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在国内国际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被党的十六大写入政治报告和党章,这就必然产生了一个历史定位的问题。江泽民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从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角度,可以提出“邓小平江泽民理论思想”范畴对其进行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新时期我们应当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课题,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建党学说新的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和马列主义的建党理论。“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三个坚实基础,即物质基础、精神基础、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江泽民同志发表“三个代表”讲话为起点,以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为契机,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课是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课必须在完整、准确上下功夫,必须在大胆创新上下力气。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作为一个科学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提出的背景与过程,可以追溯到江泽民同志受命于危难之际的1989年。江泽民同志10多年的实践和思想,都蕴含着“三个代表”的精神,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指针。作为政治课教师,应把握时代脉搏,注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处理好教材的滞后性与教育的时代性的关系。 (一) 三个代表,首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就要求党要认真研究和有效地解决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和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教材主要  相似文献   

5.
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提出并系统阐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治国之基,力量之源,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本探讨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新的实践基础,分析了这一重要思想是在我们党和国家所面临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章还探讨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主义纲领性的文献。在论述“三个代表”要求与党的建设关系时,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在国内国际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被党的十六大写入政治报告和党章,这就必然产生了一个历史定位的问题。江泽民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从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角度,可以提出“邓小平江泽民理论思想”范畴对其进行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灵魂,是给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按“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党在思想政治建设上还存不少差距。按“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宣传教育必须务求实效,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占领思想高地;职能部门务必负起责任,坚持守土有责,改进作风,做到言行一致;“三个代表”要求务必落实到基层党组织;以党章治党和以德治党、依法治党务必紧必结合。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为全面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逐步在实践中提出的 ,是江泽民同志深刻总结了我们党长期奋斗的历史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 ,着眼于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提出来的 ,也是十多年来江泽民同志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大根本性问题的科学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预示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要再一次实现历史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年伟大实践经验结晶,其科学理论体系经历了基本形成、发展成熟、形成完整科学体来并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层次递进过程。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不仅仅是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更是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和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2.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世纪,我国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时刻,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着重思想,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日前发展壮大,我们教育工作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强大思想武器。学校工作如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这一重要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牢固树立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新形势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其中的每一个“代表”都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着紧密联系。本着重论述了现阶段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运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现阶段的党风廉政建设,从而使我们党真正成为“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的公正廉洁的党,更好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已经写入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和党章,这就必然产生一个历史定位的问题。文章认为,江泽民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表述的角度,可以提出“邓小平江泽民理论”范畴对其进行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时刻。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江泽民文选》收录了江泽民同志从1980年8月到2004年9月期间的重要著作。它的出版,不仅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献.集中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而且为我们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一个不断总结党的领导集体重要思想的优良  相似文献   

17.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新的历史时期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常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新世纪,我们应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有关“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对党的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与先进社会生产力要素及先进化的形成有密切联系,教育反映人民利益的几个主方向。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完成历史赋予教育工作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在党的“十六”大上被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为了提高人们贯彻这一思想的自觉性,本文着重对这一思想及其哲学基础进行一定的分析和阐述。文中指出:“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同时也是对它的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张爱红 《天中学刊》2002,17(3):118-119
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江泽民总书记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为我们全面正确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不仅继承了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分析比较“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个代表”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 首先,两者都突出强调了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