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亚鸽 《今传媒》2016,(8):71-72
在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关注的时代,将产业集聚为园区,再将园区打造成一个具有独特标识的品牌,已经成为许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一种模式。而在构造品牌的过程中,离不开品牌宣传,宣传缺位给园区带来的影响无疑是致命的。本文以大连15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从其品牌构造在宣传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成都“东郊记忆”品牌宣传成功实例提出应对建议两个方面论述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品牌宣传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大力倡导发展文化产业大背景下,出版产业也在寻求自身的发展途径。一些企业通过在一定地域聚集,逐渐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然而与文化创意产业园蓬勃发展不相协调的是,出版产业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聚集。而且,出版创意产业园更多地表现为"产业园",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创意"。文章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为例,通过分析其发展现状及特点,探析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机制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寻找出版创意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朱方建  丁山  王维 《新闻前哨》2014,(10):63-65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为实现我国"经济转型、提质增效",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然而,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规划不合理,产业链不清晰,同质化竞争,房地产色彩浓厚,滥用历史资源造成文化泡沫等,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向着良性健康方向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受访者为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运营中心总经理萧刚 《出版参考》:磨铁公司何时入驻园区,当时是哪一点吸引公司入驻? 萧刚:2010年5月磨铁正式签约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成为首批人驻的出版创意企业之一. 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是一个"以出版原创为核心、以产业促进为目的、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国家级的出版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家在北京发展多年的出版创意企业,我们的产品绝大多数为原创产品(其中不乏优秀的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图书),我们也肩负着促进出版产业发展和文化创新的历史使命,磨铁的产品特质及文化诉求,与园区的要求和宗旨高度契合,这一点,是我们积极申请入驻园区的内在动力,也是最吸引磨铁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刘彬 《新闻传播》2012,(2):118-119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重要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传媒、环境艺术、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视觉艺术等多方面的创意群体。在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大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战略面前,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如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无疑需要对"设计"这一核心元素有更深刻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2010年5月20日,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揭牌成立.作为第一个国家级出版创意产业园区,该项目可以说开创了出版文化产业园区的先河,吸引了文化产业尤其是新闻出版界的目光.园区建设以来,创新的效益如何呢?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势,本刊记者深入采访了入驻产业园的一些民营书企,当问到产业园得到哪些回报时,北京时代光华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光海的回答代表了民营书业的心声:"园区肯定不是图回报多少利润,而是对出版产业的一种支持,民营书业的发展就是最好的回报."本期"焦点故事"栏目撷取部分采访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我国出版传媒产业园区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我国出版传媒产业园区在建设管理运营模式上应当调整到管办分离的轨道上去。在园区建设中,政府主要履行政策指导、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职责,在园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上建立市场机制,真正发挥园区产业集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从字面上理解实则包含了三层范畴:文化、产业、园区(空间).现有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层面,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价值、解释集聚现象以及区位选择等等,但缺少从文化以及空间的视角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解读及分析. 空间一直以来都被看成是时间的附属,没有得到社会学者的重视.诚如福柯所言:"空间以往被当作是僵死的、刻板的、非辩证的和静止的东西."(福柯,引自夏铸九、王志弘编译:《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台湾明文书局2002年版,P392)而1974年列斐伏尔出版专著《空间的生产》,则被视为西方思想"空间转向"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制度创新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提出了政策制定、风险投资机制建立、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创意产业园区设立等九大构想,以促进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本文特别提出以广告产业撬动文化动漫产业发展的构思.  相似文献   

10.
数字     
《青年记者》2010,(2):3-3
大众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落户胶南 1月19日,大众报业集团旗下半岛都市报社与胶南市签约兴建大众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该项目总投资7亿元,占地280亩,主要借助大众报业集团的资源优势,依托半岛传媒的品牌优势和传媒影响力,建设以“高端会务商务交流中心”、“图书音像发行交易物流中心”、“新媒体及影视制作中心”为内容的国内知名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计容纳各类文化机构将超过500余家,建成后将成为青岛文化产业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11.
创意:传媒业的空间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产业是创意产业,媒体工作的各级内容都充满了对创意的要求,大到发展战略、媒体定位,小到版面设计、报道策划、写作角度,媒体从业者是地地道道的创意阶层,发掘传媒业中的创意因素并优化其配置,是实现传媒业与其他创意产业部类互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蹇莉 《新闻实践》2012,(1):69-71
2011年9月29日,由成都传媒集团主导打造的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正式开园。作为国内首个集生产、体验、消费、结算等音乐全产业链于一体的音乐主题商业园区,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不但赢得了广大市民的欢迎,也受到了业界专家的高度肯定和褒奖,并获得了“亚洲音乐产业杰出创意奖”、“中国首批重点示范商业(服务)聚集区”等系列奖项,成为传媒促进城市发展的全新样本,也为地方传媒集团如何挺进复合文化产业领域,创新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空间集聚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趋势,这种现象亦成为2013年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的热点,一二级城市创意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为这种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此同时,如何科学评估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亦成为城市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当然,传统文化产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变革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3,(23):70-73
世界各地城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在城市政府管理层面上,政府重视、政策立法,构建良好政策环境;在城市基础设施层面上,艺术教育基础设施完备,专业创意人才云集;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创意层面上,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中汲取智慧,凝聚城市个性化色彩,塑造世界品牌。理性反省当下中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规划的现实境遇,首先国家规划政策的粗疏致使园区归类分划模糊、产业模式涵盖不清。其次城市化水平的差异致使园区的东西部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再次区域产业同构致使园区发展缺少品牌效应和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15.
荣誉     
触动传媒获"社会公益媒体杰出贡献奖"近日,国内最大的出租车内互动媒体公司——触动传媒在由国家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  相似文献   

