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广盛 《传媒》2014,(5):39-41
正近年来,在传媒界,媒体转型可算是一个热词。大家关心转型、讨论转型,却难以找到转型的新模式。实际上,转型的过程就是打破旧有的秩序,淘汰落后的产能,形成新的媒体生态。就报纸副刊而言,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传播的新阵地,副刊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必须尽快掌握新平台的主动权,才不会被边缘化。而平台多元化、融合互动化、内容产业化也许正是报纸副刊全媒体转型的应有之义。副刊平台多元化在政策、受众、技术、竞争诸多变量的影响下,报纸副刊的平台转型已经响起了阵阵春雷。报纸副刊的  相似文献   

2.
正报纸专副刊,是相对于新闻版而言的。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地市级党报不仅要应对同为纸媒的都市报的竞争,更要面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竞争。在新时期,笔者认为,地市级党报在做好"硬新闻"的同时,还必须在专副刊新闻上下足工夫,以留住读者。全媒体时代,报纸要做"独家新闻"和"首发新闻"越来越难,但是专副刊内容的创新却有着无限的空间。可以说,精心策划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报纸的数字化转型,副刊越来越成为报纸版面中不断被压缩的对象。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副刊转型既是媒介生存环境所致,也是副刊增强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新媒体时代,我国报纸副刊无论是在强调内容改革的精品化、生活化,注重渠道改革的多元化、全面化,突出形式改革的丰富化、独立化,还是追求经营改革的品牌化、精准化,讲究人才改革多能化、广泛化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报纸中设有副刊版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特色,面对新媒体对传统报业的冲击,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切实进行了改版,提出以版组为单元,适当归类的新思路,力求在新闻的“副刊化”和副刊的“新闻化”方面探索出一条纸媒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千帆竞技、百舸争流的全媒体时代,报纸副刊已不再是供文人墨客们修身养性韬光养晦的世外桃源,它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即副刊作品中的新闻元素日益增多,并不断刷新着读者的视线。报纸副刊新闻化趋势让报纸副刊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更"接地气",它  相似文献   

6.
杨静 《新闻通讯》2013,(8):51-52
关于副刊对于报纸的意义,有很多说法,比如:“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曾是著名报人的金庸先生也说过: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但在目前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新闻竞争日益激烈,报纸的同质化日益明显,如何凸显报纸的个性,发挥“留客”功能,副刊面临突围。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和趣味也在发生变化,大多数读者只对新的变动的信息感兴趣。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也要求副刊强化新闻性。  相似文献   

