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翠珠 《文教资料》2012,(31):32-33
人称转指是汉语中较为常见的人称代词变异用法。它以语用为基础,以恰切地表情达意为原则。本文主要分析了汉语人称代词转指用法的八种情况。或将当场性的人称代词变异为非当场性的人称代词,拉开心理距离,客观说事,避免当面的直露和主观臆测;将非当场性的人称代词变异为当场性的人称代词,拉近情感距离,引起双方感情共鸣。  相似文献   

2.
人称代词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些人称代词的用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人称代词在某些语境中有特殊的含意和用法。  相似文献   

3.
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可以直接组合,形成“人称代词+指人名词”的句法结构,如“我爸爸”,“你们商人”,“我们老师”,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也可以间接组合,进入表称类双宾结构,如“叫她三仙姑”,“称他们城里人”,本将具体分析在这两种情况下,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的语义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可以直接组合,形成“人称代词 指人名词”的句法结构,如“我爸爸”,“你们商人”、“我们老师”。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也可以间接组合,进入表称类双宾结构,如“叫她三仙姑”、“称他们城里人”。本文将具体分析在这两种情况下,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5.
语言中的代词系统是典型的指示语,人称指示语以人称代词为主要表现形式,标记言语交际活动中的参与主体和话语本身的关系,并反映语用和文化特点。从第三人称指示语变异情况这一语言事实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具体表现出发,探讨其确指、代指、转指和泛指等用法及其语用特点,分析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第三人称指示语的变异以及语用功能,对双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系统中每个成员都有稳定的语义特征,但在实际使用中,大部分人称代词的所指和用法会出现一些从语义上看异常的用法,并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李文浩 《中国语文》2016,(4):405-414,510
光杆NP和"一个NP"可以表示类指,但是同位复指式"人称代词+一个NP"并非类指,而是表示类同的个体指。它的构式语义可以概括为说话人对人称代词所指对象作为范畴典型成员的主观认定。该构式经常出现于反预期语境,即事实上人称代词所指对象往往是所在范畴的非典型成员。客观现实与说话人主观认定的鲜明反差,便产生强烈的语力,这是同位复指式"人称代词+一个NP"语用功能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8.
从《山歌》所见明代吴语指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代冯梦龙选编的用当时吴语方言写成的民歌集《山歌》中,指代词已经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及某些代词的变式。明代苏州一带的吴语区域(包括今苏州、湖州和嘉兴)较今天大,加上文人记录修改时加入其他地域的书面语成份,指代词数量比现代苏州语多。  相似文献   

9.
汉诗中的人称代词多为隐性人称代词,而英语中人称代词则需要明示。由此,人称代词的翻译成了汉诗英译中译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根据人称代词的分类——即显性人称代词和隐性人称代词,以关联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译者在汉诗英译中对人称代词的认知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译者对于汉诗中显性人称代词的翻译,其本质是进行符码转换;而对于隐性人称代词的翻译,译者需要进行认知推理,寻找最佳关联,以推导出具体的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日常使用中,经常出现第三人称代词性别错指现象。会话含义理论在分析经典美剧中的人称错指案例语用推理中具有较强的诠释力。本文基于会话含义理论对第三人称代词错用这一特殊非规约性行为进行尝试性分析,以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第三人称代词的错指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人称代词的概论 人称代词是用来指人、动物或事物的代词。,有人称,数和格的变化。 二、人称代词的变化 三、使用人称代词的几个重点 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称代词并用时,从礼貌上通常以这样的顺序出现:  相似文献   

12.
临汾河东近郊方言人称代词包括三身人称代词和其他人称代词,其特点是形式的多样化和表意的丰富性。文章从语言事实出发,主要列举临汾河东方言人称代词的构成形式,分析和概括人称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法功能,并对一些独有的人称代词作初步的探讨,力求描绘出临汾河东方言人称代词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3.
黄菲 《文学教育(上)》2009,(14):104-105
本文主要是从认知学角度分析了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的移指使用情况。通过对《毛主席语录》的分析,认识“我”和“我们”在进行人称移指时意识表达的情况,经过比较,可以看出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是报告文章中较喜使用的代词。  相似文献   

14.
第三人称代词与第一、二人称代词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的体现是:第三人称代词不是言语角色,在语义解释上依赖于一个先行词语,体现在句法、语篇上就会有与之同指的先行词语。这种同指关系既受句法制约,更具有语篇属性,是我们理解语篇句间联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汉语和越南语的称谓语系统中,人称代词是差异最大的称谓形式。汉越人称代词一般都可以分成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现代汉语最常见的人称代词有"你"、"我"、"他"、"她"及其复数形式。越南语人称代词有专用类和借用类,光专用人称代词就有十多个,其复数形式很复杂。在使用方面,汉越人称代词都受权势关系、礼貌原则的限制,但是受限制的程度不同。论文主要基于汉越人称代词形式和语用的分析指出两者的异同并提出汉越人称代词互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考察《吴越春秋》中的人称代词,有助于全面认识《吴越春秋》的语言面貌.《昊越春秋》有三类人称代词,这三类人称代词既继承了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某些功能,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上古汉语向中古过渡时期人称代词演变中既继承又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离石方言人称代词由三身代词和其他代词构成,有单复数之分,且表现形式多样。离石方言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与语用功能,与普通话的人称代词相比,展现了其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考察《吴越春秋》中的人称代词,有助于全面认识《吴越春秋》的语言面貌。《吴越春秋》有三类人称代词,这三类人称代词既继承了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某些功能,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上古汉语向中古过渡时期人称代词演变中既继承又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泉州方言的人称代词在用法上与普通话的代词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文章对泉州方言人称代词的用法做了全面的考察,并将之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人称代词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泉州方言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20.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误用现象很常见,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从基本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误用,到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在口语中的误用(例如he和she的误说),再到翻译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误用。本文通过对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误用的原因、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分析研究.从中介语石化现象形成原因入手分析了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误用属于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