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满足之余,对自身精神需求越来越重视,这也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而电视,作为最广泛的媒介形式之一,在关注(消费者》信息接收议程设置等方面,大有作为,与此同时,电视媒介特有的图像介质,以其生动、鲜活的形象,在吸引观众有自身的优势。旨在"打造高质量生活"的《每周质量报道》成立伊始就密切关注食品安全这一重大话题,曾经影响了我们的"舌尖"、激发了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甚至可以左右相关企业的生死,几经波折,《每周质量报道》王者归来,其作品获得了2014年的中国新闻奖,再一次引起了业界、学界的关注。作为电视舆论监督节目,其发展路径尤为值得研究,因此,本文将全面回顾《每周质量报道》的发展历史,梳理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电视舆论监督节目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表现手段、相关技巧,并进一步对其发展路径进行剖析,以其为我国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的发展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菲 《新闻界》2005,(1):94-95
舆论监督作为一种叙事形式,负有告知、修补、强化规范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为例,拟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其舆论监督的叙事模式、叙事的工具性、叙事的累积效果性,并尝试为类似舆论监督性质的栏目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个案范例。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一个可能载入我国舆论监督史册的案件终审判决了:2007年3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披露河北省晋州市海龙棉织厂生产"毒毛巾".后经相关部门检验,该厂毛巾虽不合格,但并未含禁止使用的强致癌物质,海龙棉织厂随后对央视提出侵害名誉权控告.北京市一中院认定商品生产者应容忍社会公众以及媒体对其作出的苛刻批评,终审驳回海龙棉织厂的侵害控告.对此,一些人表示欣喜,认为舆论监督终于"扬眉吐气"了;也有人把这一案例解读为"强势媒体VS弱势企业"的胜诉,意指央视的胜诉在许多时候难以复制.  相似文献   

4.
《阳光行动》节目开播三年来,贴近百姓,联系政府,沟通社会,在舆论监督的贴近性、播出收听的同步性,沟通效果的直接性等方面显示了明显的优势。《阳光行动》节目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探索,为建立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龚奇 《新闻实践》2015,(2):84-85
2014年3月,浙江卫视推出《今日聚焦》栏目,作为舆论监督报道,这个节目形态并不新鲜,但其作为紧扣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栏目定位,在全国却是鲜见。近年来,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和舆论监督的关联度日益密切,个人认为,这是建设性舆论监督极致发展的必然。一、《今日聚焦》:高调出场的背后1.栏目成立:紧扣中心说到栏目的成立,首先要提及浙江省委省政府当前的中心工作。2014年年初,正逢"三改一拆"纵深推  相似文献   

6.
柯泽  陶开府 《新闻前哨》2004,(11):72-72
在我国,隐性采访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新闻实践中,尤其是涉及舆论监督以及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电视新闻报道。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每周质量报告》、《法治在线》等栏目,就经常使用这种报道方式。各省级电视台近年来也开始配备隐形摄像机,用于隐性拍摄。  相似文献   

7.
《新闻麻辣烫》栏目创建于1998年,是一档以舆论监督为主的新闻评论节目。节目开创辽沈地区"说新闻"的先河,夹叙夹议、形  相似文献   

8.
浅谈隐性新闻采访中的侵权行为及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采访和一般采访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在记者隐瞒真实身份和被采访者事先未知的情况下进行的,例如一些公众极为关注的涉及公共利益的、但某些个人或组织却刻意想隐瞒的事实。在舆论监督方面,隐性采访功不可没,中央电视台名牌节目《焦点访谈》和《每周质量报告》以及各地新闻媒体所揭露的一系列重大案件既满足了公众义愤填膺的心理,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媒体的知名度。然而,在隐性采访过程中,由于记者法律知识的欠缺,隐性采访很可能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在实际操作中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新闻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闻舆论监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从泰兴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广播和中国·泰兴网两大媒体优势,开展舆论监督的实践探索出发,谈谈县(市)级媒体如何开展舆论监督。泰兴广播电台除在《泰兴新闻》节目正常开展舆论宣传、加强监督以外,还打造了《行风热线》、《市民热线》等精品舆论监督节目,"替百姓说话、  相似文献   

10.
《视听纵横》2008,(1):4-12
《浙江第一线》是浙江广播经济频道一档以舆论监督为主要特色的新闻专题节目。1996年6月25日开播,至今已整整十一年。2003年被评为"中国新闻名专栏"。为了进一步办好这档节目,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广播经济频道和中国广播杂志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浙江第一线》栏目研讨会。会上,专家们深入探讨了《浙江第一线》节目的成功经验,总结了节目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成果,共同为栏目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1.
2012年4月15日,《胶囊里的秘密》在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中播出。节目的影响堪比一枚"核弹",不但震动了明胶、胶囊、制药三大行业,还波及到股市。这是一期成功的报道,但更是一期命运多舛的节目,应《中国记者》邀约,有着多年暗访调查经验、负责该报道的记者郏功献为您讲述背后的故事,同时,本刊也希望借此和读者共同探讨、分享调查性新闻报道除了付出智慧和勇气,还需要什么才能获取今天的震撼与成功。  相似文献   

