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资本是吸引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强大磁力。陕西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刺激着企业对知识资本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紧迫。陕西校企合作技术创新主要有四种模式。为了陕西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良好运行,需继续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提高高校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积极发挥二类、三类本科高校在应用技术研究中的作用;建立中介组织,着力构建有利于校企合作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张华  顾新  王涛  柯舸 《科研管理》2021,42(10):104-112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过程管理思想,考虑一个由知识源、知识转移中介、信息服务机构组成的闭环知识链系统,通过构建知识源领导(SL)、知识转移中介领导(OL)与信息服务机构领导(TL)等博弈模型,分析了权力结构对知识供给、转换、反馈等环节的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掌握领导权可提高组织的知识产出、知识定价与创新利润;在创新绩效表现上,SL模式是分散决策时的最优权力结构;OL与SL模式具有同等的知识创造效率,但OL模式系统利润偏低并存在组织间的利益冲突风险;市场机遇、合作伙伴的创新能力与组织的知识创造效率正相关,弥补知识链成员创新能力的短板是提高系统创新绩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知识供应链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晰巍  靖继鹏  霍明奎 《情报科学》2006,24(9):1311-1316
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质”和“量”两个角度分析了知识供应链中知识螺旋和知识共享的互动原理,并运用神经网络法定量分析了知识供应链互动的演化规律。最后,结合产学研各方在知识供应链中的不同作用,提出科研院所拉动型互动、大型企业主导型互动和中介机构协助型互动三种知识供应链互动模式。本文对于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视角审视知识供应链的构建和知识传播规律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其创新效率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采用三阶段超效率EBM-Windows模型对我国2007-2018年29个省(市、自治区)高校的知识创新与知识转化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的知识创新效率均值为0.675,知识转化效率均值为0.543,均未实现DEA有效;东部地区高校知识转化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环境、政府支持、资源禀赋与市场化水平等环境因素对东部地区高校知识创新与转化阶段投入冗余程度的影响显著高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综合分析各地区高校知识创新与转化效率值及年均增长率,设计了四种高校创新效率提升路径。最后,提出了改善高校知识创新与转化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2007-2018年我国沪深A股生物医药行业发生的109起技术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构建含有中介变量的回归模型,在实证检验并购方技术特征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基础上,探究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企业知识基础和合作能力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知识基础、合作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并购方CEO接受技术类教育水平越高,企业技术特征的敏感度更高;互补型技术并购加强了主体知识基础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相似性技术并购则加强了合作能力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专利是实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高校作为专利的聚集地,其“高产出、低转化”的现实难题亟待解决。对此,研究从整体视角出发,以高校、科技中介和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专利转化的全过程,探究高校专利转化的多元等效路径。研究发现,高校的专利转化存在多重并发因果关系;大数据能力是提升高校专利转化绩效不可缺失的关键因素;产生高专利转化绩效的有高校创新主导下的科技服务驱动、企业能力支撑下的商业资本赋能以及科技中介连接下的校企协作转化三种模式。研究结论为高校专利转化提供了不同的路径选择,也为高校专利商业化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传统合作创新模式中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将第三方中介机构引入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组织中,采用博弈分析方法对集群企业中介式捆绑合作创新机制进行探究。根据第三方机构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将中介式捆绑合作创新分为信息仲裁和信息中介机制,并针对不同机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知识流动视角探讨组织创新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知识流入尤其是知识流出如何影响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还非常缺乏。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识流出、外部环境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考察研发投入和地理集聚对模型的控制作用。通过对458家申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的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知识流出以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外部环境和企业管理创新的关系,且这三变量之间的关系受制于研发投入的大小和地理集聚程度的高低,即高研发投入企业中的知识流出在外部环境与管理创新之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高地理集聚企业中的外部环境对知识流出并不存在直接的正向影响,说明企业应善于发现适合自身发展的地理环境。研究结论对完善知识和创新管理理论具有一定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9.
