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对当前西方国家经济、社会与政治危机的反思中,有不少人将危机归因于福利制度,并认为中国应该吸取其教训以防范"福利病"。这种分析与批判,一方面没有认清西方国家危机的本质,另一方面也使得福利制度的负面效应被放大,无疑会对中国正在进行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道路带来误导与干扰。在社会福利理论与政策研究中,我们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深入剖析西方危机的本质与根源,总结西方福利制度发展的经验,在对比中西方福利制度改革的背景与逻辑差异中,厘清认识误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福利社会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讲“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内容时,讲到战后福利国家的出现,特别是提到瑞士“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很多学生羡慕不已,并且认为,这样的国家福利比我们国家好多了。我理解学生的羡慕与认识。因为在福利制度问题上,中国当今的福利制度与西方国家确实存在差距!但是若停留于此,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理解福利制度的内涵。在我看来,需要孩子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有二:一是西方国家为什么愿意拿出钱来建立福利国家、改善国民的待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或者福利国家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3.
蔡瑜琢 《教育》2012,(23):64
长期以来,芬兰高等教育秉承了北欧福利制度的特征。但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的影响下,芬兰逐步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市场机制。其改革的过程出现了不确定因素。芬兰高等教育以福利社会理念为基础,决定了其自身的发展有着计划体制的某些特征,但它也保持了较高的学术自主权。市场化改革促成双轨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西方国家开始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减少国家及政府对  相似文献   

4.
一在社会福利政策实施过程中,国家无疑要承担一定的角色。英国社会福利研究专家阿德里安·韦伯(Adrian Webb)认为,国家至少要承担以下几个角色:(1)从社会现象的后果、所造成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订战略政策,寻找解决的途径;(2)为满足福利需要提供财政支持,建立福利基金,为福利项目提供补贴等;(3)直接提供服务形态的产品;(4)保护国民的基本权利,以立法等形式保证国民能享受到一定质与量的福利。简言之,国家在社会福利的实施过程中要承担政策的制订者、立法者、执行者、监督者及财政支持者等四个角色。研究福利制度中的国家角色,对于建立新的社会安全网络,改革旧的福利制度,正确地定位国家角色,无疑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在对西方福利国家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其在国家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5.
浅析西方国家福利经济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西方各“福利国家”对福利经济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各国的改革大都比较注意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对福利经济制度进行调整,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付出了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大幅度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罢工增加等代价。而且,各国的福利经济制度改革出现了诸如公平与效率、福利经济制度的建立是根据“供给”还是“需求推动”、如何改进公共行政部门的低效率等问题。发达国家福利经济制度的改革对于我国福利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二战以后,欧美国家所建立的福利制度虽然给人民带来了很多的益处,但是其有些政策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与高福利相匹配的高税收政策就是其中最棘手的一个。如就对社会个体而言,高税收影响个人收入;对社会而言,影响经济繁荣和社会的稳定。针对这些负面影响,各个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减税,促进就业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西方福利国家的这些经验教训是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保体系的一面镜子,有利于我国福利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英国是个民族传承性很强的国家,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这是吸取了济贫法及民间组织的经验逐步形成的。福利制度是英国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在稳定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福利制度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但作为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通过福利制度实施再分配被认为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正和塑造合法性等功能。近年来我国实施“民生导向”的福利改革反映了国家—社会关系在“分配政治”维度上的历史回归,因而有必要聚焦再分配的制度设计和制度绩效考察福利改革的政治效应。倾向值匹配分析发现,福利制度有效地强化了政治信任,但提升效应存在“央强地弱”的层次化现象。制度设计约束着再分配产生政治信任的效应,普惠性福利的政治回报高于选择性福利,豁免性福利比转移性福利的政治回报更稳定。基于因果中介分析进一步考察制度绩效、福利偏好和公正效能感传递福利生产政治信任的机制性作用,发现再分配生产政治信任的首要机制是制度绩效,其次是福利偏好。因此,通过福利制度推进共同富裕取决于福利制度的优化设计和再分配过程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低水平的普惠型福利和市场经济下的剩余参补型福利制度。低水平的普惠型福利对恢复社会生产和保障人民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剩余型福利也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快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如今,惠及全民的适度普惠性福利制度成为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新趋势。作为低水平的普惠性福利制度的发展的新阶段,适度普惠性福利制度经历了从对立到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从全社会共同养老、提供住房补贴、全民医保、社会照顾、就业补助、失业补贴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陈晓律教授:1500年以来。西方国家率先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化进程.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种种进展,也使得社会的贫富分化更加严重。为缓解这种矛盾.这些国家先后构建了现代的社会福利体系。人们通常认为.在19世纪80年代.德国最早开始走上福利国家的道路.德国社会保障的最初设计也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影响。虽然俾斯麦的动机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让工人继续支持政府。  相似文献   

