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媒介融合视角出发,结合近年来媒介融合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阐述中国电视纪录片叙事理念的拓展。同时,结合一些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纪录片叙事手段的创新。最后,探讨电视纪录片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下实现更高层次的媒介融合,提出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要关注人性最本质的需要,坚守纪录片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赫丛年 《记者摇篮》2005,(12):58-58
大家知道.目前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没有多少观众.很多纪录片栏目被挤到了“垃圾时段”,有的甚至被请出了主频道。而有意思的是.近些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在国外获奖的纪录片也越来越多.可收看中国纪录片的观众却越来越少。这种创作的繁荣与观众的萎缩,不能不让人反思一下中国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3.
周林  朱振梅 《青年记者》2007,(14):123-124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电视纪录片日益被观众疏远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轻松活泼的娱乐秀节目和引人人胜的电视剧夺取了大块的观众市场;另一方面,对收视率广告利润的日益重视,使得当前以栏目化的形式存在的电视纪录片面临商业利润的压力。同时,栏目化一方面使电视纪录片获得了生存地盘,又造成了与个人创作之间的矛盾。可以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独立性正在受到市场化、制度化等因素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唐京进  喻妍 《新闻前哨》2009,(6):106-107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纪录片从政治化走向社会化,从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工具成为大众媒介文化产品.这其间掺杂着纪录片发展的本体因素.也有着与之相关的社会体系演变的影响。正是这些不可名状的诸多繁杂因素最终形成的合力,影响并弓f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走向。当下,苟延残喘的精英文化让位于大众文化,在新的文化格局中传统主流纪录片也衍生出“速食”电视纪录片栏目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栏目在我国电视发展中始终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现在,纪录片水平仍然是衡量一个电视台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近些年来,电视新闻栏目和综艺娱乐栏目的迅速发展,使纪录片栏目逐渐陷入边缘化的危机之中。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两年,综艺娱乐开始走低,我们又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纪录片栏目活跃于荧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不容乐观,如何走出困境,实现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持续发展,这是纪录片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尽管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数量逐年递增,但有个性、高水准的纪录片并不多见。创作题材雷同、主体模糊、记录手法大同小异的情况普遍存在。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虽时有获奖,但题材狭窄,主要局限在人文类、环境与自然类,不少种类在国际大奖中尚处于缺席状态。2000年10月底举行的“北京国际科教纪录片展评研讨会”聚集了近200部来自各国的科学纪录片,但没有一部中国纪录片。2001年第14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中国纪录片处…  相似文献   

7.
王亮 《东南传播》2011,(6):111-112
在媒介生态系统中,我国的电视纪录片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群落,对于这个群落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媒介生态学中关于生态因子的研究方法.本文正是从政治因子、环境因子、文化因子、技术因子和经济因子等几个主要影响因子出发,探析出它们如何对我国电视纪录片群落产生作用,并寻找到它们产生作用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8.
金春 《视听纵横》2005,(2):77-77
尽管电视纪录片是电视媒体中“最具有化色彩的电视纪实作品”,但其日渐低落的收视率,是每个电视纪录片创作不能回避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电视纪录片的可看性,以适应竞争激烈的收视市场呢?  相似文献   

