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适的《红楼梦》研究,态度严谨,实事求是;与之相比,胡适弟子苏雪林评《红楼梦》,往往信口雌黄,动辄诅骂,显得粗鲁无知。正因如此,胡适晚年多次严厉而又剀切地批评了她,并教诲她“不轻易写谈《红楼梦》的文章”,认为写这样文章是“平心静气的工夫而不可轻易发脾气的工作”。虽然胡适晚年也说过《红楼梦》“毫无价值”的愤激之言,但从他对苏雪林的批评教诲中,仍可看出他的学术良心和人格风范。而苏雪林在胡适去世后,更无顾忌,出版了《试看红楼梦的真面目》,对《红楼梦》这部名著,极尽诅骂之能事,其学术品格与她的老师胡适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
论胡适的“红学”研究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胡适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红学”研究始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直到他逝世的前三天,还在答复金作明先生的信中.谈及有关(红楼梦)版本的辨伪问题,表现出他对“红学”研究的极大热情。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六十年代初,在延绵四十年的时间里,胡适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从事“红学”研究,先后写出十余万字的理论著述,其全部篇目排列如下:《《红楼梦》考证》(1921年)《跋《红楼梦》考证》(1922年)《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1927年)《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1928年)《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193…  相似文献   

3.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在胡适之前说法较多;自胡适《红楼梦考证》发表之后,学界虽时有异议,但基本认同《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近年来,有人不断提出新说,否定曹雪芹对《红楼梦》的著作权。其实,《红搂梦》本身和脂批的不少记载明确告诉我们《红搂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的同时代人永忠、明义、袁枚、周春、沈赤然等人都不约而同地明文记载着曹雪芹创作《红搂梦》这一历史事实;乾隆以后的大量诗文资料明确记述《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不难理解,这些证据若不能推翻,便不能剥夺曹雪芹对《红楼梦》这部不朽巨著的创作权。  相似文献   

4.
批判《红楼梦》研究中的主观唯心论,是解放后思想文化战线上一次著名的运动。它对胡适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影响作了清算,并推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作为思想批判和文艺批判,是必要的,有重要意义的;但以政治运动的形式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展开,也产生了某些严重的缺点错误和消极后果。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从此产生了所谓“新红学”。比起以索隐、附会为特征的“旧红学”,“新红学”的出现是《红楼梦》研究上的一大进步。胡适对“索隐派”的批评是有道理的,考证也有一定的成绩。但他用的是资产阶级实用主义方法,又抱有阻挠马列主义传播的目的,所以对《红楼梦》的总评价是错误的。他把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贬低为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脂评本自上世纪30年代胡适“发现”以来,一直被红学界认作研究《红楼梦》最有价值也是最为可信的本子。但对脂评在《红楼梦》问世后一百七十余年方始“出世”,其真实性究竞如何,后人还是有权利质疑的。欧阳健《还原脂砚斋》一书对脂砚斋及脂评本的存在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奉脂评本为红学研究圭臬的人为保卫自己的“精神饭碗”和“研究成果”,必须作出有效的反应,否则己之研究成果当存在付诸东流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重事实,重证据,在“”考析和“版本”考析等重要方面都作出了历史贡献。但其考证方法也有不够科学的缺点。胡适的十字方法论并非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可以普遍适用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胡适早期的《红楼梦》阅读选择经历了由"索隐"倾向到注重"方法"的科学"考证"式转变.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胡适注重"工具"与"材料"的研究"方法"革新,藉此强化"新红学"的开创性,促使《红楼梦》文本在胡适"新红学"考证体系下的首要存在身份是一种"史料"而非一部文学作品,最终形成以考证带动阅读获取的文本品评思路.此类"考证"式思路既革新了现代读者之于《红楼梦》的阅读期待及实践路径,亦促使现代读者获得参与《红楼梦》学术研究的入场券.它推动了彼时全民参与《红楼梦》考证的热情,促使"新红学"成为一股带有典范与权威特性,乃至隐含一定群众基础的现代学术潮流.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著《红楼梦》是胡适先生1921年《红楼梦考证》得出的结论,也成为此后关于《红楼梦》作者的主流说法.但在此前是不确定的,此后也有不同看法,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更是异说叠出,乱人耳目.本文大致依时间为序,梳理了有关《红楼梦》作者的种种异说,并提出了自己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9.
读《胡适与傅斯年》《山西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发表了蒋星煜《胡适与傅斯年》一文。我读了此文之后,感受到很大的触动,觉得有些话要说。自50年代以来,中国的学术研究常常服从于政治运动,养成了一种一边倒、一窝蜂的惯性。50年代为国内批俞平伯《红楼梦》、...  相似文献   