美英日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重点借鉴美国、英国和日本大学科技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成功经验和特点,从树立创新创业理念和氛围、形成大学激励机制和政策以及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中介服务机构、构建产学研时空优势和投融资体系创业环境等方面对我国大学科技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竞争为主导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TITS)协同管理需要借助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大学科研机构的力量,加强技术创新方向与技术标准方向引导,获取更多TITS咨询信息,提高技术创新研发与技术标准制定水平,从而有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技术标准制定效率,使企业占据产业制高点,获取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网络是指由地方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组织和地方政府等创新主体构成的关联网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分析了湖州市区域创新网络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既有知识资产是企业破坏性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并没有得到充分阐释。本文基于资产专用性视角,引入经验迁移能力和自我替代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企业既有知识资产对破坏性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运用272份中国制造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知识资产主业专用性对企业经验迁移能力和外向型破坏性创新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企业自我替代能力和内向型破坏性创新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经验迁移能力正向影响企业的外向型破坏性创新,并在知识资产主业专用性与外向型破坏性创新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替代能力正向影响企业的内向型破坏性创新,并在知识资产主业专用性与内向型破坏性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影响信息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及其关系进行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改进的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2010-2017年中国和东盟代表性国家的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产业中的创新环境、技术创新以及知识管理均对竞争优势具有正向的影响;同时技术创新在知识管理、创新环境与竞争优势之间起中介作用,知识管理在创新环境与竞争优势之间起中介作用;窗口期内中国和东盟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呈现增长趋势,但总体水平仍偏低.据此提出政策建议:进一步激励信息技术创新,加强对我国创新环境以及知识管理的引导和支持,加强区域协作和优势产业互补,在资源互换、人员交流、业务培训上加强互动,推进产学研之间的高效协作,建立起多元、长效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信息丝绸之路”战略实施,助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贸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行业中遍布着形态各异的创新网络,网络内部不断地进行着知识交流以及合作创新,为各行业的科研创新提供动力。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建立创新网络结构、双元性学习、颠覆性创新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本文样本数据来源134家上海张江“药谷”医药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的专利分析以及问卷调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创新网络结构的位置中心性、网络稳定性以及网络结构洞对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在创新网络结构的三个子变量位置中心性、网络稳定性以及网络结构洞与颠覆性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探索式学习在位置中心性、网络稳定性与颠覆性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在网络结构洞与颠覆性创新之间没有中介效应。从而帮助企业通过提高创新网络结构性质,促进颠覆性创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以知识吸收为中介变量,大数据能力为调节变量,对来自213家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检验,并构建了知识搜寻对服务创新的作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搜寻对服务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吸收在知识搜寻和服务创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大数据能力对知识搜寻和知识吸收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大数据能力能调节知识吸收在知识搜寻和服务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即大数据能力越高,知识搜寻通过知识吸收对服务创新的间接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校科技创新“知识创造—知识转移”两阶段模型,采用两阶段DEA模型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整体和分阶段效率进行测量及分析。研究表明,观察期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整体科技创新效率不高且高校间效率水平差异明显;“十三五”期间相比“十二五”期间,样本高校在知识创造阶段的效率值高于知识转移阶段的效率值,但知识转移阶段的效率值提升幅度高于知识创造阶段;不同类型高校的科技创新子阶段效率提升不均衡,体现出鲜明的办学定位和学科建设特点。最后,结合“科技自立自强”及“双一流”建设战略目标等,从国家、高校及社会三个层面,提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兴华  肖瑶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894-1908
技术创新网络治理是维持网络稳定及促进网络中知识信息流畅运行的核心问题,但现有文献在研究其构成及影响路径方面相对缺乏。文章基于非契约治理中核心要素并从跨层级视角出发,将创新网络分为网络层级、二元合作层级及企业层级,并运用HLM分析方法研究位于不同层级的结构机制、关系机制及学习机制自上而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二元关系机制互惠规范在宏观文化和信息共享间存在中介作用更强,共同信任在伙伴声誉和知识转移共生间存在中介作用更强;同时,二元学习机制在二元关系机制与企业学习机制间也存在类似中介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网络成员利用不同机制通过更有效的治理路径促进治理目标的实现,为创新网络中存在于不同层级的治理机制选择,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及竞争优势的获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日本自第四期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计划启动以来,助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成为其产学官合作的核心目标。为全面系统把握日本“产学官”纵深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合作机制,从驱动因素、规划设计、落地实践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并以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计划中被评为优秀等级的“筑波创新生态系统”项目的建设实施为案例,具体分析其运作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在创新驱动方面,科技创新作为产学官合作主体的利益联结点推动了政府、学术界、产业界持续深入地参与产学官合作活动;在制度举措方面,日本政府从构建“产学官”知识循环体系、提升产学官合作的规模与效能、加固并拓宽产学官合作桥梁、加速推进跨界主体的深度融合入手,对产学官合作政策进行了进阶优化。案例分析表明,立足区域优势规划设计、强化中介力量以推动跨界交互、促进协同运行以实现从知识生产到创新制造的循环迭代是日本产学官合作的实践特征。借鉴日本经验,未来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应在顶层设计上建立完善产学研融合发展机制、在驱动主体方面推动构建多元协同创新合作体、在动力核心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的知识生产作用、在运行保障方面注重引入中介协调力量。  相似文献   

19.
考虑企业成长性是由于企业各生命阶段的需要不同,因而对知识管理的迫切性、创新意愿也不同,进而对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存在差异。将知识管理分为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服务创新分为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据此构建理论模型,并进一步选择419个样本进行实证。利用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在成立不到10年的企业中,知识共享对技术创新、知识创造对组织创新以及理念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均不显著;在成立超过10年的企业中,知识共享对市场创新的正向作用不显著,其他潜变量之间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整体上看,服务创新在知识管理对物流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建超  尹洁  吴洁 《情报杂志》2012,31(8):182-187
增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时于提高组织学习能力、促进组织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来自于江苏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的136份有效问卷调查,从知识特性、情境特征、知识源特征、知识接收者特征四个方面,实证研究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经过统计检验,验证了知识因果模糊性、学习文化、制度支持、知识源沟通编码能力、知识接收者沟通解码能力、吸收能力、团队规模、团队结构对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的显著性影响.通过识别关键影响因素,提供管理策略,以促进知识转移绩效和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