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人类的本性决定人类具有审美能力。在早期的人类社会里,审美观念中审美与功利是紧密联系的,中外最早的艺术史资料和美学史资料都证明了这一点。随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发展,审美活动的功利性逐渐退隐,由显性功利变为隐性功利。在人类心理发展史上,功利、道德都是先行先在的,它们必然积淀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形成审美的隐性功利性。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永恒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审美是基于对功利性目的的追求,却以超越功利性目的为其最高境界。实际上,审美的超功利性缘于对其功利性,的反思、拓展和超越,它是一种由世俗的功利转化而来的“诗意功利”,相通于20世纪前半期中国美学界形成的“审美功利主义”思想。由于这种诗意的功利性,审美便具有了实现“救世”之功用的充分可能性。“自由”和“超越”是审美活动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既是审美活动的功利性所在,也是其超功利性质的依归。  相似文献   

3.
超功利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应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功利性价值与非功利性价值并存。"目标参照"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功利价值特别明显的评价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超功利性的,实现课堂教学超功利评价的着眼点在于评价标准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4.
学术研究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一直是学术研究领域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今天 ,重提学术研究的功利性 ,在现实条件下有其现实的意义。我们在充分肯定功利性的同时 ,更应当强调学术研究的超功利价值。本文试图从功利性与超功利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入手 ,辩明这个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艺术创作和审美进行了深入分析,就艺术审美的无功利性和功利性的存在进行了阐述和剖析。对美与功利的关系作了唯物主义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以彰显功利的方式超越功利",构成了当前时尚文化既与传统艺术根本一致、又有别于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充分显示了审美超越功利不仅有去功利的方式,而且有彰显功利的方式,从而揭示了审美与功利之间的双向性辩证关系,并将促使现有美学理论的"超功利性"观念摆脱其片面性,以适应和推动当前时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顾准 《文教资料》2012,(22):87-89
审美是一种移情,它体现为人之为人的精神愉悦的或是灵魂净化的,可能达到思想的启悟,体现为灵魂的终极关怀。正由于无功利无厉害,没有实际目的,拒绝物欲,审美才是精神的高蹈,然而审美的"无功利",却是以"有功利"为历史与心理前导的。原古巫术的目的与功利意识,为原始审美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实际功用形式和原始文化态度,为原始审美意识发展提供土壤;审美和日常生活联系,呈现由功利向非功利的过度和转化。审美在功利性转化为非功利性的过程感受精神的愉悦。  相似文献   

8.
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健辉 《教育探索》2008,(12):15-16
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体系中一个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其社会功利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易替代的。然而,高校成人教育出现了功利性教育走向,削弱了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为此,高校成人教育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由“功利价值”向“人本价值”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人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我们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人权的变迁。人权也是功利的,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和制度,人权理念的产生和沿革,是不同客观环境下人们功利的选择。本文主要从历史的角度简要探讨了人权的功利性问题,并以此批驳了所谓人权无国界之说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10.
审美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是多层面的整体关系的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始终纠缠着功利性目的,它选择了精神却并不否定实用,它选择了情感和愉悦却并不排斥理性和认知,中西方文艺观因各自文化传承和地源因素的影响,对审美功利性的表述各有侧重,但审美有功利性的观点是主流,而且这种观念正影响着当下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性爱神与美神成为一而二、二而一的感性存在可以证明,在民族深层心理结构体系中。对于女性是的审美价值的评判是:爱与美同在,女神的爱与美代表着一种超功利的美学观念的发生。这种美学观念于不自觉中突破了弥漫四周的以男性为中心的语言符号的压迫,树立着爱与美之女神的不朽形象,左右着华夏民族“集体的梦”。女神所生发出来的女性精神及相应的女性崇拜的集体无意识倾向,可谓是人类命运史或文化史上的潜宗教。它化作“社会性的共同情感”潜伏在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12.
从“美育”一词进入中国语境中以来,美育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便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从20世纪初美育的“无用之用”,到当今美育功利性的泛化,本文在避免美育“功利性”与“超功利性”孰是孰非的基础上,强调美育是“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has been to examine the impacts of aesthetic design on learner experience in an e-assessment environment, specifically on cognitive load and task performance. Sixty-six postsecondary stud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wo aesthetic design configurations of the e-assessment environment: (1) an environment with low consideration to aesthetic design (i.e., designed to provide the utility and usability necessary to complete the tasks), and (2) the same environment (i.e., identical utility, task objectives, and task media) designed with several aesthetic enhancements to heighten the learner experienc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esthetic desig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articipant cognitive load and increased participant satisfaction,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use, voluntary self-assessment time, and task performance. Qualitative data support these finding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practical insights for designers exploring the valu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design and the learner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对中国传统“文以载道”美学观的批判和对西方康德“审美无利害”、席勒“游戏说”以及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哲学美学观的借鉴基础上,提出了非功利的美学观。非功利说是王国维整个美学理论的核心,它强调文学的独立的审美价值,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老舍的文学批评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文学批评家的老舍,他的文学批评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及西方文学批评的某些特色,从而形成了颇富个性色彩的艺术审美型的文学批评观.抗战后,他的文学批评观逐渐向社会功利性倾斜,但基本上保持了艺术审美和社会功利的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16.
大理白族服饰的图案丰富多彩。它既有防止衣物磨损的实用功能,也有表现造型美、构图美和色彩美的审美功能,还有求子祈喜、生命永生、消灾祈福的意象功能。其实用功能是一种原始功能,审美功能在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得以体现,意象功能则进一步体现出白族社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实践中,人(主体)与外部世界(客体)确立了功利关系与审美关系,外部世界对人而言具有了真,善和美的价值。真与善具有功利性,而审美则是对功利的超越,与作为功利教育的智能与教育不同,美育具有超功利性和感性特征。由此,美育可以有力地影响人的社会生活,并可以培养人的个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在消费社会中,审美趣味的区分、选择和对立是和社会等级次序的区分、选择和对立相互对应的,反映的是社会的功利性目的。在当今消费社会中,审美的功利性内容是和消费者个体的身份认同、文化归属等等问题密切相关的,是消费的公共话语系统操纵下的功利性的审美实践。审美趣味的区分是相对而言的,这不仅仅反映在当下的共时层面,而且也反映在历时性的趣味变迁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淮南子》美学新蕴涵体现在:在"道事合一"哲学思考中将美学问题现实化和政治化,对儒道两家美学思想进行了扬弃;自在自觉的空间意识带来三重审美意蕴.因而以宏阔的视角、辩证的眼光观照美的一切,既看重美的审美性,又看重美的功利性和现实性,就成为《淮南子》美学新蕴涵的主导内容.哲学观的新变和审美需要的新变是《淮南子》美学新蕴涵生成的两个主要缘由.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校美育工作表现出严重的功利化倾向,将美育等同于审美教育、美育从属于德育与智育的认识与实践在中小学中广泛存在。文章在反思当前学校美育工作的基础上,探究美育之应然,进而确立正确的美育观,并寻求其达成的路径,以指导学校美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