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独生子,35岁,在任职时,因一件工作失误而受到行政处分。他自认为事情极为严重,后果十分可怕,一切全废了,心里感到焦虑和恐惧。对什么事都退缩回避.不敢去上班。请假在家己一年多。明知这种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感到十分苦恼.严重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评估诊断为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神经症,社交恐怖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系统脱敏疗法进行心理咨询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艳梅 《考试周刊》2012,(25):151-152
本案例讲述了咨询者通过应用认知疗法、放松疗法、系统脱敏疗法,为一名社交恐惧症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过程。通过咨询,来访者消除了紧张情绪,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交恐怖症咨询案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案例应用认知领悟疗法、松驰训练、系统脱敏法、支持疗法等综合性的咨询方案,对求询者的社交恐怖症状进行心理干预,经过4个月14次的咨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半年后,社交恐怖症状消失,能正常地人际交往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社交安全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新的网络时空里,网络社交成为大学生日益喜爱的新型社交方式。网络是一柄锐利的双刃剑。一方面,它的发展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网络社交安全产生巨大冲击。由此,网络社交安全教育成为新世纪教育中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目前,网络社交常见的安全问题有:网络聊天引发的安全问题,沉迷上网导致的网络成癌综合症,交友轻率误入网恋陷阱。可见,网络社交安全问题严重地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秩序及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对此,本文提出了自律性和防范性相结合的网络社交安全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社交称谓是称谓或称呼言语行为研究中一个大的分支,是一种约定速成的传承性符号系统。本文拟从民俗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社交称谓方面表现出来的显著差异,揭示了中西两种截然不同文化传统是制约这种差异的根源,探讨了中英社交称谓的语用差异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教育》2010,(16):22-22
社交,是现代生活中人人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是,许多性格内向的人,尤其是年轻女子,会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并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快、说话结巴和手足无措等现象,这一现象称之为“社交恐惧症”。  相似文献   

7.
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容易出现自发的社交冲突,但也是其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契机。本研究以广西某区级示范性幼儿园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幼儿教师了解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社交冲突的表现、主要原因、应对策略及教师的社交支持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社交冲突表现以肢体表达居多,言语冲突和情感冲突也整体性地伴随出现。幼儿在游戏中分工不明确和缺乏活动目标则容易导致社交冲突,但幼儿会主动使用沟通协商等方式来解决社交冲突问题。而教师可在游戏冲突前、中、后不同阶段采用有针对性的支持策略来协助幼儿解决冲突,提高幼儿社交冲突的解决质量。  相似文献   

8.
从汉英社交称谓语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入手,展示汉英社交称谓语各自的形态,提炼出汉语社交称谓的四个语用原则,以便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马彪 《黑龙江教育》2006,(7):111-113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社交口语功夫在言外的观点,认为社交口语的准备是言语运用成功的关键并分析了社交口语的临时准备和长期准备,学识准备与见识准备。  相似文献   

10.
在社交过程中,人们所使用的称谓得体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称谓的得体性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礼貌准则、以及人际关系。汉语和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影响着其各自社交称谓体系,影响着社交的成败,影响着社交称谓的得体性。  相似文献   

11.
社交网络的发展带来了社交工具的变更和社交形式的多样化,掀起了网络发展的一次又一次浪潮。在科技进步的时代下,社交网络也将在移动网络的主流中逐渐实现电子商务化,为大众提供更优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的健康心理不是天生的。它的形成,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下面就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谈谈我的体会。一、让孩子学会社交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不断发展的趋势和加入WTO后全方位竞争的形势,迫切要求中小学生增强社会交往的意识,提高交往的能力。目前不少家长因害怕子女在社交中沾染上不良风气而阻挠孩子的社交,这是不可取的。孩子总要走进社会,家长要让他在与亲戚朋友的交往中学习正确的社交技巧和必要的安全意识,提高孩子与他人、集体的相容度,使他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二、容忍孩子的宣泄行为当孩…  相似文献   

13.
李天杨 《高中生》2010,(7):45-45
社交,是现代生活中人人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是,许多性格内向的人会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并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快、说话结巴、手足无措等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主要可以分成两类:①一般社交恐惧症。你如果患了一般社交恐惧症,就会在任何地方、  相似文献   

14.
微博天下     
人一生平均有64个朋友,29岁时朋友最多@央视新闻:英国《每日邮报》一项研究表明,人一生平均有64个朋友,29岁是朋友最多的年纪。而64个朋友中,其中17个来自工作地点,28个分别来自学校和社交场合,13个来自社交网络,还有6个通过亲友介绍。研究显示,在29岁的时候人们往往和同学还保持着联系,同时又和工作伙伴建立了友情,而且热衷于社交网站上的交流,所以朋友数量达到顶峰。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丹尼尔·戈尔曼的“社交商”理论。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商”是使学生获得当下幸福感与未来职业升迁的需要,也是使社会获得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应通过团体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交意识,即培养初步移情能力、倾听能力、精确移情能力和社交认知力: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即社交行为的一致性、自我表达能力、社交影响力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大学生社交恐怖症概述社交恐怖症和社交焦虑障碍可视为同义词,社交恐怖症就是对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注视的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并且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社交焦虑症是慢性疾病,很少能自行缓解,其中有13%的患者终身患病。在我国精神科临床  相似文献   

17.
社交媒体日益普及并深入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社交媒体使用方式对国民主观福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数据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主动型使用行为会显著提升国民主观福利,产生福利效应;社交主动型使用影响国民的认知标准、积极情绪和预期满足,是社交媒体使用方式的主要传导机制;通过工具变量和混合方法回归克服内生性问题,模型表现稳健;传导机制存在异质性,女性社交媒体主动型使用主要影响积极情绪,受教育程度越低更易改变认知标准和预期满足,高教育程度国民更多通过影响积极情绪作用于主观福利,农村居民社交媒体主动型使用仅仅影响认知标准,福利效应不显著,低龄与高龄居民社交媒体主动使用的福利效应显著,中年居民更多通过影响预期满足作用于主观福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已深入高等学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文章分析了社交媒体应用于高等教育教学的概况:对社交媒体进行分类、分析社交媒体应用于高等教育教学的研究情况;探讨社交媒体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最后提出社交媒体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建议:一是选择适用于课程的社交媒体平台,二是提高教师运用社交媒体开展教学的能力,三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社交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四是探索多样化的考核模式,注重过程性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一、大学生社交恐怖症概述 社交恐怖症和社交焦虑障碍可视为同义词,社交恐怖症就是对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注视的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并且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社交焦虑症是慢性疾病,很少能自行缓解,其中有13%的患者终身患病。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社交变得频繁而且重要的时代,交往更成为父母都关心的话题。孩子的社交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你发现他变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还能改变吗?内向的孩子也能在交往中如鱼得水吗?社交能力,到底是一种普通智力,还是社交商提法更为科学、准确?互联网迅速发展,使社交一词有了新的含义。网络社交和真实社交有差别吗?让我们一一解答上述问题,帮你找到孩子社交发展中的一系列密码,优化养育,培养出受欢迎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