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林 《传媒》2006,(9):20-21
我们正处在传媒环境变化的时代 十多年以前,充当大众传播载体的主要是报纸、电视、广播、期刊等传统媒体,大众传播的特征主要是:传播是针对较大数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信息是公开传播的,传播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传播者一般是通过专门的传播机构,由职业传播者运作.  相似文献   

2.
医学期刊健康传播是一种社会性的信息传播活动,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能为在互联网和融媒体环境下的健康传播提供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学理支撑。本文以该模式为基础,结合融媒体环境下的大众传播属性特征,从前期信源的搜集到传播内容和渠道的选择,再到后期与受众的互动和反馈的整个流程以及健康传播的全局视角出发,提出医学期刊应发挥专业内容优势,以大众健康需求为定位,注重运用新媒体技术,借助社交媒体,建立受众反馈机制等,探讨优化医学期刊健康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档案信息传播活动是将某种档案信息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使档案信息抵达目标受众群体,从而达到某种传播效果.网络传播作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过程中最便捷和最高效的传播媒介,正以其开放、自由等特征被广泛运用于社会信息传播的各个领域,网络传播的发展经历了web1.0和Web2.0两个时代.在如今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储存和传播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其蕴含的巨大社会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进而档案信息资源的受众也就不再仅局限于大众传播媒介中接触和阅读档案信息资源的部分人群.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栏目是期刊编辑主动策划的重要体现.如果说文章是反映期刊宗旨、性质的重要内容,那么栏目就是承载这些内容的重要组织架构.在传统阅读方式下,我们对期刊的定量分析往往只能停留在期刊的售卖量上(通过发行量、订阅量来反映),很难对栏目的读者接受度作出检验.但在数字阅读条件下,就变得轻易可行了."龙源期刊网2008网络传播排行发布"推出的TOP100栏目,为我们提供了可用于栏目分析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龙源期刊网自2005年起,连续8年发布中文期刊海内外网络传播TOP100排行榜单,以及3000种主要期刊海内外在线传播的TOP100栏目、TOP 100文章、海内外访客地区分布等专业项目.2012年还特别增加了与三大运营商合作的龙源期刊移动阅读TOP100期刊、APP应用商店龙源期刊TOP100、龙源手机网移动阅读TOP100期刊等三个新设项目数据的发布.认真分析这些专业数据,寻找期刊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和受众数字化阅读的基本特点,把握大众阅读方式的演变态势和期刊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趋向,对于我国期刊产业的内容生产、编辑业务的改进,期刊品牌的塑造与传播,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提升,以及期刊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网络转载的传统媒介言论及网友回复态度的对比分析,研究网络环境下大众传播媒介效果的影响力度,分析网络阅读环境、网络信源、受众心态等对新闻解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殷曼 《新闻世界》2013,(4):286-287
女权主义受众理论是以女性受众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大众传播中的性别歧视以及压迫进行分析和批判,从而探讨女性与传播间的特有关系,如女性受众在收听、观看、阅读中的性别压迫,女性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互动与分离。女性主义受众理论无疑为对大众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维度,有利于纠正在大众传播、大众文化盛行的语境下,女性受众中自我认识的偏差以及将父权制中的象征体系内化这一潜在行为,从而为女性受众抢占话语权提供了理论基点。本文拟以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的受众理论来解读大众传播语境下的文本,以期能探究媒介文本意义生成的原因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允杰 《今传媒》2009,(11):67-68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技术正在期刊出版业掀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催生了多种新的传播模式,国民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在数字环境下积极探索期刊的发展将是期刊人应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化生存环境下期刊的编辑思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作为大众媒介的电视为了实现大众传播,越来越多地实行多频道的分众传播方式.期刊相对于电视,其本身就是一种分众传播媒介.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社会进入了网络化生存的环境下,期刊内容该怎么做才能吸引读者,抓住不同的受众?既往的编辑模式该有什么样的变化,以适应不同读者和不同传播载体的需要?现有的编辑理念该有怎样的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本文就一己之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温玲 《新闻爱好者》2011,(18):44-45
通过对网络会展与传统会展各自特点的比较分析,从传播学"大众传播社会效果"理论角度分析网络会展的环境、社会受众心理、舆论、受众思想与行为及大众传播效果影响。探究网络会展传播的新理念,挖掘我国会展发展的新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期刊与其他媒体有区别.首先,期刊具有窄众化的特点.期刊与电视、报纸相比,其受众面较小,面对的是特定行业、年龄、职业、地区等的人群.因此,在期刊上的品牌广告传播效果不及其他媒体;其次,期刊的针对性强,专业化程度高.这就决定了受众对期刊的内容和品质要求较其他媒体高;第三,期刊的出版周期长,少则15天,长至三个月,一般都是月刊.受众接触到期刊的机会比其他媒体少.此外,与电视、报纸等内容的一次性消费相比,期刊更适合深度阅读和反复阅读.期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期刊的品牌传播中要不断提高期刊内容的质量,重视广告、新闻事件传播之外的品牌传播手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网络会展与传统会展各自特点的比较分析,从传播学"大众传播社会效果"理论角度分析网络会展的环境、社会受众心理、舆论、受众思想与行为及大众传播效果影响。探究网络会展传播的新理念,挖掘我国会展发展的新潜力。  相似文献   

