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实践性知识共享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互惠、发展、反思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的核心内涵.共享实践性知识不仅可以增加教师个体知识的数量,而且可以改善教师知识的质量,并且使教师形成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合作文化、激励措施是实现知识共享的必要条件.团队学习、专业对话、网络平台建设等是知识共享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
何浪 《四川教育》2014,(7):44-44
新教师是否能成为骨干教师,差别主要在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主要包括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知识、批判反思性知识.课程设置及评价也应依据教师成长规律而设定,以丰厚教师实践性知识.下面我们从案例来探索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成长态势.  相似文献   

3.
知识服务伴随知识的产生而开始.文献资源数据转换有三个基本流程与构建.第一、二流程属于显性知识服务,第三流程是隐性知识服务.显性知识服务与隐性知识服务是知识服务的两种形式.知识元是知识服务的核心要素.知识元的互动与互补及其转换促进知识服务实现知识增值.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质量的知识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质量应该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概念的扩展、知识特性的变化、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知识传播与分配方式的变革影响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需要树立新的知识质量观.  相似文献   

5.
说明文文本价值的彰显与语文学科的应用取向、体系建构及由古典而现代的语言转向紧密相关.中学说明文教学长期存在着知识板结与知识错位的两大问题,在知识观念上固守着表征主义知识观.由表征主义向生成主义的知识观转向,为说明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审思视角.在生成主义知识观看来,说明文教学期待着由知识客体走向知识主体、由知识概念走向知识情境、由知识结论走向知识过程、由知识接受走向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6.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基本看法、见解与信念,是人们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从内部结构看,教育学视野中的知识观包括知识的本质观、知识的价值观、知识的获得观等.从外部结构看,知识观与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乃至教师观、学生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知识观具有潜隐性、反思性、时代性、联动性等特征.对于教学活动而言,知识观具有先导、定向、选择、激励、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7.
魏晓宇 《中学教育》2021,18(6):61-71
教师知识共享是涉及个体、群体、组织多层次行为的动态过程,旨在实现个体、群体、组织知识之间的深度循环.研究从动态性的视角揭示知识共享的行为与过程.研究认为,教师知识共享的过程包括展示、阐明、对话、整合四种行为.展示和阐明发生在个体层次,促进个体间隐性、显性知识的转移.对话发生在群体层次,实现个体知识转化为群体公共知识.整合是一种组织行为,将群体知识固定为组织系统知识.教师知识共享行为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存在着互动,形成了反馈和前馈两个子过程.一方面,通过整合和展示的反馈过程,教师应用组织中已经存在的知识,实现知识的传承.另一方面,通过阐明和对话的前馈过程,教师探索新知识,实现知识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知识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核心要素,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古今中外,有关知识本身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知识的论争也从来没有平息过.我们常见的有关知识的定义是一般是从哲学的角度提出的,如"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等,诸如此类的知识观强调知识足认识的结果.是对客观规律的真实反映.传统的知识观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其一.知识都是正确的吗?知识既然是人主观认识的结果.就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其二.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知识反映的内容都足客观的吗?其三.这一概念抽掉了人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思维方法.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传统知识观的弊端日益显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知识的视角论述大学怎样定位.一所大学需在知识的广度、深度及知识链三维空间中寻找自己恰当的位置,大学担当着知识传播者、知识创造者、知识创新者和知识创值者四种知识角色.大学应承担的知识角色是三层结构模式:最高层是使大学成为知识创值者,中间层是使大学成为知识创造者和知识创新者,基础层是使大学成为知识传播者.为实现这一结构模式,大学需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学与企业的知识活动系统结构,都具有全息结构特征.从知识活动的视角对大学一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类型进行划分,包括基于知识生产的知识转移、基于知识传播的知识转移、基于知识应用的知识转移.大学一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事实上是一个互动过程,需实现知识转移从"单向"向"双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由于知识的特性、知识主体的共享意愿低、知识共享价值难于评估造成了知识共享的诸多障碍.因此知识管理的核心不是信息技术而是人.必须通过设立CKO,构建学习型组织、建立评估知识管理评估体系和建立知识管理激励机制实现"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资源的不断丰富,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实现知识的快速检索、共享和重利用,充分有效地利用知识资源已成为知识管理的一项迫切的研究课题.知识地图是知识管理的工具,在分析知识地图的概念、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地图的知识检索、知识获取、教育应用的知识管理应用模型.教育应用模型由学习诊断和专家知识地图两个子模型构成.  相似文献   

13.
一、问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丰富的感性积累处 1.问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知识的“要点”是连接的,旧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开始,以故引新、以旧启新,不断拓宽知识的外延.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把新知识放在整个旧知识的背景中去思考.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好“认知的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教师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动力,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是以知识生产、传播、应用为主要功能的特殊组织,知识是其最重要的资源.知识也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资本.知识工人、技术工人和知识应用的管理者、开发者,是知识和技术的融合体.知识的积累和技术能力积累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培养知识型、技术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知识和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对知识的掌握即表现为一种能力,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和能力实现了统一.对知识的选择、理解和创造是掌握知识的能力的三种表现,是循序渐进提高掌握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教师学生知识是教师PCK层级结构模型的一个基本要素,区别于一般的学生知识.化学教师的学生知识按照学生的学习历程可以分为学生可能已有的知识、新知识学习中动态生成的新问题,设置什么学习任务才能使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化学教师的学生知识具有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整合性、区域性和发展性.理解性实践是教师学生知识发展的根本途径.化学教师发展学生知识的基本策略是:提升对学生前概念的理解水平,关注学生对于现有知识的理解,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育家L.舒尔曼认为教师专业知识分为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其中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课程知识的选择是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领域.随着三级课程体系的推行,课程知识选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往研究中,人们侧重课程知识的研究,而相对忽略课程知识选择的研究.课程知识和课程知识选择这两个概念尽管有密切联系但不能完全等同.课程知识的选择应由选择主体、选择客体、选择目的和选择依据等几个部分构成.课程知识选择包含“课程知识的选择”与“知识的课程选择”两个层面的活动.它的实质是知识价值判断的过程.同时,它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结合的过程,既要对课程知识的客观状态进行选择,又要依据主体的需要和目标要求作出判断.课程知识选择以选择主体设定的选择标准为依据和准绳,是对课程知识价值的有目的的能动把握.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知识容易被忽视.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隐性知识.教学中,仔细挖掘、正确运用隐性知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知识更需要教? 知识一般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着重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程序性知识重点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从教学效率的一般规律性要求来看,程序性知识更需要花时间去教,因为这类知识更有利于形成相应的能力.比如,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的概念、特点、作用等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怎样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知识则属于程序性知识.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写作所需的知识加以分类,划分哪些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哪些属于程序性知识,分类越细致越有利于具体的教学实施.而程序性知识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