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当今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注重全方面培养学生。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标准。而中职音乐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旋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本文旨在从实践与教学结合,注重提升合唱技巧;听歌与练习结合,培养节奏掌握能力;课后要学会总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三方面论述了基于合唱能力培养下的中职音乐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决定了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刻不容缓的,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课程在小学素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教学的方法、模式、目的和结构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素质能力。新课程标准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教师应当从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等方面为突破,在指导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1])。  相似文献   

3.
王秋惠 《考试周刊》2013,(20):179-180
音乐教育改革是社会改革的需要,在音乐教育领域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参与,为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延伸乃至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者在教育实践中通过音乐艺术促进个性艺术素养的发展,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正确态度为教学内容,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即要突出校内舞台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还要加强校外实践环节教育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要开拓校内与校外两种实践课程资源,形成校企合作,校内外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创设能够满足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得到专业历练与提高。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念的更新、就业方式的转变、社会对于音乐艺术需求的变化对音乐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大学音乐专业教育也应当转变才培养理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架构,突出综合素质提高和艺术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多变的社会需求,更好地体现大学对于社会的价值,当今大学韩国语教育到了需要转变传统教育思路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正逐渐成为近一时期的热议话题。在大学韩国语教育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思辨能力的内涵,并以中级韩国语课程为例,探讨以培养思辨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给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近期教育在不断地改革,在此影响下,本来小学音乐不重视的课程也逐渐地被重视起来。新课标的大力推行,要求教师全方面地培养学生,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主要对新课标在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进行分析研究,望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娇丽 《新疆教育》2013,(14):66-67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为了普及音乐教育,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理解、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的能力是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标志之一,在学生身心健康顺利发展方面起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音乐欣赏不同于大学里面的音乐专业训练,也不同于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高师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高师学前教育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文从提高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文化理论知识、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认识入手,具体分析了目前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前教育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与培养人才目标的逐渐改变,如今的教育开始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初中音乐教学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的启蒙下逐渐培养出对艺术的兴趣与艺术审美能力。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通过鉴赏课的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乐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依据教学理论要求,从初中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培养的重要意义与鉴赏课教学方案并作简要分析,以期为其他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的教育情况不再是只注重文化课方面的发展,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目前小学的教学过程逐渐重视起小学音乐的教育。而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主旨是教会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并进行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和欣赏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方式和课本内容的讲解并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乐器的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特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不断推进,以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逐渐得到重视和实施。这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很难有用武之地,教学方式也逐渐从以教定学向着以教促学的方向迈进,以人为本发展目标,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音乐表演作为一种结合了语言、形体、舞蹈和角色扮演为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在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诸多的优势,已经发展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门学科。学习音乐表演能够将人的精神形态反映在动态美育,全方位的培养学生听.说,唱,演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表演的过程体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激发对于学习音乐的乐趣。本文对于如何提高音乐表演能力进行了分析,对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中德两国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模式、目标与要求、管理方式、时间安排、实习内容、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了两者的共性与个性.并在借鉴德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的实际,提出了改革我国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对策,即转变观念,优化教育实习模式;重视过程控制,加强学生执教能力的培养;加强管理,建立大学和地方主管部门协同合作关系;取长补短,完善教育实习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钢琴是艺术类的课程,需要学生了解以及掌握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音乐的感觉,有充足的激情投身到钢琴学习当中,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感觉与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实现学生乐感与音乐表现力的高效培养。  相似文献   

15.
黄蕴兰 《高教论坛》2005,(3):157-160
音乐审美教育在理工科院校的当代意义首先体现在对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方面。根据音乐的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的特点,以及目前大学生普遍音乐素养较差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以培养音乐基本感受能力起步、创设多元音乐文化对话环境、努力引导学生领悟音乐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做法,使理工科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他们的人文精神也逐渐生成。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是高校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市场需求专业对口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理性地看待单音乐表演专业在校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拓展,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音乐审美教育功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普遍提高。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逐渐成为立足社会的基本素质之一。音乐审美教育功能,不仅有益于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健康发展。音乐审美教育归根结底在于人们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素质以及感悟音乐的能力。从辩证思维角度来审视审美教育功能,以顺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程,能够陶冶学生情操。音乐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能够改变教师单一授课模式,增强音乐教学趣味性,对发展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发展学生音乐思维、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此,着重分析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提出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大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大学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大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转变教育观念音乐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鲜活、生动和最富个性化的学科。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即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教师要敢于打破、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知识为中心,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和主导地位的固定模式和观念。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造性的教师和创造性的教学意识。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重视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