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文] 某启:昨日蒙教①,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②,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③。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④。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⑤。重念蒙君实视遇厚⑥,于反复不宜卤莽⑦,故今具道所以⑧,冀君实或见恕也⑨。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⑩。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11)。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12),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1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14);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5);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16)。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17)。人  相似文献   

2.
正"方法"一词在我国早已有之。2400多年前,墨子就说:"今夫轮人(做车的工匠)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也,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故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圆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故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墨子·天志》)《中文大辞典》对方法的解释是"行事之条理也",即  相似文献   

3.
(原文) 呜呼!盛衷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②,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③,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④;燕王,吾所立⑤,契丹与吾约为兄弟⑥,而皆背晋以归桨。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⑦!”庄宗受而藏之于庙⑧,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⑨,请其矢,盛以锦囊,(?)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⑩。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1),函梁君臣之首(12),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13),天下已定,一走夜呼(14),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警天断发(14),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16),而  相似文献   

4.
“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沉溺,而睹其凫浴以为欢。若是者,谓之阴险也不可,谓之狠毒也不可。此种人无以名之,名之曰无血性。嗟乎,血性者,人类之所以生,世界之所以立也。无血性则是无人类无世界也。故旁观者,人类之蟊贼,世界之仇敌也。”  相似文献   

5.
吴廷俊 《报刊之友》2014,(10):177-177
"方法"一词在我国早已有之。2400多年前,墨子就说:"今夫轮人(做车的工匠)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也,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故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圆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故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  相似文献   

6.
[原文] 荆宣王同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相似文献   

7.
不要把"守株待兔"当成"守X待Y" "守株待兔"语本<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察传》开头便说:“夫得言不可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攫(jue),攫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这段话对做新闻工作的人颇有点训戒作用。由此想到我们一些失实的新闻报道就是以讹传讹而造成。在这个问题上我自己也犯过这种得言不察的错误。那是1982年12月份,当时我的一个在小溪乡医院工作的朋友到我这里玩,闲谈中,他告诉我小溪乡有户农民结婚大讲排场,拉新娘的汽车惊吓了在院子一旁的大水牛。只见水牛横冲直闯,一头撞进了新房,造成二人受重伤的悲剧。我听后也没去小溪乡  相似文献   

9.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09,(22):73-74
不要把“守株待兔”当成“守X待Y” “守株待兔”语本《韩非子&#183;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相似文献   

10.
[原文]明於观人,暗於观己,此天下之公患也。见秋毫之末者,不能自见其睫;举千钧之重者,不能自举其身。甚矣,己之难观也。人皆知以己观己之难,而不知以人观己之易;因人之善,见己之恶;因人之恶,见己之善。观孰切於此者乎?晋怀公不知己之无以致人,徒贵人之不从己,殆未尝以人而观己也。怀公晋国之君,彼重耳特一亡公子耳。狐、赵之徒,  相似文献   

11.
读顾炎武《日知录》至“文须有益于天下”条,觉得颇有见地,全文仅百余言,照录于下: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相似文献   

12.
劝学     
[原文] 君子曰①:学不可以已②。青,取之于蓝③,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④,鞣以为轮⑤,其曲中规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⑦,輮使之然也⑧。故木受绳则直⑨,金就砺则利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吾尝终日而思矣(13),不如须(?)之所学也(1);善尝跂而望矣(1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18),而闻者彰(19)。假舆马者(20),非利足也(21),而致(?)  相似文献   

13.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之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  相似文献   

14.
予观弃于友人所①。一客数败②。嗤其失算③,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乎;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报甚④,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弃者,终日默坐而已。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⑤,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弃之优劣,有定也。一著之失⑥,人皆见之;虽护短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弃者之不若已⑦! ①予,我。弈(Y(?))下棋,这里指围棋。所,指友人家。②数(shu(?)),屡次、多次。③嗤其失算,讥笑他不会算计。④赧(n(?)n),羞愧得脸发红。⑤度(du(?)),分析、推测。⑥著,“着”的本字,此处读为(zh(?)o),指下棋落子。⑦曾观弈者之不若已,这句意思是连看棋的人也还比不上呢。  相似文献   

15.
[原文]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贿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子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忧。’吾子一食之闲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  相似文献   

16.
《水经》②云:“彭蠡③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④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⑤浪,水石相搏⑥声如洪钟⑦.是说⑧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⑩始访其遗踪(1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12)之,南声函胡(13),北音清越(14),枹止响腾(15),余韵徐歇(16).自以为得之(17)矣。然是说也,余尤(18)疑之。石之铿然(19)有声者,所在(20)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21),余自齐安(22)舟行适临汝(23),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24),送之至湖  相似文献   

17.
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东益都县(今淄博市博山区)人,清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和诗歌理论家。有《饴山堂集》、《谈龙录》、《声调谱》等著述。笔者近见赵执信所撰书序一篇,正可体现其诗教观(与《谈龙录》颇为一致)。此文新版《赵执信全集》(赵蔚芝、刘聿鑫整理,齐鲁书社,1993年)未收,今公之于众。芸书阁剩稿序在昔先王之世,太师陈风,凡所采于田野里巷间者,多闺闼房帷之作,若  相似文献   

18.
[原文]明於观人,暗於观己,此天下之公患也。见秋毫之末①者,不能自见其睫②;举千钧③之重者,不能自举其身。甚矣,己之难观也。人皆知以己观己之难,而不知以人观己之易;因人之善,见己之恶;因人之恶,见己之善。观孰切於此者乎?晋怀公不知己之无以致人,徒贵人之不从己,殆未尝以人而观己也。怀公晋国之君,彼重耳特一亡公子耳。狐、赵之徒④,出从重耳,陷敌困卫、逃齐脱楚,人有不堪其忧者矣;乞食投块、观浴操戈,人有不堪其辱者矣;风羁雨绁、过都历邑,人有不堪其劳者矣;使其舍重耳而从怀公,则闾里欢迎,姻族毕至,击鲜酾酒⑤,舒发性情,此天下之至乐也。高轩华毂⑥,豹饰羔裘,前超后陪,光生徒驭,此天下之至荣也。堂宇靓深,自公退食,体胖心广,四顾无虞,此天下之至安也。怀公盍⑦亦以人砚己乎?从彼者忧如是。辱如是,劳如是,而狐、赵辈乃就之而不辞,从我者乐如是,荣如是,安如是,而狐、赵辈弃之而不顾,则德之优劣厚  相似文献   

19.
子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乎;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相似文献   

20.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1].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从师于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著有<孟子>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