10.
著名红学家俞平伯临终前曾留下遗言:“胡适、俞平伯是腰折《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  相似文献   

11.
高文波 《丹东师专学报》2009,11(1):73-79,110
在胡风的著述中很难发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富于学理性的宏观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就整体而言没有进入胡风的批评视野。当然这不能否认他对少数作品的批评,尤其他对《红楼梦》《水浒传》的批评值得关注。这些批评意见有的确乎发人深省。有的则未必妥当。这些意见和看法隐含着胡风对世界文学经验的重视,既是其理论个性使然。又是“五四”时代精神对他的深刻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2.
对近百年考证派新红学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评述:一、新红学的发展历程。1922年“胡蔡论战:”胡适“新红学”研究范式走上历史舞台;“自传说”与“续书说:”胡适“新红学”研究范式的桥头堡;俞平伯、周汝昌:撑起“新红学”脊梁的双子星座。二、褒贬参半、命运多舛:胡适新红学范式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13.
新红学以来最大的公案,当数胡适提出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狗尾续貂”论。然而胡适所示证据漏洞百出。仔细辨析文本,则足可证明作为科场高手的高鹗,根本不可能完成后四十回那样伟大的悲剧性文学作品的全部写作。高鹗对于《红楼梦》的贡献,应该主要是做了必要的编辑工作,至于其“所补”入的少量文字,实在是《红楼梦》中令人难以忍受的“恶瘤”。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红楼梦》是极为推崇和喜爱的。他的关于《红楼梦》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创作方法等方面的文学解读,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由于毛泽东特殊的政治家身份,“史贵于文”文艺批评心理、形象的思维方式,他的文学解读带有较多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功利性,是在反映论指导下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并重的解读方法。但任何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诠释都有鲜明的主体情感体验的介入,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毛泽东富有个性、独到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崇扬科学是胡适基本的思想主张。“五四”时期,胡适尤其通过他的学术研究,比如中国传统文学研究,来倡导客观理性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胡适对传统文学的研究包含重要的文学批评。连同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和其他专门的文学批评整体来看,其文学批评具有相应的科学品格,可以说是一种科学批评。胡适的文学批评,强调文学形式,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注重语言、叙事和结构方面;同时也讲内容,并进行客观的阐释。内容阐释注意作者和时代问题。进而,在形式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公正评价。胡适的文学批评同他的科学思想是一致的,可以说,是他的科学思想的一部分。胡适对文学的科学批评,对未来的中国文学批评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小说家评论百二十回《红楼梦》,王蒙是第一人.他以高鹗续的《红楼梦》为依据,发表自己的观点,关注《红楼梦》文本本身,从文本阅读中欣赏《红楼梦》的文学艺术,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去研究《红楼梦》,因此在这一点上,王蒙的《红楼梦》研究与小说批评派红学是相同的.因此具有考证派与索引派所没有的优势,弥补了考证派与索引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对《红楼梦》悲剧的研究从王国维开始跳出了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范畴,借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其悲剧意义,丰富了这部古典小说新的内涵,吴宓的《〈红楼梦〉新谈》同样采取了中西比较的批评手法。他们的研究不仅属于那个时代的一流水平,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两人不约而同地将《红楼梦》评为一部伟大的悲剧小说,本文试从二者对《红楼梦》悲剧的评论中,对他们的中西比较观、批评视角和批评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胡适之在红学史上的贡献,前人已多有论及,应该肯定。在全面梳理胡适红学研究材料的基础上,对其研究方法进行反思:适之先生倡导的红学研究,史学重于文学,自传说问题重重;其得出后四十回一定是高鹗所续的结论,略显武断;在研究方法上,其强调"大胆的假设,小心的论证",却难于确定文献的真伪,材料选取上,有"六经注我"的嫌疑。  相似文献   

19.
袁枚的两则涉红诗话一度曾是胡适先生新红学的奠基石之一。后来由于其学生顾颉刚先生的质疑,袁枚就成了对曹家的不知情者,以致他那两则著名的涉红诗话也被打入冷宫,不再被采信。然笔者根据袁枚的人际交往圈的考察后认为:袁枚对曹家不但知情,而且知之甚深。所以对袁枚《随园诗话》中两则涉红诗话的可信性和可靠性,不应再继续采取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20.
周汝昌先生创造的“悟性考证法”实质上就是红学史上索隐派早已用滥了的索隐方法。这种方法的根本特点,就是用考据学的方法去解读文学作品的文本,将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等,与实际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对位,从而得出一些非常荒唐的结论,使自己的红学研究陷入“新索隐”的泥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