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利用2005-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中15个不同行业的科技投入及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不同行业科技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2007年不同行业科技活动的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的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不足及投入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现象同时存在,提出未来应当重点改进科技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5-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科技要素投入及产出数据,分别从自主创新能力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 态两个纬度出发,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相关科技投入产出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分析。通 过分析发现,从实物形态看,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特别受研 发人员投入变化的影响较大;从价值形态看,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经费投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Granger 因果检验 表明科技投入变化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存在互动关系,而实物形态自主创新能力与价值形态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变化之 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磊  李倩倩 《情报工程》2017,3(2):085-092
设计选取一级指标 2 个,二级指标 4 个,三级指标 9 个的科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三级 指标包括 4 个科技投入指标“科技活动人员”、“R&D 人员全时当量”、“R&D 经费投入”、“地 方财政科技支出”,5 个科技产出指标“发明专利授权量”、“科技论文”、“国家或行业标准数”、“技 术合同交易额”“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采集山东省十七地市 2014 年度科技数据,运用 DEA 模型 分析科技绩效情况,分析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科技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投入和产出均有了较明显的增长。基于 DEA 方法,利用2000-2008 年的数据,从行业和地区层面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及生产率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 5 大行业之间存在生产效率上的差异,不同地区之间效率水平各异,平均水平较低,还存在较大的提升潜能。总体上看,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纯技术效率改善的结果,规模效率的贡献不大,迟缓的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投入和产出均有了较明显的增长.基于DEA方法,利用2000-2008年的数据,从行业和地区层面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及生产率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5大行业之间存在生产效率上的差异,不同地区之间效率水平各异,平均水平较低.还存在较大的提升潜能.总体上看,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纯技术效率改善的结果,规模效率的贡献不大,迟缓的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检验检测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贸易全过程,其作为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案头研究、实地调研、数据清洗和专家论证等方法,梳理总结了国内外检 验检测产业资源现状,重点阐述了北京地区检验检测行业资源情况,总结分析了我国检验检测产业存在的问题及产生 的原因,并结合当前发展形势,提出了检验检测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主力军,探讨高校科研生产效率,并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建议是非常 重要的。本文根据我国30个省份高校2009—2013年科技统计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以技术效率、技 术进步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效率为指标对全国30个省份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研究 结果表明,我国部分省、市高校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源使用效率不足和受限于经济原因 导致投入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改善高校的科研管理制度、扩大高校的科研规模、提升高校的科学技术水平等 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方法对浙江省11 个地市2001-2010 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与科技产出之间的关系进 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产出都存在正向影响关系,但影响程度则存在较大差异。因 此,针对不同地市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缩小各地市之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差异,推动浙江省科技 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1998-2009 年我国政府科技资源投入产出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 明,科技经费支出额与我国政府科技资源投入状况相关性最强,拥有发明专利数与我国政府科技资源产出状况相关性 最强。与其他投入产出分变量间相关性相比,科技经费支出额与拥有发明专利数之间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国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20 个行业2003-2012 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采用GMM方法分析 FDI 技术溢出与长三角及其两省一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外资企业的研发活动对长三角各 地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产生正的溢出效应,但没有研发经费投入力度的影响大;FDI 对上海市内资企业自主创新 能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江苏省,浙江省最低;当地企业应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质量,合理控制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1.
首先简要介绍我国科技报告制度建设进展情况以及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从制度体系建设、基础条件建 设、平台建设、工作推进等4个方面系统阐述和分析山东省科技报告工作进展和成效,并指出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 问题。然后针对不足和问题,从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科学工作机制、加大培训力度 、建立质量控制和奖惩机制以 及强化超前意识等5 个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更好地改进和推进山东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科技情报行业发展现状回顾与环境扫描,并在分析国内外智库发展的基础上, 提出新时期传统科 技情报机构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回归情报,聚焦科技,超越竞争”,只有从文献和信息服务向情报服务回归,完成从 事业单位到现代非营利组织的改革,从“ 事实库”走向“思想库”,最终建成新型的科技智库,才能更好地为科技创新 服务,为科技决策和公共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3.
科技报告是宝贵的战略性科技资源,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美国最早建立科技 报告制度,并已建成世界最完善的科技报告体系。本文以美国科技报告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为例,从科技报告的体系门 类、法规制度、共享使用、服务模式、投入机制和产权保护等6 个方面,探讨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2010 年中国科技资源管理论坛进行综述,介绍我国科技条件资源管理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探讨“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条件资源管理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5.
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共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节选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财政部科文司司长赵路在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开通仪式上的重要讲话。万钢部长在讲话中回顾了我国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平台建设提出4项具体的工作要求。赵路司长在讲话中指出平台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最后提出平台建设的4项新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科技资源有效配置角度,探讨了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讨论了物质和信息资源有效管理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以及投入责任与绩效管理等关键性问题。并针对当前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现实和理论层面论证加强科技资源管理研究的必要性,对科技资源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从基本属性、管理方式、支撑手段和空间尺度4个唯独构建科技资源管理理论框架,并对科技资源管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进行了初步探讨。本研究可为科技资源管理理论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国家科技计划所形成的科技资源是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是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开展国 家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科技资源的汇交与开放共享,是支撑科技创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 文以我国已开展的科技计划资源汇交的实践经验和主要成效为出发点,结合我国科技资源和科技管理现状,探索提出 建立科技计划资源汇交长效工作机制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强调指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是关键,根本在人才。认为,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重大而 紧迫的任务,要把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最后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大力 加强科技人才工作。一是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二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完善 科技人才发展政策;三是组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四是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战略性资源的科技资源日益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和有力支撑,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构建科技资源共享的支撑体系更是科技资源共享这一复杂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对科技资源进行了界定,构建了科技资源共享的政府、网络、资金和人才支撑体系框架,并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为例对科技资源共享支撑体系所具有的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开放性系统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