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微波天线辐射的基本原理及物理意义,提出将电磁场仿真软件HFSS应用到微波天线课程的教学中,使抽象难懂的天线理论公式转变为可视化的图形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以微带天线为例,采用HFSS仿真软件,对天线的反射系数、辐射方向图以及增益进行了分析和演示。实践证明,这种感性认知教学方法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微波天线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高校电子电信类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和信号与系统的教学往往相互独立.本文秉着学科交叉渗透的思想,围绕电磁场与天线理论在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主要从教学内容、手段以及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具备一定创新性的见解,并就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述.所研内容对提升相关专业学生融会贯通的学习技能、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辩证能力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天线与电波传播课程涉及到大量的电磁场理论,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无法理解天线与电波传播的实际物理意义。本文将科学研究技术引用到课程教学中来,将晦涩的电磁场公式转变为可视化的动画进行演示,更容易让学生接收,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天线和电波传播的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综合工程实践和电磁仿真技术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思路,以期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以常用的宽带功分器的设计为例,分别讨论了基于全波电磁仿真技术的2路输出和3路输出的宽带功分器的设计方案。采用全波电磁仿真软件对设计的功分器进行仿真优化,给出了具体电磁仿真结果。该教学实践项目展示了该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该宽带功分器也适用于天线阵列和电磁场实验等实际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磁场教学与实践环节表现出来的问题与不足,运用"研究型"课型及相关教学理论与教育方法,对大学本科电磁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改革目标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建立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及工程实际的联系,营造出类似科学研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多种教学方法修订电磁场教学与实验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开设基础验证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进行电磁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并以新型的考核体系全面衡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成果,从而提高电磁场理论环节及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公式繁多、理论抽象、学习难度大等问题,利用Matlab工具设计了一款电磁波仿真软件。在该软件中对场的三个度、静态场求解、电磁波传播、传输等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动态仿真。实践表明,该软件将《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三维立体动画。一方面,使得抽象的概念变的具体化、可视化,从而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而有趣味;另一方面,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设计制作类高职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了一种数字校园环境下结合仿真实验教学的PBGS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基于建设的课程网络平台,以分组完成不同仿真制作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将线上与线下、仿真与实践有机结合,并以改革考核方式引领教学活动的开展。这种教学模式被用于天线安装与调试实训课程,实践表明,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天线相关抽象概念,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如何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思想,阐述了如何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提出了如何加强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教改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教学效果,解决学生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中抽象的圆极化概念带来的教学问题,采用高频结构仿真器模拟圆极化电磁波产生,设计圆极化天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案例。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采用图形和数据解释圆极化波产生过程,学生可理解圆极化天线和分析圆极化波的特性,透彻理解圆极化波的产生和圆极化天线的设计。通过可视化的圆极化波虚拟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圆极化概念问题,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及EDA电磁仿真软件提高"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利用EDA仿真软件能够对微波器件及天线等进行三维仿真设计,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同时,建立了相应的课程网站,丰富了课程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产品中的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电磁兼容”理论已成为电气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是测控专业的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针对“电磁兼容”理论中概念抽象、公式多、学生理解困难等问题,通过优化实验内容,采取基于问题需求牵引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将Comsol仿真软件引入学生的实验中去。以“飞机天线串扰电磁兼容仿真实验”设计为例,说明将仿真软件用于电磁兼容课程实验的全过程。结果表明,该实验方式从多角度综合考虑了电磁兼容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的效率和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设计了一种角锥喇叭辐射型加热器.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和天线辐射原理,建立了喇叭口面尺寸和天线长度设计原则.采用IE3D进行了结构建模和仿真运算,结果表明在喇叭口面尺寸一定的前提下,天线长度缩短是改善加热均匀性的主要因素;当天线长度不变而口面尺寸减小时,其驻波比减小,辐射效率提高;口面离沥青路面距离增加时,辐射效率下降.对这种结构加热器进行了实验,采用网格测温法测出了沥青试样表面温度分布并进行了Matlab模拟,实验结果与仿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现有课程实验普遍存在学时少、验证性实验为主、内容陈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个性化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探索基于电磁仿真和加工测试结合的可重构天线新实验设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实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用科研方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将为高校贯彻精英教育理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创新实验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数据挖掘”课程是大数据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发现数据中隐藏的价值。该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方面主要讲解数据挖掘的经典算法;在实践教学方面使用Python编程实现理论部分的经典算法,让学生通过算法的编程进一步掌握算法。按照课程思政改革的要求,在课程设计中设置一些以社会实际问题为主题的案例,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复杂的、抽象的数据挖掘理论算法开设线上课程,有利于学生回顾重要的、难理解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课程是以幼儿园管理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由于该课程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学生对其理解、掌握、应用困难。案例分析法是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诠释理论知识,学生对理论更易接受。案例分析法教学要注重案例的选编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的要求,应用时要注意目的性、实践性,注意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评价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三维动画技术的教学经验,试将其融合在摄影理论教学中。认为这样可以弥补传统课堂中摄影理论部分讲授的不足,发挥三维动画的优势和特长,使课程内容形象直观,课堂气氛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将理论与实际操作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动物繁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繁殖学是动物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新内容,非常重要。在动物繁殖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论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最终提高动物繁殖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网页设计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一门实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因此上机课对学生掌握这门技术至关重要。针对学生在网页制作过程中如何妥善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最终制作出优秀的网页,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教师在上机指导过程中需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Foundations of Jewish Education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in Jewish Education offered by the William S. Davidson School of Jewish Education at the Jewish Theological Seminary of America. A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Jewish education, it seeks to integrate theory from a wide range of fields as a way of helping students conceptualize the practice of Jewish education. Using syllabi from three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course, including an online version of it, this study identifies three central themes that animate the syllabi.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 key component of this course, is examined in light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orientation of the syllabi. Finally, questions about the distinctly religious dimensions of the course are raised as part of an inquiry into the implications of religious pluralism in Jewish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School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Practice are both integral components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conducted at 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ingapore (IE). This component stretches over a period of 13 weeks for the Diploma-in-Education programme and it is made up of two parts, namely, an introductory 3-week period of School Experience and a 10-week period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introductory period of school experience is intended to induct student teachers gradually into the process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It provides the stude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observe, work with and learn from experienced teachers. The students will als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tasks that make up the total experience of the school teacher. They will be helped to established a linkage between educational principles and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Teaching Practice is the period of more intensive and systematic teaching that brings the student teachers into contact with the teaching-learning stituation in the classroom. It gives them the opportunity to put into practice and to develop their teaching skills by transla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Their teaching experience will be guided by co-operating teachers in the schools and IE supervis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