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公益节目以其“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形成扶危济困、形成良好社会风气”①的宗旨,逐渐成为各大电视媒体争夺受众注意力资源、提升媒体形象和公信力的“收视宠儿”,并获得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视角出发,以电视公益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电视公益节目的受众选择性心理,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媒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电视公益节目是指以电视媒体作为传播媒介,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以扶危济困、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公益性质的电视节目形式。本文以广西卫视《第一书记》栏目为例,对"真"、"苦"、"近"、"敬"、"细"等几个关键字加以阐述和分析,探讨电视公益节目如何避免过度娱乐。  相似文献   

3.
吴琼 《中国广播》2013,(10):66-68
公益广告传播的是倡导社会责任的公益或公共信息,以期引起社会公众关注社会问题,进而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现实行为,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笔者从公益广告的传播基点、心理以及策略进行分析,力图为我国公益广告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化媒体改变了公益传播的模式,为整个社会营造出一个"人人可传播、人人可公益"的大环境,推动公益在全社会的普及.但是,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公益传播也存在明显的伦理困境,各种传播伦理失范现象层出不穷.本文分析我国社会化媒体公益传播伦理失范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推动我国公益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转型,随着时代进步,公益报道日益成为主流媒体引人注目的一个新闻品种。公共性是"公益传播"的核心价值,新闻媒体长期以来被称为社会公器,发挥公信力,维护公众利益,这点与公益行业相互契合。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大潮中,在社会公益求助空间拓展的背景下,媒体从被动到主动,在公益传播中实现角色转化,让公益成为全民参与的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传播的快速发展为公益事业传播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借助多元化的新媒体传播渠道,能够深刻展现公益事业的方方面面,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受到新闻素材缺乏震撼力、传播人才缺乏等问题的限制,公益传播尚未形成明显的影响力。如何提升大众的公益意识,推动公益事业传播的升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公益从业人员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社会公益事业的传播现状,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提高大众知晓度,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个媒体,一家电视台,最根本的任务是推动社会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向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而公益广告推介的是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从表现形态上讲,公益广告融创意的思想性、制作的艺术性和传播的广泛性于一体,更充分地体现了电视宣传的特性,具有其他节目不能比肩的宣传优势,应当作为电视宣传新的增长点而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媒体与公益天然相连,密不可分。媒体在传播现代公益理念和资讯、报道公益慈善事业进展的同时,亦是借助媒体的特殊职能,关注和守护社会大众的利益。在当下的中国时代发展背景,媒体要成为社会开放、平等、理性表达的平台,使社会公共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守护和体现,此乃媒体的大公益。媒体作为社会文化事业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9.
公益广告十五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谓公益广告,是指经媒介发布的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广告。它旨在通过传播公益观念,促使人们公益行为的形成,甚至进而促使某些公益事业的发展。非商业性、公益性和非人际直接传播性是公益广告的三个主要特性,正是这三个特性使它有别于商业广告、其他意识形态广告和具有公益性质的口头宣传。所谓公益广告十五年是指公益广告事业史而非公益广告史十五年,换句话说,以《广而告之》问世为开端的中国公益广告事业史的基本事实是本文评述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0.
柴静的公益纪录片《穹顶之下》关注"空气污染"这个社会问题,体现了公益传播的内涵。为此,本文探讨该公益纪录片背后的说服助推成因,并研究建构得出一个公益纪录片对受众的说服模型,以期推动未来更多的公益纪录片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公益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企业而言,公益行为和公益营销传播的意义,绝不仅止于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它是对企业生产活动和产品营销的一种提升或者说升华,使公众对企业的认同由功能认同上升为对企业精神的认同。公益,是以社会利益和公众福祉为归一的一切企业行为。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企业都或多或少有公益意识及行为。  相似文献   

12.
王祥 《青年记者》2017,(2):34-35
微公益,是指公众从小事做起,借由新媒体自发参与公益的草根式公益行为.①近年来,我国的公益力量借助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大发展,形成了微公益这种新型公益形式.在媒体引导和推动下,微公益得以迅速发展.当前,在国家着力完善慈善制度、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微公益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大众传播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活动即传播可以分为两大类: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传播机构通过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传递讯息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笔者始终认为,大众传播是对社会影响最大、最广的一种传播方式,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核心。由于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在传...  相似文献   

14.
建设高校网络公益文化,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探索“互联网+文化”的具体实践,是提高青年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抓手.高校人文环境、学生素养和信息化建设为此提供重要支撑.对此建议:一是通过整合全媒体传播、加强网上议题设置等弘扬公益精神;二是通过培养正能量传播志愿者、推动在线帮扶等做强公益声势;三是通过盘活校内资源、引导社会资源、对接政策资源等将高校打造成网络公益高地.  相似文献   

15.
微博自媒体平台凭借其与生俱来的发布便捷性、即时性、互动性以及低成本特点,成为了公益活动传播的重要方式,同时使微公益活动逐渐被社会公众广泛接受与熟知。本文以微博公益话题为对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微公益话题传播的模式和策略,对企业提升社会美誉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炎龙 《新闻界》2007,(4):86-87,90
公益传播的逐步兴起,推动了电视与企业在公益领域的传播联姻。拓展原有的公益传播方式,调整媒体与企业公益传播的失衡状态,是电视媒体应有的传播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王依依 《新闻前哨》2008,(11):95-96
在传统公共关系传播实践中,功利与公益似乎总是很难相容。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公共关系传播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事实上,只讲功利目标不讲公益责任的企业最不经济。只有把公益作为公共关系传播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勇于承担公益责任。树立价值共同体认同的公共关系传播观,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在公共关系中认真履行好公益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地方博物馆公众形象构建与传媒运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物馆形象是指博物馆在开展实物收藏、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形成的个性特征作用于社会公众,在公众中形成的对博物馆和博物馆工作的总体反映、认知和评价。①良好的形象是博物馆的无形资产,它可以取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吸引更多的观众,吸引社会与个人的公益赞助,  相似文献   

19.
著作权法是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实现精妙平衡的法律机制,是协调著作权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器"。本文从《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修改草案"出台切入,试图通过对有关音乐条款法理的深入分析,达到既保护智力创造也鼓励知识传播以平衡音乐著作权人(主要为词曲作者)、录音制品制作者(主要为唱片公司)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的目的。最后,就"修改草案"有关音乐条款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播公益活动是指以音响和解说为传播符号,以谋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支持、推动公共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实现扶危济困和乐善好施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形式。许多广播媒体都力图通过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来拉升品牌,增强自身的感召力和信任度。本文以南通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交通频率为例,就其用健康向上的公益活动打造交通广播品牌的成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