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直觉得我和母亲是有隔阂的。她是医生,最重要的是她的病人,我的记忆里,她永远在医院,或者随时准备着有人打电话来就走,我什么时候梳成了小辫子,什么时候来了月经,什么时候和男生有了  相似文献   

2.
其实,如果走出复杂化的阐释语境,康德不结婚的原因一点也不神秘,即主要是阮囊羞涩的经济原因。“当我需要女人的时候,我却无力供养她,而当我能够供养她的时候,她已经不能使我感到对她的需要了”。  相似文献   

3.
“男人除了感情之外可以修好任何的东西。”当地的男人在填男性压力调查表格的时候,一个女人这么抱怨说。他的男人加入到了我们的讨论之中,他表示同意。“当戴安娜泪流满面或充满恐惧的时候,我就会变得比她更加不安。”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我必须使事情好转起来。而当我不能的时候,我就感到很沮丧。当我不能的时候,我觉得我辜负了她。”  相似文献   

4.
有关我的家庭档案的故事.是从我和我女儿之间的书信来往说起的。我结婚较晚.生她也晚.我是在32岁的时候才生的她.所以当她是掌上明珠.加上当时家庭的条件不错。从小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她.从一小会说话的时候就教她唐诗啊、英语啊(因为孩子的爸爸是英语翻译).  相似文献   

5.
译制片的老"粉丝" 2005年,我的书《我的配音生涯》在上海书展签名销售的时候,上海女作家程乃珊排了两个钟头的队来买我的书.她如果直接来找我,我一定会把签了名的书送给她,可她像个普通读者一样排了队.这令我感到不胜荣幸,也很欣赏她的做派.她不愧是个"资深的影迷".  相似文献   

6.
读解宗璞     
宗璞说话的时候,始终微笑着。她坐在三松堂的书房里,和我随意地聊着过去。我问她的业余时间喜欢什么,答曰:音乐。这让我十分兴奋,话题也自然多起来。可问起她散文中较注重的是什么的时候,有一点却使我大为惊异:还是音乐。她和音乐纠缠上了。可过去读她的作品,竟未发现丝毫的痕迹。于是我和同行的朋友叹道:读解透一个作家的文本,是很难的。散着古老的中西哲学气息的三松堂书房,原来一直缭绕着欧洲的古典音乐,我对冯友兰与宗璞的世界,一下子近了多层。  相似文献   

7.
一周之内,路子找理由大老远和我连续见了三次面.每次见面,她都穿了漂亮的新衣服,我忍不住称赞她.每次她都很兴奋地问:"真的吗?真的很漂亮吗?"最后,她告诉我,这三套衣服,是她和他最近三次见面时候穿的.我也非常高兴,很喜欢她这样子呈现在她所爱的人面前.  相似文献   

8.
有朋友向我请教:"我三岁的女儿喜欢在杂货店里跑来跑去,向我要糖、要口香糖、要杯子蛋糕什么的。如果我拒绝她,她就会爆发坏脾气,让我难堪。我不想在人多的时候处罚她。可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9.
鲜花慢慢开     
他和她恋爱到第二年的时候,他下岗了.她闷闷不乐起来,觉得安全感全没了.他知道了她的心思,搂着她,坚强地说道:"等我吧,我会早日回来娶你的."  相似文献   

10.
张旭 《现代出版》2011,(1):72-73
我和编辑这一职业的缘分,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的时候开始的。那时我有一个做编辑的朋友,让我亲眼见证了一摞摞书稿变成一本本精致书籍的美妙过程,而且她对工作的那种热爱,她的热情、活力与快乐也深深感染了我,  相似文献   

11.
我的女儿叫阿翘,刚满八岁。每当她和她的娃娃们玩过家家的时候,她就不是平时的她了,她成了"孙小梨"。"孙小梨"是阿翘编的名字,所以,在"百变孙小梨绘本"系列中的《我不是普通小孩》《了不起的超能力》《长大以后做什么》三本图画书中,阿翘是有版权的。不过,我已经征得了她的同意,并承诺分一半稿费给她。一开始她拒绝,她说她的小猪钱包里还有六块钱呢,太多了。  相似文献   

12.
当她坐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发现她白皙的皮肤黑了,纯美的嗓音嘶哑了,人变消瘦了,她就是盱胎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卞平。当她知道我的来意后,深思良久,情绪激动地说:“我能坚持下来,其中也多亏爱人的理解和支持”。她的爱人李国进,是盱眙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兼盱眙调频电视台台长。顺着这个思路,我的采访开始了。 6月初,卞平奉命抽调到县防汛指挥部任前线记者工作。李国进按  相似文献   

13.
今生有缘     
认识《新闻爱好者》已经有六年时间了,1989年我还在西北某部政治处当文书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她,从此便爱不释手,无论走到哪里她都成了我最忠实的伴侣,厚厚的一大撂,随我转战南北,历尽艰辛,我把她从西北部队带回到南方老家,又从南方带到东北。几年来,我从《新闻爱好者》中收集了大量的资  相似文献   

14.
沈芸 《档案与史学》2011,(10):43-47
我的耳朵小,这样的人命苦我认识张姨的时候,她大约五十岁,美人迟暮.她正式的姓名为张莲蓉,我爷爷夏衍的朋友圈子叫她张敏玉.她的小辈朋友则多称呼她张姨.当时正值上世纪70年代,人间的春天尚未降临,张姨当然也不可能从她的人生低谷走出来.但是少不更事的我  相似文献   

15.
放大的悲哀     
邓笛 《新闻世界》2007,(7):45-45
我第一次见到姗,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她非常美丽,那双眼睛顾盼生辉,尤其在笑的时候,会让每一个男生都感到心动。而且,她的美丽并不单纯表现在长相上,更重要的是她内在的美:她总是关心  相似文献   

16.
将心比心     
《档案与社会》2004,(3):1-1
母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妇女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松手。当她道谢的时候。那位妇女说:“我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希望她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  相似文献   

17.
当我拿到上一期《北京档案》杂志的时候,不经意间突然发现这是她的总第199期,下一期就是她的200期了.作为《北京档案》的老朋友,作为《北京档案》的老读者,我由衷地为她的成长而高兴,由衷地向她祝贺.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的时候,我一直梦想着毕业以后能穿上职业装,风姿绰约地出入高档写字楼。可是,当我进入一家梦寐以求的公司后,一连串的遭遇却让我感受到:很少有人像我这么倒霉。第一天上班便遭到了一位叫凯妮的同事的批评,她说我在接电话的时候声音不够甜美,  相似文献   

19.
远见     
木村和田一朗上班的时候同走一条路。 木村:“我老婆夏子可真有先见之明!早上出门的时候,她说今晚会有雨,叫我带一把伞,你瞧,还真的下  相似文献   

20.
在我家斜对面的土墙上,也不知什么时候长了一棵小柿树。它太小了,以至于我从来不曾注意它。但正是这棵柿子树,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天,我没事到张老嫂子家去玩,她正忙着做鞋垫儿。看她忙成那样,我不禁戏问:“老嫂子,你做这么多鞋垫儿干什么呀?”她很认真地说:“做鞋垫儿卖呢,一双都卖六角呢。”“才六角?”我不屑地说,“你这么大的年纪了,又不缺吃穿,何必瞎折腾。”她笑而不语。吃午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却滔滔不绝地谈论张老嫂子做鞋垫儿的事,还笑她有劲没地方使,并且特意强调了做鞋垫儿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