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学校心理环境的建设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中国需要全面发展的、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健康的学生应当具有正常的智力、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健全的意志和人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学校的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建设与优化学校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良好的心理环境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1)导向功能。良好的心理环境如整洁优雅的校园、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新颖优美…  相似文献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向何处去?如果真正让它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那么就应该将它定位于帮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发展性心理辅导立足于现代人格的培育,它提出: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学生人格发展的核心,健康情绪和情感是学生人格和谐发展的纽带,积极人格因素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内在动力,危机是学生人格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是奠定学生成功人生、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的最重要的场所。学校及教师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尽可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方面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以自信、乐观、奋发、高尚为基调的心理素质。一、开好心理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它可以通过情绪调节、情绪体验,达到心灵的沟通,化解心理的矛盾。心理健康教育课能针对学生的实际,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自省、自信、自我  相似文献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和人格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都涉及到人性、人格、意志等心理特征。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高度的自尊心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晓东 《教育探索》2003,(10):83-84
自尊自信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高度自尊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征,而缺乏自尊则容易导致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各种障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学校更应充分利用其教育影响力,主动寻找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引导家长走出认识误区,从而相互配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曹劲波 《考试周刊》2014,(57):168-168
本文从农村学校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关键和保证三方面,阐述了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内外环境、师资保障及方法措施。中学阶段是学生健全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只要教师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强化师德、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塑造属于农村学生应有的健康心智,促进学生心理及人格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显然,心理健康成了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教育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使有些学生形成了性格内向、情感压抑、孤僻自卑的心理特征,甚至有的学生在心理上有了障碍或疾病。因此,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他们在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诸方面都得到正常的健康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并能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智慧适应各种环境,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电大普通生入校后普遍具有不适应的心理特征,为使学生心理健康,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和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心理调整,适应新的学习形式和环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学生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可是,现在不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极不平衡,情感和情绪的变化极不稳定,人际关系的处理极不协调,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水平、认识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中因心理不健康而产生的恶性事件常见于媒体,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为此,作为班主任,必须重视和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有效地教给学生心理自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而良好的思想品德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工作走向、人格培养、活动指向等方面能够更好地结合,为学校教育中二的实施提供理性参考和操作思路.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产生了心理和行为上的适应性障碍;二是不良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先天不足;三是学校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尤其是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四是农村中的传统观念和自然环境,使学生身心发展失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社会心育环境;其次,要优化家教环境,陶冶学生健康心理;第三,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第四,要改变传统观念,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来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活动。具体地说,一方面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健全和谐的人格;另一方面,是在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电大普通生入校后普遍具有不适应的心理特征,为使学习心理健康,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和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心理调整,适应新的学习形式和环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受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要在家庭、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自我意识,坚韧不拔的精神、统一完善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让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健全人格教育模式建构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一直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实施和加强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圳实验学校在多年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人格健全、学业进步、特长明显、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实施健全人格教育。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开展主题活动等途径对学生实施智慧保健教育、情绪管理教育、意志品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爱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心三感三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层面,挖掘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理解与掌握青春期心理特点,对学生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在教师修养层面,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舒适的课堂氛围,营造健康的心理教育环境氛围,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社教 《文教资料》2007,(13):20-21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在学校的特定环境中,课堂教学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新观念,培养其健全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进一步完善和拓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在人生中积极面对困难的重要保障,学校对此也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