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内容安排上,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情趣化、实践化,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这种教育的效果与以往不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如丝丝的春雨,像和煦的春风,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撒播下种子,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一、创设情境,主动参与学习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一位老师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教育必须克服形式主义,追求无痕的效果。注重内容的生活化;必须关注情感体验,从远离学生生活世界的格局中走出来,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必须关注个人的生命经历、感受与体验。发展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融合,增强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化,直接影响校园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对初中学生来说,建立和谐民主的同学关系以及师生关系对其学习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家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生活技能,提高人的化艺术修养,促进人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家政教育的切入点是家庭生活,从日常事务引发开去,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技能;它既能贴近学生的亲身经验,又能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可见,家政教育和素质教育在目标追求上是不谋而合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体育课堂的情境化教学是将内容进行分析、整理,通过设计,将学生带入相适应的情境世界;并且采用情感驱动、暗示、角色转换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心理上有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生理上轻松、快乐的锻炼。改变了“直接传递”的教授法,使学生在人格、品德、审美、社会等方面受到更深层次的教育,以达到情境教育的目的。并且将情境化教学的效果进行实验与分析,证明情境化课堂的可行性与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06,(9B):8-8
邓玉明、李国华在《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课程既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特别是要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之与文本知识相融通,让课程返回生活世界,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和谐统一。然而一些教师在实践中对课程生活化的理解出现偏差,致使“生活化”走样、变形、失真,这不仅无助于学生依托生活体验来理解文本知识,还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7.
向彦 《江西教育》2023,(11):24-25
生命化教育以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生命化教育是学校教育价值的新取向,辅导员要善于将生命化教育融入少先队活动课中,基于生命哲学的视角审视少先队活动课模式,真正从个体出发,建构生命化发展的课堂,激扬师生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单纯的传递信息、教授知识和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关系。当前,小学思品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师负担过重的影响,在教育方法上仍存在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依然存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思品教育局限于课堂、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大环境脱离,容易产生“花盆效应”。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热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仅具有伦理学的道义性存在,还是教育的内在需求,是做好教育工作之必需。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工作总是有学生的活动与之相伴随,这使得教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的过程。由此看来,师生关系的好坏,不仅说明教育人道化的情况如何,而且深刻影响教育效果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生活化”越来越多地得到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教育的外延即生活”作为一种理念,不仅体现在学科教学中,更渗透在德育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将目光聚焦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洞察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抓住宝贵的教育时机,挖掘出学生道德人格生成与完善的源头活水,才能开创教育的春天。  相似文献   

11.
丁国纯 《辽宁教育》2010,(11):49-51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在“生活化”的小学英语教学中,紧紧抓住其“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特征,让小学英语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具生命力,使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充满活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并非简单的文化知识传递,还蕴含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灵沟通与情感交流,是一个情感教育渗透的过程。学校情感教育的课程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升,激发学生良好个性成长和提高学生社会参与意识。传统理想化情感教育偏离了学生认知发展目标,科学化情感教育疏离了学生生活世界,而封闭化情感教育则阻碍了学生社会化发展。新时代学校情感教育需要打造具有人文关怀和绽放生命色彩的学校情感教育新生态,着力探构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乡土课程的融合路径,真正实现以情优教、以情化人、情境育人。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正在积极的开展,但由于起步较晚而出现了课程化的问题。这直接反应在“中小学心理健康”课中, 课本限制了心理和行为,课桌束缚了学生的自由,考试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避免课程化的倾向,及时矫正“心理健康”课中存在的认识上、做法上的偏差、满足学生在上这门新兴学科课时全身心放松的需要。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达以预期的目的,收到预期的效果,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刘碧翠 《考试周刊》2023,(15):79-83
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生活元素出现在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理念将烦琐的知识直观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而不是为了参加考试、获得高分,这样英语课堂的教学价值才能凸显出来。在生活教育理念指导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适应教学改革的关键举措,同样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最新指导方向,应该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小学阶段英语学科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为了帮助学生较快地融入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渗透“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将课堂与生活建立联系有助于学生深度地吸收知识,同时提升内心体验,学生在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课堂中,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在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小学英语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应该是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唤醒和人格的升华。当前的学校教育,在对学生的生命价值的体骀币人格的提升与完善上确有缺憾,而个陉化教育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生命存在的价值和尊严,并能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去挖掘、去彰显。作为开发人的灵魂的教育,要想培养学生具有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时代发展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明天的期待,学校教育才可能在学生心灵的成长中留下持久弥坚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教育必须要考虑到高中生的特点和高中教育的特点,教学之“效”必须要考虑教学的效果、效益与效率。在课程视野下观照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应完成四个“教学转位”:实现“成人”教育,而非“公民”教育;关注学习方式,而非教学方法;关注思维表达,而非即时之效;关注学习生活,而非课堂生活。如此,方能建立起学校本体的语文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课堂化、实践活动课程化,营造学生读书生活的必读书计划和改变学生日常生活的抄写、演讲等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17.
感恩教育:一种德育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感恩教育:一种新的德育尝试 德育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其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化,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并转化为道德行为。我们所期望的德育实效性是指通过德育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达到内在的质变效果。这种效果既有立竿见影的显性效果,又有隐性效果,但最终都指向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在以往长期的德育实践中,那种“高、大、全”完人式的德育要求,那种注重德育知识灌输的贫乏的道德说教,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无从体验而让学生失去了热情。那么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进入学生的心灵?感恩教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英语课程及实施过程中,存在课程及其实施脱离生活、脱离实践的现象,仅仅是为了教而教、为了知识而求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生活化教学、实践化教学,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与生活实践,才能使小学英语课程起真正的效果,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好兴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数学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题海战、反复训练成为数学教学的法宝。由此带给学生的是身心俱损的伤害,引发他们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今天的教育是学生明天的生活,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构建“可能的生活”。学生“可能的生活”是创造性的生活,是运用有价值的数学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人生价值,使理想现实化的生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从理念、目标、内容、过程、方式等诸方面为学生构建“可能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教学理论的角度来论述,为了培养青少年在现化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生活,参加创造性的劳动,必须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提高教学法的水平。这主要是应该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作者也列举了一些实例,表明了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