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9年,胡适离开中国新公学,茫然不知所归.当时,他的家已不可救药地衰落下去.于是,他只得寄居在上海,与一帮酒肉朋友混在一起.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堕落下去. 中国新公学有个德国教员叫何德梅,他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中国人.这位何君能说广东话、上海话、官话.此人是个中国通,中国人的玩意儿,他样样精通.当时的胡适就和他同居一室.何德梅常邀一帮朋友打麻将、喝酒.这样,不到两个月,从打牌到喝酒,从喝酒到叫局,从叫局到吃花酒,胡适全都学会了.  相似文献   

2.
又要上路了.他将一把毒气瓦斯手枪和一支可以电击、射击毒气弹的两用手枪揣进怀里.这次,他要骑着一辆德国产的哈佛牌自行车,从中国最北端的漠河独自采访行进到中国的最南端天涯海角.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知道卡尔·李卜克内西是我们这个世纪里德国最伟大的革命家,德国全部历史上的一位最伟大人物.大家知道他是德国共产党的第一位领袖,被反革命分子所残杀.但是并不全都知道李卜克内西也是当代德国最优秀的政论家.我不晓得谁能与他相提并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自由派《未来》杂志出版者马克西米利安·加尔坚被认为是德国最杰出的资  相似文献   

4.
1945年初,疯狂一时的纳粹帝国已经走到了墓地的边缘. 一天,希特勒从宣传部招来了戈培尔,他们在书房密室中探讨了德国战败后的情况.这几个月来,戈培尔一直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一旦德国战败,包括他在内的纳粹高级官员都会用随身携带的毒药自尽.可他的家人孩子怎么办?戈培尔曾想到让妻子带着孩子前往德国西部,那里是英国人控制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1924年春,匈共中央委员卢卡奇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五大。此际,意共总书记葛兰西从莫斯科返回罗马,领导反法西斯斗争。德国犹太文人本雅明,碰巧也到意大利度假。在那风景如画的卡普里岛上,他埋头撰写《德国悲剧的诞生》。写到一半,他竟堕入情网。有专家称,这是他转向革命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袁楠 《编辑学刊》2006,(4):49-52
<朗读者>在2006年1月推出,首印1万册一个月内售罄,到4月已重印两次.众多作家、学者和读者钟爱它.在引进版纯文学作品中,这颇令人欣慰. 1999年,当时译林出版社的老社长章祖德先生站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博达版权代理公司展台旁,请他们推荐一些好书.王建梅女士推荐了<朗读者>,说是不长的一部小说,但有个在台湾的德国教授看后泪流满面.章先生很吃惊,德国小说向来以逻辑严密见长,而非以情感取胜,一个中年男性学者怎么会为此流泪?他当即提出要样书.这本书后来被章先生一口气读完,他感慨不已,当年就引进了版权.翻译出版时定名为<生死朗读>.  相似文献   

7.
2001年到2005年,我作为新华社记者常驻德国首都柏林.在德国的生活,平静而安全.成熟的德国社会体制,尊重秩序和规则的德国人,让这个国家看起来如同一台运转良好的自动化机器.  相似文献   

8.
1933年9月末旬,共产国际给中央苏区派来了一名军事顾问,他是德国人,时年34岁,原名奥托·布劳恩,来到中国后改名李德,意即"德国人李."李德轻而易举地爬上了中共中央的权力顶峰,成了红军实际上的总司令,俨然以"钦差大臣"自居.他的一整套极其冒险的军事路线殃及党和红军,他在苏区求偶也让人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9.
《出版经济》2005,(12):52-53
(一)图书俱乐部的创始阶段 最早的图书俱乐部出现在1891年的德国.但严格地讲,1900年瑞士兴起的合作运动才是现代图书俱乐部的雏形.从国际范围来讲,图书俱乐部的初始起源可以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当时的德国出版商为了规模经营降低图书成本,扩大读者群体,而摆脱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德国萧条经济,书价居高不下的困境,于是创立了图书俱乐部.1924年德国共有4家图书俱乐部,到1933年会员总人数已发展到80万人.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中国人     
在露天咖啡座里,有好的阳光,有好的咖啡,有好的歌.邻座的德国人问:你是日本人吗?我说不是.又问,你是台湾人吗?我说不是,我是中国大陆人.那人点头致意,说很少能够看见大陆人在休闲.我问那么中国大陆人在做什么?他说在中国餐馆里打工.他说中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钱?我说我在中国时,常听到人说德国光头党的事,是不是德国人都是光头党,全民都在复兴纳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