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贾芳 《内江科技》2014,35(9):18-19
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职能之一便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这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职能正好契合。本文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研究重点,以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借鉴,提出了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科技园对创新创业教育延伸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职能,在我国当前创新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制度创新与高校逐步建立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也越来越突出和强调。本文通过对"中国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教育"调研工作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表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进一步指导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大学科技园发展趋势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为社会服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要通过其把大学的知识创新结果转化到产业化的技术创新中,把企业的创新积极性、资本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引到大学科技园,从而间接推动高校的建设发展。结合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指出目前大学科技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科技园缘于大学,是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基地、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大学是大学科技园的母体,生命之源.大学科技园对大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延伸,是"潜在的技术和地方经济增长的来源".论文从大学和大学科技园功能着手,对大学科技园与大学技术转移、大学学科建设、大学创业教育进行探讨,揭示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互动关系,研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大学科技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选择的基础上,指出应建立大学科技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长效服务机制,完善大学科技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拓宽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规模和渠道。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创新创业的新特征、新趋势,而大学科技园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重要载体。本文重点介绍传统的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并以盐城大学科技园为例深入研究基于区域共建的大学科技园模式,提出发展总体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程胜利 《科教文汇》2020,(12):13-14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国家大学科技园对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推动产学研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宁夏唯一一所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宁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破解自身在建设和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将其打造成各类创新融合、汇聚和聚变的大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科技园建设,按照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对大学科技园建设的要求和部署,出台了专门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指导意见,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截止2016年10月,建成大学科技园12家(国家级5家、省级7家),正在申报建设5家,形成了国家、省市和高校自办的多层次园区体系,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正>园区简介北京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筹建于2000年,2001年12月被正式认定为北京市市级大学科技园。科技园遵循"依托学校、科技创新、发挥优势、服务地方"的建设方针,坚持走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辐射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特色,以智能交通、通信、光机电为重心,特色鲜明、一园多区"的大学科技园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科技园创新网络与大学创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探讨了大学科技园创新网络下的大学创业机制问题。本文对大学科技园和创新网络相关理论进行整合,提出了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网络的概念,并结合我国大学创业环境的建设,提出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网络是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一种模式,是影响我国大学创业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大学创业的一种现实可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接载体,做强做优大学科技园,形成区域创新增长极,构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点,意义不言而喻。推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三角园作为全球知名的大学科技园,其成功发展模式颇受关注。本研究以研究三角园4个发展阶段为切入点,系统回顾其65年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园区治理、政府投入、大学支持、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演进特征与规律,并结合中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实际,针对性的提出中国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中介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分支,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科技中介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需要突出市场机制在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同时注重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构建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不断提高中介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广东青蒿科技团队源于上世纪60-70年代国家523项目,随改革开放而生。长期以来,该团队奉行科技集成创新原则,以大学科技园、对外抗疟援助项目等平台为集成创新载体,以青蒿医药临床、青蒿医药研发、青蒿医药产业、青蒿医药抗疟推广、青蒿医药人才培养等全价值链为集成创新路径,以中央和省府政策、法规为集成创新向导,以文化集成生成的团队文化为集成创新保障,形成颇具特色的青蒿医药科技集成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大学科技园战略的确定是大学科技园如何发展的核心与本质,有着深远的意义。结合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从统计学角度出发,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大学科技园战略制定的指标体系,同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使大学科技园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避免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外比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通过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中介服务、信息服务、孵化器和科技园的比较,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体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对我国在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过程和战略定位,提出一个包括5个一级指标的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并依据华东地区六省市4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调查数据,利用AHP-TOPSIS模型对华东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综合创新能力及其一级分项指标进行了评价和排名。在K均值聚类分析基础上,将42个园区划分为创新引领区、创新示范区和创新稳健区3个类别。并使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不同类别园区的关键制约因素,给出三类园区创新能力改善的针对性建议,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高校图书馆资源视角出发,以“211工程”及省部共建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考察了高校技术转移、高校图书馆资源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校政府科技投入正向影响区域创新能力;高校技术转移在政府科技投入与区域创新能力间承接中介作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和文献资源在高校政府科技投入与高校技术转移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分析高校科技育人外部环境、政策支持以及校内科技资源,并将广东省某医科大学作为案例高校。分别设计教师版与学生版高校科技育人现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案例高校教师的科技育人理念认同、教学实践、科技资源教学转化、环境支持相关情况,以及本科生的科研需求、学习方式、环境支持相关情况。研究发现:创新型人才需求变得更为迫切,科技育人政策关注度显著提升,但省级层面予以高校科技育人政策支持的细化程度不足,高校层面推动科技育人的措施不成体系,高校内部科技资源较为丰富但教学转化率低,本科生科研实践程度不足。最后依据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顶层制度设计、整合育人要素、革新组织架构、建设师资队伍4个方面对构建高校科技育人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构建我国开放式科技中介信息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科技中介业发展的主要现状及问题是:区域结构不平衡,区域之间的开放与合作刚刚起步;主体结构不平衡,功能定位模糊;行业结构层次偏低,缺少有竞争实力的旗舰;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软环境薄弱等。为了加快构建我国开放式科技中介信息服务体系,应从三个层次入手:一是构建联系我国区域之间的科技中介信息服务网络;二是构建联系我国各类创新主体在境内、外之间的科技中介信息服务网络;三是构建联系我国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科技中介信息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