13.
《传媒》2008,(12):58-59
分析2008年期刊国内、海外阅读TOP100榜单,期刊网络传播的大趋势并没有显著变化,期刊网络传播的发展仍然在我们设置的议题之中发酵。比如,在纸质期刊市场持续低迷的环境下,期刊网络阅读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期刊网络传播重构了纸质期刊的话语权分配;某些期刊细分市场由于特定因素而在某年度的榜单上突然“发威”等等。综合来看,2008期刊网络传播国内海外TOP100表现出以下四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左琳 《新闻世界》2011,(4):73-74
本文从央视网络春晚利用新媒体进行品牌传播的案例,总结大众传播中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特性,并提出新媒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在三网融合中传统媒体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杜鹃 《青年记者》2020,(12):66-67
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更加依赖网络技术提供的便利。作为纸质传统媒体,新闻专业期刊一直秉持着"内容为王"的发展理念,在打磨精品内容上下功夫。然而,随着受众范围固化、传播渠道狭窄,期刊的影响力难以得到持续提升,制约了新闻专业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广告生存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竞争与技术进步,使得大众传播媒介自身不断分化,相应地,受众也在不断细分。其结果,便是小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如果说小众传播时代的出现源于大众传播内部自身的分化,而网络传播则从外部更加速了这一分化与裂变。网络传播虽然兼跨了数种传播形式,但它既尊崇目标受众的主体性、又让受众随时可转换为传播者的特性,使得它在本质上即可看作小众传播。显然,小众传播时代乃是媒介环境变化所致,而依赖媒介环境生存的广告,其变革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美国《广告时代》的副总裁Joe  相似文献   

17.
龙源期刊网自2005年起,连续8年发布中文期刊海内外网络传播TOP100排行榜单,以及3000种主要期刊海内外在线传播的TOP100栏目、TOP100文章、海内外访客地区分布等专业项目。2012年还特别增加了与三大运营商合作的龙源期刊移动阅读TOP100期刊、APP应用商店龙源期刊TOP100、龙源手机网移动阅读TOP100期刊等三个新设项目数据的发布。认真分析这些专业数据,寻找期刊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和受众数字化阅读的基本特点,把握大众阅读方式的演变态势和期刊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趋向,对于我国期刊产业的内容生产、编辑业务的改进,期刊品牌的塑造与传播,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提升,以及期刊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等,都  相似文献   

18.
面对21世纪大众传播媒介的竞争态势,期刊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媒介之一,不仅要与报纸、书籍、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争夺受众,而且还面临着因特网传播的更大挑战。网络传播的特征在于它的交互性,作为一种信息源,它的作用几乎无所不及。既然现在大家都意识到网络传播正在不可逆转地向我们走来,那么,对于期刊的编辑来说,即使还没有上网,但与自己未来工作相关的网络传播知识,还是掌握得越早就越主动。尽可能早些利用网络的传播特征及其提供的极其丰富的信息办好刊物,这本身也是现实的媒介竞争的内容,不可忽略。 一、认识网络传播的…  相似文献   

19.
电商杂志是在网络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数字化杂志形态,与数字化阅读紧密联系。目前,导购广告、原生内容和信息整理是电商杂志的三大主要内容,通过移动或静态阅读方式获取。电商杂志数字化阅读的受众有强烈的消费心理,是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而未来电商杂志数字化阅读则会朝着内容分散化、受众稳定化和方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大西洋底来的人》、《成长的烦恼》到《老友记》,美国电视连续剧(下文简称“美剧”)这一外来文化传播现象,正日渐影响着中国本土的影视业及受众的审美与选择倾向,成为国际传播、网络传播和文化传播中不可忽视的典型. 美剧在电视台播放后,受众的一系列行为皆为自主性选择行为,即受众在主动使用媒介.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选择自己所偏爱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个媒介内容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