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英国符号学家苏珊朗格说:“当某种感情被完美的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优秀的;当某种感情未被完全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粗制滥造的……”中学生写人记事怎样才能“完美地表现”思想感情呢?一个重要方法,就  相似文献   

2.
英国符号学家苏珊朗格说:“当某种感情被完美地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优秀的;当某种感情未被完全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粗制滥造的——”中学生写人记事怎样才能“完美地表现”思想感情呢?其中有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准确而有效地进行细致的描写。怎样才能准确而有效地进行细致的描写呢?应该学会“稀释”有关概括性语句。“稀释”本是化学用语,这里是指中学生在写作文或修改作文的时候,将某些概括性语句或内容,在忠实其基本意思的基础上,转化为具体而细致的语句,进而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先看下面一篇中等作文:  相似文献   

3.
不碎的碎片     
陶艺家许君匠心独运的一件艺术品,被山里来的泼娃打得粉碎!人们都知道,打碎了的瓷器是不能“复活”的,即使勉强把它粘回去,也会失去韵味的。这件艺术品被泼娃打碎的原因 是,他觉得它“实在太奇了”!奇在哪里?泼娃说,它奇在“就像我们村里老得动弹不得、求人别杀它的老黄牛的眼睛……”这件艺术品是许君的得意之作,为此他特意邀请许多朋友来欣赏品味。有的说它有米开朗琪罗般的悲剧情调,有的说它有令人遍体清凉的禅意……见仁见智,不一而足。不管对它的看法有何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大家都“哄然叫妙…  相似文献   

4.
孩子,尤其是幼小的孩子是需要依靠父母来塑造的,这毋庸置疑。但塑造必须根据被塑造“材料”的特性,必须了解孩子的童心。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塑造孩子又怎么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呢?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之所以在满腔热情地塑造自己孩子的未来时常常表现出某种疑虑、担忧甚至无措,溯其源,就在于父母本身存在着与童心世界相隔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5.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感情在教,而学生也是以某种感情在学,没有任何情感的教育过程是不存在的。而学生的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孙卫芳 《教师》2010,(34):74-74
“有感情朗读”,语文教师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有感情朗读”已经日益成为语文园地里最具春意的一枝。于是,语文课堂上“读”占鳌头,“读”霸天下,“读”当一面。可谓语文教师之情有“读”钟。然而,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充斥着“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带着感受读”这些字眼;当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风格的作品的阅读都被“有感情朗读”“格式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追问,有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发挥了作用,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让学生读进去了,又读出感情来了呢?动情之后是什么?动情之外还要什么?值得我们深忧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finger(手指)是人体重要器官,人们可以用手指来表达出许多想要说的话。如果你想引起某人的注意,可以snapyourfingers(用手指打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捻拇指”。有些地方在饭店里捻拇指是叫招待员,但是此举被人认为是不礼貌的。有时人们也因一时想不起来某事而不停地snaptheirfin鄄gers,当终于想起来时,也snaptheirfingers,表示“啊,我终于想起来了”。如果你想说明某种事情非常容易,可以说“It’sasnap.”。当你把一只手的食指和另一只手的中指交叉(crossyourfingers)时,表明你希望美好的事情即将来临。比如考试前你可以对你的朋友说“Kee…  相似文献   

8.
【题目一】美术鉴赏课上,老师挂出一幅画说:“你们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精彩,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大家惊异地发现:被某位同学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却被另一位同学斥为最糟糕的败笔。老师问大家有何感想,有同学说:“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说:“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被所有人认可。”……最后,老师说:“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别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像我们今天评画一样。”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想向别人介绍或说…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2005,(8):47-50
(供读者朋友评选“最满意中考作文题”用。题目先后按音序排列)1%安徽省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美术鉴赏课上,老师挂出一幅画,说:“你们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精彩,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大家惊异地发现,被某位同学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却被另一位同学斥为最糟糕的败笔。老师问大家有何感想,有同学说:“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说“: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被所有人认可。”……最后,老师说:“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别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像我们今天…  相似文献   