9.
祝国防 《青年记者》2008,(14):59-60
近年来,科教纪录片的热播,成为我国电视收视中的一大亮点,科教纪录片娱乐化的繁荣,同时也为纪录片的创作带来了新气象.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纪录片创作的编导,经过认真学习和思考,加上自己的实践创作经验与体会,对眼下科教纪录片娱乐化这一现象,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纪录片是一个电视台综合实力的标志。几年来,我省的纪录片创作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属于电视社教节目中的重头戏。一.系列大片强强竞争在这次评选中,电视系列片呈现出各地强力打造,精品强势推出,评选强强竞争的"三强"态势。这标志着我省重点题材的系列片创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范星 《视听界》2011,(1):67-68
在经历了20世纪末的短暂繁荣之后,电视纪录片并没有按照节目化、栏目化和频道化的线性规律顺利发展,而是出现了一定的回退。目前,电视纪录片的栏目化已经难成气候,体育纪录片境况更加艰难,除了央视《体育人间》的坚挺,其他地面体育频道很难有常态纪录片栏目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王忆希 《东南传播》2012,(6):108-110
2011年6月-9月,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进行两岸联展。福建电视台《发现档案》栏目以此为契机,创作了电视纪录片《富春山居图》的系列作品。本文拟从对文化类纪录片的分析研究入手,以《富春山居图之真假画卷》的三期节目为例,从创作手法、叙事方式、节目结构等方面详细分析地方台文化类纪录片的创作特点,提出此类纪录片在地方播出平台上所遇到的创作困境和思考,探讨文化类纪录片在地方台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3.
林伟 《东南传播》2014,(6):108-109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要注意立意与选材,拍摄方法与技巧,文稿和画面的关系,以及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电视纪录片拍摄要注意基本功的训练,要有坚持不懈的拍摄精神、过硬的把控镜头能力及深厚的文学修养,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14.
阈限阶段是处于分离仪式和结合仪式之间的一个过渡的、中间的阶段。电视纪录片的生产是国家体制与媒介体制、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媒体组织的限定、从业者个人意识形态倾向等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天津科教频道《中国人》栏目为研究案例,探究中国电视纪录片生产场域中创作者意志、内部制度与外部政策、市场的博弈。在政治和商业逻辑的侵蚀下,电视纪录片的生产场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场或政治场,电视纪录片人存在于"纪录片人"与"电视人"之间的阈限空间内,并在各种政治、商业的张力中进行纪录片生产。  相似文献   

15.
旅游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相对新兴的电视纪录片类型,其主要内容是记录旅游者在旅游途中的经历.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旅游类电视纪录片的代表性栏目——《行者》,探讨当下旅游类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并分析旅游电视纪录片的如何体现出人文关怀,并探讨旅游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文雅 《新闻传播》2009,(10):103-104
纪录片是每一个时代的记录者,其中承栽着民族的乃至人类的人文精神.其中尤以人文纪录片为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电视人文纪录片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大量投资的支撑下.出现了一批制作精良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形式之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从人文内涵的角度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缺憾。正视这些缺憾.将为电视人文纪录片寻找到更好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17.
林鹏华  蔡毅 《今传媒》2013,(2):97-98
2005年起,笔者所在的县级台才开始尝试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创作,从几个编导最初一年做一个片子来参与上级台优秀节目的评选,到如今有了一个固定播出的栏目平台、成熟的创作团队与相对稳定的创作环境,我台的纪录片栏目《武荣纪事》倾向于地方文化类的题材,不仅在每年度的省市级纪录片评选活动中屡有斩获,在所在地域也获得较大的关注和影响力。在县级台的纪录片创作中,到底要如何忠实纪录社会,关注人文?如何通过展现独有地域文化,从而使作品更具生命力?本台的《武荣纪事》在不断的学习、模仿、实践和探索中,有了自己虽仍稍显稚嫩却日渐自信的影像风格。本文通过对具体节目的分析,结合县级台实际创作环境,谈一些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纪录片的表演方面,充分了解人物性格、仔细观察生活细节,是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源泉。纪录片创作的灵魂在于它的选题价值以及对于人物性格的把握,这是纪录片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所在。因此我们不能忽略人物的表演在纪录片中的重要作用,这是纪录片的活力,也是纪录片的灵魂体现。本文对电视纪录片中表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阐释,对表演元素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日新月异,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者和观众规模,改变了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方式,让观众能更便捷地感受到纪录片的真实.因此,纪录片大众化平民化成为一种趋势,面对这样一种趋势,电视纪录片要如何保持精品化、先进性,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纪录片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浅析国内纪录片娱乐化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纪录片娱乐化,正如<探索·发现>的主编盛振华曾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探索·发现>的解释是知识娱乐化,把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内容用讲故事的解说方式呈现给观众,利用所有可能的电视手段进行表现.比如用扮演的手法完成历史的重现,加之相关人物的访谈、动画特技,表现手法甚至比故事片更加充分,更加‘无边界'."而本文所指的纪录片,是以栏目为依托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