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网络广告诞生以来,发展异常迅猛.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对网络广告市场的不断重视与开发,网络广告的形式变化万千,各种新的广告形式层出不穷.同时,网络广告的发展蕴藏着无限的创意空间.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国内网络广告作品沿袭、模仿传统广告,缺少具有网络广告特点创意的现状,在分析网络广告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网络广告创意能力要从画幅大小和比例的创意能力、内容表达方式的创意能力、音响表现效果的创意能力、链接弹出效果的创意能力、运用不同软件效果的创意能力、页面位置安排的创意能力培养的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珂 《新闻世界》2011,(1):124-125
本文通过分析各种新类型网络广告的特点、传播方式等,总结新的经济形式下网络广告的创意和传播应遵循的规律。即互动式体验、情感诉求、客户定位和口碑传播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徐延章 《新闻知识》2012,(8):40-41,108
本文通过对病毒式网络广告在汽车营销中的优势分析,指出创意是网络广告设计实现病毒式营销的关键。通过对汽车网络广告设计的创意构想,从赋予网络广告幽默魅力、激发网络受众好奇心理、在网络广告中融入情感因素、营造网络广告焦点效应、体验网络广告互动传播方面阐述了汽车网络广告病毒式创意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网络媒体中.充斥着按钮广告、旗帜广告、弹出广告等落伍的网络广告形式。网络广告多不胜数.只有有创意的、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广告才能打动受众的购买欲望.激发他们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6.
顾海燕 《新闻界》2007,(2):115-115,106
目前网络广告形式在不断发展,各种广告形式并存于网络空间,标准不一,效果难以测定。特别以点击率来评价网络广告效果,使大部分的广告的效果测定难免不失偏颇。现在网络广告的尺寸越做越大,广告全屏化是网络广告的发展趋势。而过渡页广告正是以全屏的视觉空间来吸引用户眼球,以浏览率来评价网络广告效果。本文主要就过渡页广告这一新的网络广告形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网络广告的概念 网络广告是广告的一种形式,它与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户外广告、招贴广告等传统平面广告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传播媒体的不同.网络广告是基于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和呈现的一种电子广告形式.  相似文献   

8.
网上书店的图书促销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网络营销的特点(如简化购买过程、提供虚拟化的卖场和超时空的服务等),使得传统的四项促销组合(广告、销售促进、公共关系和人员推销)的有些内容的重要性凸显,而另一部分内容却相应地萎缩,并且还衍生出了一些新的促销策略。本文将对网上书店图书促销中的网络广告策略、网络公共关系策略和门户网站策略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一、网络广告策略1.网络广告的形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供网上书店选择的网络广告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旗帜广告,又称横幅广告。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广告形式,约占所有互联网广告的60%。旗帜广告大都放在网页的最上面或…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新生媒体.网络广告顺应时势,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广告模式。在众多的网络广告形式中,文本链接广告以一行文字作为一个广告,点击即可进入相应的广告页面.是一种收费较低,对浏览者干扰最少,但却较为有效的网络广告形式。虽然文本链接广告并没有超出网络广告的框架,但是它与其他的网络广告形式截然不同。大多数广告可以使用除标题之外的众多符号来吸引受众,如声音、图像,这些元素也能很好地抓住受众眼球,  相似文献   

10.
符冰 《新闻前哨》2011,(11):77-79
网络广告以每年上百亿元的规模快速增长,说明其强大的市场发展潜力。随着网络广告形式的不断丰富,网络广告的效果也会不断提升,网络广告将会是广告市场的领军者。然而网络广告对儿童群体的影响却不得不重视,低龄的儿童接触网络和网络广告越来越多,网络不良广告对儿童的影响很难监管。对此,网络媒体、技术研发单位、管理部门等社会各方都要共...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壮大,网络广告因其形式多样、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和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迅速成长为广告市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本文针对网络广告的最新发展情况,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探讨了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和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网络广告的不断发展,给传统广告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网络广告已经成为了广告业的主要经济增长点。网络广告的兴起,为我国广告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宽带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广告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这就更加凸显了网络广告的优势,网络广告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试阐述网络广告的特点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网络广告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网络广告走到了十字路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中国网络广告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强迫式广告过多,缺乏创意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手机媒体广告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以及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网络广告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同时也拉动着网络广告自身行业的成长。所谓网络广告,通俗地讲,就是指广告主利用一些受众密集或有特征的网站摆放商业信息,并设置链接到某目的网页的过程。网络广告形式众多,就目前实践中的运用来看,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有:网幅广告(包含Banner、Button、通栏、竖边、巨幅等)、文本链接广告、电子邮件广告、插播式广告(弹出式广告)以及视频广告、巨幅广播广告、翻页广告等其他新型广告。网络广告内容遍布各个行业,主要分布在IT、网络服务、手机通信、交…  相似文献   

