崇匠人的社会风尚。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职业价值观塑造,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建设、融入第二课堂、融入学生技能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就需要千千万万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使高职学生成为祖国建设发展的主力军,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机械创新大赛的实践得出高职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过程就是一个践行"工匠精神"的过程,参加技能竞赛可以成为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之一。学校可根据高职学生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习基础,在校内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技能竞赛,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面临困境,以"技能本位"为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大力培育现代工匠,现代工匠的培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加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高职教育要积极打造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育人体系,着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1.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辅导员职业使命感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从业或劳作的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严谨认真的专业精神、精益求精的人文素养和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辅导员作为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合格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肩负着"成人""育人"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与辅导员的职业使命感相结合,在弘扬工匠精神的进程中,积极培育职业使命感并创设工匠精神的学习氛围,以促进高职辅导员职业使命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探讨了该专业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并提出了培养工匠精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要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一定要有"工匠精神"作为基础。高职院校肩负着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任务,在高职教育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笔者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式,并且针对实践教育周以及校方与企业合作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就潜移默化地塑造"工匠精神"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制造业领域需要有"工匠精神".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文章系统分析了影响"工匠精神"培养的四个因素,提出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首先校企双方应该重视"工匠"的作用与地位,然后在专业课程教学、工匠型师资队伍的构建、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①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我国是技能人才大国,也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化制造业强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理念的提出使得科学发展与"工匠精神"两大理念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与认可。高职院校为我国社会生产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不仅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也能从人才培养的源头提升人才职业素养。分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并探究了"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结合的实施策略,对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承担着培育现代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当前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较为普遍的存在着认识和理解不足、培育模式单一、校企融合深度有限、校园文化熏陶不够等不足。推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将工匠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课堂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工匠教育与环境熏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破解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难题,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跃迁,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来引领。加强对理工科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将成为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务。文章从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探究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从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探究工匠精神培育的特征;从理工科院校的教育理念、教学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探索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从理工科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对提升大学生职业精神、自身素质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研究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夏青  朱祎 《林区教学》2024,(3):86-90
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在新时代技术技能型工匠人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过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将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有机融合,通过提升高职学生对技术技能型工匠人才角色认同感、推进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基于劳动教育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等途径,将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贯穿高职学生人才培育的全过程,以此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其成为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徒制是后工业时代职业教育为满足产业调整升级、培育工匠精神、实现制造强国的制度建设,它和以往传统学徒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主动、有效率且有规范的新型学徒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亟需构建市场导向、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培养体系模式,然而目标不论是从企业的认知层面、学校的实践层面,还是行业的规范等方面出发,现代学徒制建设所培育出的人才与市场实际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还有很大缺口,需要市场(即雇主)、培训机构(学校等)、师徒等各方利益价值的相互确认,由此才能在不断成熟的市场机制下,培育出具有终身教育性的大国工匠和历久弥新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