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是指事先设计好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完全达成,实现的改革与预期的改革有差距。可能引起目标偏离的因素包括改革目标的设计、改革的性质、决策部门的统筹与决策能力、改革的实施者、公众与媒体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等。要减少对预期目标的负偏离,应科学处理课程改革与传统课程的关系,照顾各方利益,建立理论界、实践界与行政的三方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2.
课程执行为研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课程政策研究中,课程政策执行研究相对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发展,要切实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更突出了课程执行力研究的重要性。而在这一研究范围内,校长的课程执行力研究也更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教师系统、学生系统与课程系统构成教育的整体系统。课程改革应该遵循系统辩证论的课程系统整体优化原则、教育结构功能耦合原则与教育机制变应协调原则,对课程改革的方法进行改革,并与其它系统整体目标进行配套改革,才能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朱德彬 《化学教与学》2011,(5):53-54,76
课程改革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教学过程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和学生角色,适应课程改革,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课程执行力研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课程政策研究中,课程政策执行研究相对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发展,要切实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更突出了课程执行力研究的重要性。而在这一研究范围内,校长的课程执行力研究也更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课程改革,既要使教育发挥继承优良传统、了解社会现状、引导未来发展方向的功能,更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我国的整体竞争力。在这场变革中,校长与课程改革的密切关系,已引起各方面的充分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校长应如何转变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方能成为课程改革的动力,进而实现课程改革预期的目标。全文分成三部分,首先探讨校长的基本角色;其次分析校长与课程改革的关系,最后剖析课程改革中校长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偏离,表现为预期目标被架空、预期目标被替换、预期目标减损性走样以及预期目标创生性拓展。课程改革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博弈、课程改革政策的决策主体、课程改革政策的执行过程等,无不影响和制约着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实现。要调控预期目标的偏离,必须加强课程改革政策研究,有效控制政策偏差。为此,课程改革政策要尽量照顾各方利益,提升课程改革决策主体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保持课程改革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解决教学观念之后,最关键的就是要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资源的认识水平,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具有层次性,每个层次分属到不同的权重。其中,文化改革是核心,制度改革是保障,实践改革是关键。要实现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应秉持对传统文化守成与创新和对多元文化兼容与发展的文化观,提倡从协商取向的权力关系中衍生而来的扁平式管理方式,尊崇实践主体的意愿从而实现改革的超越性变异。  相似文献   

10.
《课改实验通讯》2003,(4):10-14
我区是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2002年秋季,全区一年级和七年级全部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共有实验学校56所(小学29所,中学27所),参与班216个(小学118个,中学106个),参与学生9608名(小学4038名,中学5570名),实验教师606名(小学395名,中学211名)。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标准也正在制定之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注重其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等能力的培养。与此相适应,新的课程评价理念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其它潜能的发展;不仅要关注结果的评价,而且应重视过程的评价。这样,传统的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新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及其偏离的研究(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我国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偏离的原因主要有:预期目标自身的科学性、课程改革的性质、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偶然因素等,都影响预期目标的实现.对待高校课程改革目标偏离的基本策略包括:建立科学的高校课程改革决策体系,确立恰当的课程改革预期目标,设计并落实合理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等.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秋我县被列入陕西省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了一年级、七年级课程改革。今年国家又部署了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工作,至此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已呈整体阶梯推进的态势。在这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县教育局审时度势,把2004年我县教学管理的主题确  相似文献   

14.
王玲 《青海教育》2003,(12):10-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三年级起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自2002年秋季省级实验区的实验工作开展以来,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进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强 《湖北教育》2004,(18):10-10
今年秋季开学后,湖北省所有中小学一年级和七年级学生,全部进入新课程。8月24日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上,湖北省教育厅部署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和纵深发展的工作。辜胜阻副省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教育厅厅长路钢作了工作报告,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徐金山作了总结讲话。  相似文献   

16.
王晓杰 《陕西教育》2005,(11):19-19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材的改革,从内容到编排体系,再到整个设计思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切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的改革来实现它的预期目标。那么如何正确运用好新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一、从教学顺序上进行再处理如八年级上册五、六、七章内容的安排。我认为应先学习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然后再学习第五章及第六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秋季开始.绍兴全市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在小学、初中的起始年级实施新课程标准下实验教材,尽管涉及的师生只有小学一、三、七年级,但新课程、新思想犹如一股春风依旧向整个教育扑面而来,特别是初中科学课程《科学》,更是这次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一大亮点。我国的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把提高每一个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理念,对科学素养的理解包含四个方面: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而科学素养的提高,最终要依赖于每节教学内容.依赖于每一位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设计思路,依赖于每一道习题。  相似文献   

18.
回顾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我们发现,许多重大的甚至影响深远的课程改革在从改革蓝图转化为改革现实的过程中,在试图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操作之后,改革就面目全非了——偏离了预期目标,甚至有时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课程改革的现实与改革的理想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课程在实际运作中经常出现改革没有预设到的变化(异变)所造成的。遗憾的是,这种变化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期的课程学者关心的主要是如何把课程设计得更好,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课程学界才开始探讨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问题,但研究局限于目标、组织结构和实施取向等。笔者尽管多年前已经提出课程实施的异变问题,但也只局限于微观的教学过程。本文主要就课程实施中的异变及其原因以及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实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实验中学自2004年就开始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在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实验中学开发的校本课程已近百门,连续几年在高一年级和七年级进行了成功的试教,《天津市实验中学校本课程精选》系列丛书也已由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课程改革预期目标最终要由教师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因此,找出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衰减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确保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