11.
我校经济学院教授、本刊副主编陈银娥博士后继其博士论文《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 0 0 0年版 )一书出版后 ,又出新著《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该书是在其博士后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 ,同时也是其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西方福利经济制度演变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 ,已被列入经济科学出版社“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于 2 0 0 0年 1 2月出版。《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一书抓住福利经济问题这一当今世界的经济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力求把对西方福利经济制度演变的理论研究与中国福利经济制度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既能发现政党政治对福利制度的确立与福利国家的形成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也能看到政党政治中因福利制度的成败所折射出的政党命运的兴与衰。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积极福利制度理念及体系的建立,必须采取积极态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以人为核心,以立法为保障,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吸取西方福利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福利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西方国家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结构、标准、调整机制和福利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评析,探讨了中西方国家公务员薪酬制度的不同之处,吸取了西方各国公务员薪酬制度中共性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结构性设计以及政策性安排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英国福利制度的发展也在此时进入一个关键阶段,时代使其不仅具有旧式济贫的特点,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现代福利制度的框架,为福利国家的形成打下基础,这一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是由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时代大背景下的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的普遍享有原则是现代国家福利制度的重要特征,瑞典在近百年的历史上比较彻底的贯彻了这一原则,使所有公民都可以享受到社会提供的基本福利。瑞典社会福利覆盖面广泛,福利政策涵盖内容周到,因此,"瑞典模式"被誉为福利国家的楷模。  相似文献   

17.
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在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了80年代学习策略的研究更加细化。Bialystok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利用语言信息提高第二语言水平的可选性方法;并将学习策略分为:形式操练、功能操练、推理和监察。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福利改革"(welfare reform)的号角吹响以来,与低收入户有关的社会救助政策与措施一直是社会大众备受关注的焦点。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强制工作"(workfare)与"资产形成"(asset-building policy)两项政策方针,大抵成为当前美国社会救助工作的思想主流。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家竞争力时代到来的当下,以"资产形成"作为改革福利政策的"新封面",期望在根本上一改以往以所得(income)、消费作为福利界定的政策思考,试图透过储蓄、财产积累,进而产生自立的正向福利效果的做法,更是主流中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9.
试析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英国 ,也是最早着手构筑“福利国家”制度的国家之一。经过十九世纪的一系列社会立法和本世纪初劳合·乔治自由党政府的全面社会改革 ,英国在二战以前就已经确立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当然 ,“福利国家”作为一种与“现代化生产方式紧密结合”① 的国家制度确立还是在二战之后 ,其中包含着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进程。它的形成和发展也确实起到了降低贫困人口比重、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等积极作用。但是到七十年代中期以后 ,“…  相似文献   

20.
谢琼博士的专著《福利制度与人权实现》探讨了福利制度与人权实现的关联发展及相互影响的规律,指出福利权是一种法定的人权,是人权在福利领域的具体表现。当代社会的人权建设,必须突出公民福利权利的保障,通过制度化的福利更好地保障和实现人权。中国人权保障需要重点关照特殊群体——残障人士、儿童和妇女的权利和福利。该著作开辟了人权法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人权理论有了重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