10.
古语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说的是要把个人内心的情感转移到外在的客观形象上,借外在的客观形象委婉含蓄地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为了更巧妙、更强烈地表达某种感情,我们在写作时常常需要借助一定的事物来实现,就是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绘来寄托某种感情或表明某种思想观点,这就是通常被称为“借物抒情”的手法。这种手法在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中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课上,究竟怎样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一、学生“说”中学生从小读过很多书,听说过很多事,看过很多影视节目,有一定的生活阅历……这就奠定他们有“说”的基础。故在作文课上我们尽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地去“说”。比如,我在布置学生写《家乡情思》一文时,先用录音机播放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一诗的配乐朗读的录音。然后让学生说出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稍作思索后学生纷纷举手答道:“表现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表现了热爱祖国的感情;表现了对割断两岸亲情的台湾当局强烈不满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流泪的微笑     
[作文题目]美术鉴赏课上,老师挂出一幅画,说:“你们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精彩,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大家惊异地发现:被某位同学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却被另一位同学斥为最糟糕的败笔。老师问大家有何感想,有的同学说:“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说:“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被所有人认可。”……最后,老师说:“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别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像我们今天评画一样。”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想向别人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英国美学家克乃夫·贝尔先生在《艺术》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美学与艺术学研究的理论前提,即"艺术品中必定存在着某种特性:离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儿价值也没有"。这是我们进行美学与艺术学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克乃夫·贝尔先生针对艺术是什么的问题提出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即"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  相似文献   

14.
安徒生的信仰和他的生活、作品是分不开的。他有一个著名的祈祷说:“上帝,请让我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在赞美你!”曾有一件他童年的逸事,那时还是穷苦人的孩子的安徒生到别人家的地拾麦穗,被一个出名的性格暴躁的管家追打,当棍子要落下来时他大叫:“你敢当着上帝的面打我吗?”结果那个管家不仅没有打他,还奖励了安徒生。我们可以猜测这件小事给安徒生的成长和人生观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描述 美国语言学家雅科布逊在他的《语言学与诗学》里说:“诗学主要探索这样一个问题:言语信息是怎样成为一件艺术品的?”这句话同样适合于修辞学。修辞是指为了较好地表达思想感情,适应特定的语境而采取的运用语言和语言风格的方法、技巧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我们语文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冲动和过失,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用真情换取真心,用激情去唤起激情,才能实现师生间思维的碰撞,知识的融合,感情的升华。当学生情感被激发起来时,往往表现出听得专注、说得热烈、读得有味、答得流畅等特点,并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经久不忘。  相似文献   

17.
子墨 《母婴世界》2012,(9):96-97
对于成人来说,重复操作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少人都会充满疑问:“反复做事需要耐力,3岁的孩子能忍受得住吗?”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儿童本来就喜欢重复地做某一件事,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当他们碰上感兴趣的事,就会没完没了地重复地做这件事。  相似文献   

18.
范德洲 《今日教育》2013,(7):100-100
记得在师范大学读书时,我和不少同学经常用“走对了路,人错了门”来调侃自己的命运—所谓“走对了路”,是说我们总算在高考千军万马挤占“独木桥”时,勉强胜出;而“入错了门”,指的是被师范大学录取了。在谈及未来时,我们总是郁郁寡欢,几乎笼罩了整整四年。可就在即将毕业时,我的心境却一下子开朗起来。  相似文献   

19.
客人     
客人来时说“欢迎”,走时说“再见”,这是件极容易做到的事,可有时却偏偏做不好。(这么点小事也做不好?为什么呢?)比如妈妈的一位老同学,她每次上门做客总是那么不凑巧。要么是我正好在向妈妈讨钱,眼看妈妈要掏口袋了,可是她却用敲门声把这好事给搅了;要么是妈妈正在给我们削苹果,她一来,最大最红的那只就成她的了。“快欢迎肖阿姨。”妈妈说。我不知道弟弟妹妹们是如何应付的,反正我每次只是尽可能含含糊糊地照妈妈的吩咐,慢腾腾地说声“欢迎”。肖阿姨其实每次都不会空着手来的,可是她带的礼物我们看一眼就不会再看第二眼:都是一些衣料或…  相似文献   

20.
同一个人可以给他不同的称呼,名字、昵称、绰号,不一而足。这些不同称呼所附着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不同。利用这些不同的称呼,可以表现一定的关系或某种感情色彩。表达尊重之意称呼有一种尊称,旧时的“公”“子”“老”都是一种尊称。比如关羽被尊称为关公,陶行知被尊称为陶子,师长被尊称为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