15.
李永红 《新闻世界》2012,(9):159-160
近年来,网络广告在规模上快速增长,门户网站占有网络广告市场的主要份额。门户网站的网络广告在制作质量上和形式内容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也存在着缺乏创新,规范和统计短板等问题。对此,门户网站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强创新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规范管理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6.
周敏 《新闻前哨》2005,(5):74-75
网络广告是指以互联网为发布媒体的商业广告,又称"在线广告"。网络广告发轫于1994年的美国,国内第一个网络广告出现在1997年,广告主是Intel,其形式为一个动画旗帜广告(Banner)。网络广告一直是国内商业网站最主要的商业模式和营利方式。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05年初,中国网民突破1亿,并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正在引发中国互联网行业新一轮的技术浪潮,尤其是在网络广告领域,刚刚兴起的网络广告人群实时竞价(RTB)模式就是大数据时代一个崭新的领域。RTB模式的兴起折射出在技术的推动下网络广告正经历着如下变革:1.网络广告从作为一种营销工具到作为一种营销系统的变革;2.网络广告从内容关联到消费者行为关联的变化;3.网络广告从以单一媒体为中心到以数据为中心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网络广告再次成为争夺主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短信神话之后,网络广告再一次成为各大网站争夺的主战场。2003年1至7月,新浪网络广告收入16849万元,占全国网络广告市场的37.8%;搜狐网络广告收入11167万元,占网络广告市场的25%;网易的网络广告收入3318万元,占网络广告市场的7%。2002年中国网络广告只有约4.9亿元.而2003年我国网络广告支出总额将达到6.2亿元,仅2003上半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IBM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声称:"广告产业在未来五年的改变,将超越过去50年的改变。数字营销或许是这种变革的主因之一。"就媒体营销来说,互联网媒体是在过去5年中唯一保持持续增长的种类,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营销者们把广告的预算转向在线广告,尤其是当品牌寻求非传统的手段来到达目标受众的时候。这种转向不仅包括原来的网络广告重度投放行业(如数码产品、汽车等)继续增加在网络上的预算,也包括原来投放量很小或者根本没有投放过网络广告的传统行业(如日化、药品等)开始试水网络广告。促使这种改变的原因之一,恐怕是互联网从原来的少数精英或年轻人的专属世界逐渐变成一个更加大众化、普及化的媒体形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年轻网民逐渐成为主力消费人群,使得网络媒体受众的消费产品类型不断扩展。传统行业如何成功找到适合自己的营销方式?如何在有限预算下选择网络新媒体?如何利用网络媒体渠道提升消费者的参与及投入?网络广告代理商如何帮助传统行业调整创意和策略以适应新的媒体形式?如何在众多的数字营销模式(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网络媒体、网络广告联盟、社区口碑、电子邮件、网络游戏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由此看来,面对这一道道摆在广...  相似文献   

20.
提到“返祖”现象,从生物进化方面讲往往代表着一种退化,而对于目前网络广告而言则是一个好事情,据美通互动广告公司王遵会总经理分析,网络广告的“返祖”现象应该是未来网络广告的一个发展方向。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络广告的“返租”现象呢?在这里所谓的“返祖”是与传统广告形式相比较而产生的现象,因为,网络广告的根本是“广告”,而非“网络”,网络只是以一种载体形式出现。所以,无论是单一的文字链接,还是经常采用的旗帜广告、浮标、弹出窗口等形式的出现.就象网络新闻一样,首先是新闻,然后才是网络新闻。如果是新闻就要依照新闯的特点来运作.必须具备新闻的五个W元素,那么,网络广告也要遵守广告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