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从哲学环境理论的视角探讨环境的作用及机制;论证“人是环境的产物”命题的正确性;论述环境是发展的前提与契机,环境是人格的支柱。  相似文献   

2.
人类中心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哲学例题,随着现代西方环境伦理研究的开展,有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焦点在于人以外自然存在物是否具有内在价值,是否应该接受道德关性。本文认为应该在认识和生物学层面上肯定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在价值层面上扩大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视野,通过扬弃,树立新的人类中心主义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当代西方人文学术思潮的变化 ,是想为当代西方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背景。因为当代西方历史学的发展是与西方人文学术思潮的变化分不开的。为了更准确、清晰地了解和把握西方史学的发展脉胳及其变化的性质 ,就必须把它放到其发展所处的整个学术大语境之下进行考察 ,必须对西方人文学术思潮 ,特别是哲学和历史哲学的变化进行必要的探讨。一、西方哲学的转变我国改革开放以后 ,尤其是近十多年来 ,由于接触西方学术的机会多了 ,我们越来越感觉到 ,不仅在历史学领域 ,而且在整个人文学术领域 ,乃至其他如建筑、艺术等领域 ,西方的变…  相似文献   

4.
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结果,于是学习环境的研究逐步兴起。对国内外学习环境研究进行了历史回溯、现状分析和未来展望,明晰了学习环境研究的历史发展线索,并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不足:已有研究比较忽视从学习过程本身、学习者本身以及人与文化的同一性对学习环境的制约,无法做到对人的学习生命的真正关注和关怀,这就需要采取新的研究视角——文化哲学的视角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环境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辨证发展的整体,提出了关于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新认知,“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环境权利,人具有积极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责任。环境哲学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它要求人们从机械世界观转变为生态世界观,从人类个体主义转变为生态整体主义,从片面发展走向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术自治一直是现代大学的理想追求 ,也是西方现代大学学术繁荣的前提条件之一。全面考查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不难看出 ,西方现代大学学术自治的实现有其相应的制度环境条件 ,民主法制条件下有限政府与公民社会的互动为大学学术自治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因而 ,中国现代大学的发展需要制度环境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迟艳杰 《教书育人》2004,(10):21-24
自20世纪末以来,“现代性”是西方学术界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对现代性的研究涵盖了哲学、政治、社会和化等不同领域,因而对其理解也就有了学科上的差别。从哲学上理解现代性,一般人们认为现代性,是伴随着欧洲世俗化过程和资本主义制度化过程中,对时代意识的觉悟,是关注现在的一种精神,是对人的理性的追  相似文献   

8.
《交通职业教育》2009,(6):19-19
日前。全国“科学发展观与环境哲学”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中国环境哲学年会在东方最美丽的校园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专家楼隆重举行。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理事长余谋昌教授,国家环保部原宣教司司长、研究会副理事长王耀先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导、全国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卢风教授及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全国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的代表近150人出席了本次盛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突破其他学者对学习环境概念进行的界定,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探讨当代学习环境的文化本性,得出文化环境实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是各种空间里、各种时间进程中支持并影响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和优化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对“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及其关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中心问题。许多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思考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源。本文认为“天人合一”和“主客二分”是东西方不同思维方式下的哲学命题,不能简单地把二者对立起来,将“主客二分”看作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而把“天人合一”看作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解决环境危机是人类共同的使命,只有通过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运用实践手段,才能真正解决现代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的西方美学史,审美与意识形态一直是一个学术热点。但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研究都是将意识形态和审美艰涩化,甚至置于形而上的哲学话语中加以探讨,往往让人望而却步。如何将意识形态和审美从形而上的哲学话语层面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传统人学与现代人学比较研究杨廷久人是哲学的奥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从西方哲学的开端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人的问题一直作为西方哲学的主要课题。处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西方哲学家,站在不同的支点上,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人的生存状况,探究人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本环境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思想成果,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的本质特征、环境保护的基本途径等方面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于西方环境哲学的新见解。这些新见解可以从机体哲学角度加以合理解读,进而展现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这种解读有助于通过协调各种类型机体的关系,为兼顾社会生活健康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开拓新的途径,对我国的环境哲学研究和环境治理实践也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是20世纪西方学术界公认的最重要和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符号"(symbol)是卡西尔哲学的核心概念,其哲学被称为符号形式哲学。卡西尔从符号角度考察人的本质,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理性的动物,并认为人的本质表现在人运用符号的"劳作"(work)活动中;人特有的符号系统改变了人的生活,使人从动物的物理世界进入到人的文化世界。卡西尔哲学认为,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环境伦理思想在经历了世界观、历史观向伦理哲学和价值原则的创立与批判,走向了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崇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自然价值观。但仍然没有超越机械自然观和主客二分的二元论哲学基础和功利主义、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因此,要解决和消除这一理论困境,就必须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汲取东方哲学"天人合一"的精华,把自然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结合起来,把人置于区域共同体内,重建人和自然界的价值论地位。  相似文献   

16.
促进学术共同体的建立,营造良好的学术评价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形成良好的学术评价环境 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方面的努力往往难以奏效。尤其要重视良好的学术评价环境建设。目前学术评价环境不能令人满意,甚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个人认为,不良学术评价环境的形成是由学术的“单位化”和不断强化的学术外部利益机制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苏格拉底是西方伦理学史上将伦理学科学化的第一人,他不仅提出了以“美德即知识”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伦理思想,还以自己的一生来践行自己向善的哲学信仰。苏格拉底关于“致善之途”的理论以及其教学方法,对其学术传统的形成以及中西方伦理学思想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理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通过实践活动来完善自身,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自然观也就应运而生。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自然观,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现代明的进步,环境哲学也便提到了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日程上来。本从传统自然观的缺陷入手,分析了从传统自然观向环境哲学迈进的三种“价值审视”,并就可持续发展观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布鲁贝克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其著作《高等教育哲学》是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为书名的专著。在这部作品中,布鲁贝克论述了学院或大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学术自治,他从哲学的高度出发,指出学术自治并不是无限度的。通过分析布鲁贝克关于学术自治及其限度,以及学术自治和集体谈判、学术自治和学生参与的关系,对《高等教育哲学》进行了解读。通过对学术自治的解读,能更清晰地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文化     
我们中华文化,悠久灿烂。有许多精华,却也有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今人的使命。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极为先进的思想。较之西方关于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认识,不仅早了几百年,而且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