7.
张斌 《新闻世界》2013,(9):111-112
进入全媒体时代,与当代纸质媒体的新闻版面的扩张相比,传统副刊版面开始逐渐被挤压,出现了一些困境。而报纸的,魂之所系——副刊,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时俱进,嫁接新媒体,融入新时代,才能在新的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祝园媛  魏芸婧 《今传媒》2012,(10):104-106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和读者需要与新媒体紧密结合成为了文艺副刊实现突围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资料收集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光明日报》、《新民晚报》等各大报纸的文艺副刊运营新媒体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文艺副刊具有纸媒上网、利用新媒体突破内容瓶颈、利用新媒体增强版面灵活性三种主要的利用形式,提出文艺副刊利用新媒体应形成固定的品牌栏目、注意版权问题、加大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才能实现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终端、网络、应用层出不穷,地方党报如何扬公信力、技术等资源之长,以本地化、精准化的专业新闻制作与服务,以及全媒体传播平台建设,实现与新媒体的“形神兼容”,完成从“营销报纸”到“营销内容”“营销客户”的历史转型?本文以南通日报社为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斌 《新闻世界》2013,(6):116-117
面对新媒体对传统报业的冲击,党报副刊必须顺应变化,做出应对。一系列的改版,为副刊带来了新转机。改版不只是版式上的创新,更是副刊内容的变革。通过各个板块的重新组合,力求在新闻的“副刊化”和副刊的“新闻化”方面探索出一条纸媒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梳理报纸副刊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下发展困境,从媒体融合视角,探析报纸副刊融合传播的转型策略.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实现全媒体表达,是报纸副刊突围重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8月8日,南方日报全媒体突击队正式成立,作为南方日报今年改版的重点和突破口。为更好地应对新媒体挑战,南方日报在机动记者部、视觉新闻中心、新媒体部三个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全媒体突击队,作为南方日报向全媒体转型的先遣部队,承载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3.
王霞 《新闻传播》2004,(6):42-42
“让副刊作品新闻化”作为口号被喊出来,是近两年的事情。与正刊一样,副刊也有引导舆论的功能,副刊应在一定程度上围绕着当前的新闻热点来办,不能游离于新闻之外。如果说,新闻版面标志着报纸的广度,那么,副刊则更多地标志着报纸的深度。新闻加副刊、广度加深度形成报纸的高度,由此提升报纸的品位。因此,在副刊上做文章,“打新闻的第二落地点”,已成为报业同行认可的应对竞争的办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当前,传统媒体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在不同时间段分别采取了电子版、报网互动、"地方门户网站"、"全媒体记者"、"手机报"、"全媒体"、客户端、以二维码为基础的"云报纸"、"魔码"等转型方式。本文作者对报业的种种新媒体探索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质疑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直接影响,也带来了融合式发展的契机,是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重要折点。本文立足新媒体特点,从报纸新闻策划的现状入手,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提高报纸新闻策划能力的应对措施,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副刊编辑、新闻素养,这两个看似关联度不大的概念有什么内在联系吗?毫无疑问,报纸是新闻纸,在新闻与文化相互渗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新报业、新媒体时代,每一位报人都不应当是新闻的观望者,而应当是积极的参与者.作为报纸策划的骨干、中坚力量,编辑还应当是新闻的引领者.副刊编辑在引领行列中又岂能置身事外?驾驭新闻,同样应当成为副刊编辑的看家本领.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资讯发达的全媒体时代,随着电视、网络、3G、微博、微信等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普及,新媒体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传播力量,冲击着传统平面纸媒。特别是在经济转型的社会焦灼中,传统的文艺副刊更是在夹缝中艰难生存,许多报纸压缩甚至取消了副刊版面。有人提出了"纯新闻纸"的概念,甚至有人认为,副刊没落了。在这种四面楚歌的环境中,传统的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在信息化技术推动下已成蔚然之势,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形式,如报纸行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并从结果上看已呈现出新老媒体受众的分流。要有效应对挑战,报纸行业应致力做好新闻采编的转型,重新赋予报纸行业新的闪光点。本文站在新媒体环境视角,审视报纸行业发展困境,就报纸行业新时期新闻采编转型思路措施进行探析,旨为报纸行业迎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6,(22):63-67
副刊曾经在党报、晚报尤其是都市报的内容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后来随着都市报向"主流都市报"转型,这种"大杂烩、小文章"的社会副刊和泛文化副刊基本上逐步衍变为经营性专刊。奇怪的是,在当今传媒生态巨变,传统纸媒大幅减版成为新常态之时,过去作为"配菜"可有有无的报纸副刊版面却有增无减,大行其道。本文认为,这是为了适应报纸转型需要而进行的探索,并就如何做好副刊提出了五点看法:创新思维,与新媒体融合;紧跟新闻,但又跳出新闻;加强原创,做到独此一家;突出特色,打造本土文化;提升品质,留住新老读者。  相似文献   

20.
《南方周末》作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报之一,其文化副刊一直承载着留住读者的任务与功能。在新媒体环境下,《南方周末》文化副刊通过报网融合出现了网络版,并在"两微一端"成为主流的今天,也出现"南周知道"微信公众号,"南方周末"微博账号的社交化推送副刊内容的举措,这种尝试为《南方周末》文化副刊拓宽了传播渠道,读者范围更为广泛,虽然该报文化版副刊的转型仍存在不足,但它却是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副刊转型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