12.
做"时代灵魂"的承载者,这是阜新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舆论监督节目的基本定位,并且我们也力求将其鲜明地反映在节目当中。通过在《思勤在线》节目中播发的两期"地沟油"调查的报道,节目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响,并且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还形成了政府的内参文件,这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承载者"这三个字的  相似文献   

13.
《监督热线》是由山西运城广播电视台与当地纪检委2001年联合创办的一档舆论监督热线直播节目.该节目采用现场投诉反映问题和外采督办落实的方式,让基层的人民群众运用新闻媒体这个平台对党政机关窗口部门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公开监督.通过这种监督,起到了批评教育、揭露问题、纠正错误、改进工作、防治腐败、化解矛盾、维护团结和谐稳定大局等重要作用.作为地市级台的一档舆论监督节目,《监督热线》开办17年来始终坚守公平正义的原则,先后接听各类投诉及咨询热线近10万条,督办处理各类陈年积案和疑难问题11235件(次),督办处结率达93%以上.期间采访制作了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舆论监督节目,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在当地老百姓中形成"有事找《监督热线》"的口头禅.该节目做好舆论监督的实践经验主要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虽然招远政府官员承认,他们的粉丝确实出了问题,也关闭了上百家不合格的粉丝厂,但《每周质量报告》却在事隔两月后,重返招远拍了一期“正面的”节目  相似文献   

15.
杨丽 《新闻传播》2006,(6):59-59
舆论监督类节目一向是最抢眼、最贴近百姓生活的一个特殊的节目样式,中央级别的有《焦点访谈》、《央视论坛》,省级的有《今日话题》等。而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类节目如何发展,本文试对此做以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邓明丽 《视听》2018,(11):9-10
作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翘楚,《焦点访谈》自1994年开播以来,通过揭露黑暗、曝光真实的事件,拥有了一批稳定的收视群体。《焦点访谈》利用节目的公共性与受众发生着联系,对这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做着贡献。新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公共性问题,《焦点访谈》作为以"舆论监督"为功能的节目,在新时代如何迎对挑战,抓住机遇,在公共性方面站稳脚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节目定位、人才培养、优化内容、加强合作,都是促进公共性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王磊 《当代传播》2005,(3):90-92
《每周质量报告》是央视新闻频道目前为止惟一一档以消费者为核心收视人群的新闻专题栏目。它揭露形形色色的造假黑幕,同时随着观众的反馈渐渐增多,节目不断改进,变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体现最明显的便是报道的平衡,即不仅揭露“黑幕”,同时也表扬“先进”。本文分别从信息、观点、报道力度、发布时机、拍摄中的感性素材和理性素材、叙事中“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的运用等6个方面来分析《每周质量报告》运用平衡报道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聚焦社会热点 ,评说大众话题”———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每天7:20播出的舆论监督节目《今日焦点》开始曲中的两句话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节目的宗旨和定位 ,反映了节目的内容和特点 ,也包含着河北电台尤其是搞这个节目的编辑记者的追求和探索。在《今日焦点》伴随着河北电台整体节目改革的春风 ,走过800多个日日夜夜之后 ,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又时常浮现在脑海中 ,引发我们的思考。具有中国特色的舆论监督“特”在哪里 ?省级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如何定位 ?把握舆论监督力度、尺度、密度有没有可遵循的共性原则 ?正…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强化舆论监督,优化发展环境,经济南市委、市政府批准,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广播电视局主办,济南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政务监督热线》节目,于2003年7月11日正式开播。《热线》采用“领导现场解答、听众热线参与、主持人动态反馈”的直播方式,在济南电台新闻频道播出。每周一至周五, 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和窗口单位领导同志走进直播室,与群众直接对话,介绍部门职能,明确承诺措施, 公开办事程序,讲解政策法规,倾听群众意见,解答群众提问,受理群众投诉。每周六由主持人或有关部门同志,集中回答本周群众咨询的问题,集中反馈本周有关投诉问题的调查处理结果。截至目前,播出节目700多期,其中特别节目90多期:节目组共接听群众电话15000多个,接进节目直接对话3000多个;参与《热线》节目的部门和单位80多个。《热线》将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融为一体,对改进政府部门和窗口单位工作、解决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先后对节目进行了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20.
冯琼 《现代视听》2013,(7):41-45
近几年在愈演愈烈的电视大战中,电视真人秀节目以其蓬勃的生命力迅速侵占电视资源。特别是2011年10月广电总局颁布了"限娱令"之后,各大电视台更是为了长远的发展与生存,都在谋求节目的转型。本文以《中国好声音》为案例,探讨《中国好声音》的创新发展路径,并从中对当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转型的路径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