16.
中国掀起的“创意产业”浪潮给传媒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至少我们可以从更大的视野来审视传媒经营、传媒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1月25日,第九届亚洲传媒论坛暨第三届亚洲城市论坛在成都隆重开幕,来自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国际传媒集团领袖、世界发达城市的城市形象推广部门负责人、传媒与城市品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传媒与城市"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2011年11月8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政策要求,这表明我国已将文化产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与创新重点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迈克尔·基恩详细阐释了媒体城市、媒体内容和媒体集群的概念.他认为中国目前尚无真正的"媒体城市",媒体内容有待提高,媒体集群大都是贸易依赖型的,即依赖于大学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8.
四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传媒产业的发展也进入到了快车道。为保证传媒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根据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和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分别制定了三种类型的发展战略:1.传媒产业发展试行战略,即"事业单位,产业化经营"的传媒发展战略;2.传媒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即文化产业振兴专项规划;3.互联网+传媒发展战略,即互联网+行动计划。产业是一种具有经济力(即生产力、市场力、服务力、协作力、衍生力等合力)的联合性经营实体。在信息社会,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不管是其发达程度如何,其主体产业只有两类:第一类主体产业就是指人类自身,即人类生命产业;第二类主体产业就是指人类社会产业,即人类社会物资产业和人类社会非物资产业的总称。可见,所谓产业发展战略在总体上就是指人类生命产业发展战略和人类社会产业发展战略。传媒产业是一种文化产业,而且是一种"三级"文化产业。传媒产业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发展战略既是产业发展"一级"战略,即人类社会产业发展战略,又是产业发展"二级"战略,即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这就是说,产业发展"一级"战略和产业发展"二级"战略既是传媒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战略,又是传媒产业发展的模式性战略,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传媒产业发展"三级"战略是传媒产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它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既具有指导、引领的功能力,又具有实实在在可操作性。超传媒大一体化是指借助于传播媒介的功能力所形成的两类传媒实体的总称,即整体传播媒介实体和整体传播媒介本体融入经济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所形成的新传播媒介实体的总称。具体来说,所谓超传媒大一体化的两类传媒实体是指:1.相对于单体传播媒介形态的叠加型传播媒介形态功能力在其体系内部本能地发挥作用所形成的整体传媒实体的总称,即传媒事业实体和传媒产业实体的总称;2.借助于互联网传媒功能力推促传播媒介融入经济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所形成的新型传媒实体以及相关实体的总称。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应该是涵盖互联网传媒在内的整体传播媒介融合体的生命空间,也可以说,传媒一体化是涵盖互联网传媒在内的大传媒网络生命空间共同体。如果用公式来表述,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互联网传媒生命空间共同体+大传媒网络生命空间共同体。可见,要营造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必须以构建互联网传媒生命空间共同体为支点,以构建大传媒网络生命空间共同体为基础,全方位地创建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  相似文献   

19.
空间集聚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趋势,这种现象亦成为2013年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的热点,一二级城市创意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为这种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此同时,如何科学评估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亦成为城市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当然,传统文化产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变革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 一、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驱动力是什么? 王发明、孙滕云:创意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运动与所在地域的发展态势密切相关,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就是多个产业的集合体,另一方面也是创意主体追求外部经济效应,分享网络创新和节约交易费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是多个与版权相关的产业类型的总称,其中包括以旅游、会展、文物、艺术品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以时尚、建筑、工艺品、演出等为代表的创意产业;以及以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及移动新媒体为代表的传媒产业。从这几个产业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产业与版权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关联性,尤其是广播电视、出版、音乐、电影等传媒产业更是必须依赖版权的开发和利用,与版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在我国传媒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核心产业,而版权是传媒产业的核心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