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物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博物馆式开发运营模式存在许多局限性.制约着文物遗址资源自身旅游经济价值的实现。去博物馆化,也就是打破传统的博物馆式开发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将文物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成为一种以文物遗址所承载并衍生的历史文化为核心,具备参与、体验、休闲等现代旅游功能和多元赢利能力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成为大型文物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种新的思路。文章以陕西乾陵为例,具体论证了去博物馆化的原则与思路,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考古遗址公园的遗址保护、文化传播、教育游憩等功能,认为加强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开发有利于发挥其综合效益。以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为例,探讨了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开发的原则,提出了考古遗址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名人遗址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蔡文姬故里为例,对名人遗址文化资源的现状进行研究,尝试为名人遗址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战略发展思路和保护名人文化遗产的合理对策,并为其他名人遗址的历史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4.
遗址性文化资源具有实物期权的特点,从实物期权的角度看待遗址性文化资源开发,通过对遗址性文化资源项目开发权进行期权定价的动态复制过程分析,构建遗址性文化资源开发效益的实物期权分析模型,使遗址性文化资源开发项目的评估结果更为客观可靠。  相似文献   

5.
上海论坛”宣布,由来自各国的190位考古权威反复筛选,陕北石峁遗址与浙江良渚遗址共同入选10项“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对遗址进行保护和保护性展示的具体建议:建议省政府责成榆林市和神木县文物管理部门尽快成立专门的遗址保护管理机构,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大力征集民间石峁玉器;同时尽快组织力量,编制遗址保护规划,包括确定保护范围,付诸实施;由省政府或榆林市政府出面主办,委托并资助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和陕西师大在进一步强化研究的基础上,承办高规格的“石峁遗址与中华文明探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尽快考虑在石峁建立基于最新考古遗址展示理念的遗址博物馆;榆林市和神木县以石峁遗址保护性利用为契机,重新统一规划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包括把当地红色文化旅游等资源和石峁、新毕以及内蒙等史前遗址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创意规划“红色-史前-草原文化之旅”,借以完善形成地域文化产业支柱,为榆林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产业新路。  相似文献   

6.
考古遗址公园是目前国内乃至全球提倡并推广的一种对遗址的创新保护与利用模式,世界上有不少成功的案列,但也有的遗址公园削弱遗址的特征,烘托公园的特征,加入了过多大众娱乐项目,导致遗址公园千篇一律,缺失文化内涵。除此之外,遗址公园还出现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不够,缺少公众的参与和游客的体验式旅游经历,导致遗址公园"有形无神"。本文以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为例,在分析其发展特色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坚持以文化为导向,把历史遗址文化底蕴作为发展打造的核心,鼓励当地居民加入遗址保护中,让文化展示更加注重对体验式旅游项目的开发,从而真正打造出以文化为向导的"形神兼备"的遗址公园,达到延续文化记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关中地区作为中国古代建都地区之一,农业类的历史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内涵尤为丰富.可以挖掘农业遗址资源的内涵、进行一定强度的旅游开发,形成拥有遗址遗迹(EA、EB)、建筑与设施(FC,FD、FA部分)类旅游资源遗址类景区.但是由于粗放式的旅游开发容易破坏遗址的完整性,破坏资源本身价值.因此,可以借助AR可视化技术,深度挖掘农业遗址文化内涵,创意设计旅游产品,并通过可视化设计,提升关中地区农业遗址景区旅游的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研究桓仁满族自治县未开发的满族旅游文化资源。满族的祖先建州女真在今桓仁满族自治县区域生活繁衍了200多年,并在当地留下了数十处城寨遗址,形成了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这些旅游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昙石山文化遗址概况及其发掘背景,调研、分析了昙石山遗址的现状和开发务件,并借鉴国内著名的遗址博物馆开发和保护的成功经验,对中标的规划方案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认为昙石山遗址旅游规划应分区布局,遗址博物馆建设经营可采用“以商养文”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典型遗址,距今约4000多年,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原始文化的巅峰。遗址于1934年首次发现,1936年开始挖掘,目前已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遗物,其中又以黑陶最为著名。然而如此珍贵的文化遗址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开发,周围居民保护意识淡薄,挖掘出来的遗址被严重破坏,遗址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珍贵价值和意义。相关部门虽然高度重视这些情况,对遗址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但相关措施并未出台和进行有效实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对遗址的实地考察,提出了对两城镇遗址保护性开发规划项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松山之战是滇西抗战中著名的大战之一。如今的松山战役遗址内,仍保存着当年丰富的战争遗迹,它们见证了滇西抗战的悲壮,是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通过对龙陵松山抗日战争遗址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提出龙陵松山开发战争主题旅游资源,形成独特的战争品牌旅游产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重庆红军遗址资源具有跨越时空的精神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红军将士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不惧牺牲、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理想信念、政治智慧和精神品格。由于开发利用有所欠缺,重庆红军遗址资源的独特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是活化重庆红军遗址资源、促进重庆红军遗址资源持久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安徽江淮地区发现的周代聚落遗址多为小型墩台型遗址。它特殊的聚落布局造就了其独特的遗址形态。文章主要以霍邱堰台遗址和六安堰墩遗址为例概括分析了安徽江淮一带的聚落遗址形态和文化特征以及遗址中墓葬墓主埋葬的头向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分布在西咸新区的大遗址为研究对象,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对西咸新区大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探索.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和认识西咸新区大遗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大遗址的类型、空间分布,及其保护和展示利用方式.并结合实际情况,从政府的管理机制、景区运行管理、建立保护特区和遗址公园等利用管理模式,以及经济、教育与文化内涵开发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西咸新区的大遗址保护不仅是文物保护者的职责,也需要政府与民众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宋六陵作为江南最大的皇家陵寝,具有独特的文史、艺术、经济和科学价值。将其按照遗址公园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是旅游发展、遗址保护和展现多种价值的内在需要;同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以及国家文物保护法的修改使宋六陵建设遗址公园具备了切实的可行性。最终通过建设遗址公园,实现陵园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福建大遗址地域特色鲜明、场域宽广,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很强的文化旅游发展潜力。在传统保护和开发模式下,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产业融合理念滞后,福建大遗址始终未能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产业融合背景下,亟需提出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具有闽地特色的大遗址文化旅游发展策略:健全管理机制、做好宏观布局;增进多元融资、创立合作共同体;深挖遗址内涵、彰显地域特色;活化文物资源、拓展旅游体验项目;开展生态建设、构建绿色可持续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西安作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的大遗址片区之一,如何依托遗址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成为西安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从分析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转型的要求出发,深入剖析西安大遗址的地位和价值,通过对西安发展遗址文化产业进行PEST分析,论证其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18.
鲁东南地区新石器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址是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的发生、演进、发展、传承甚至毁灭都是在古遗址上发生的。文化遗址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其中遗址空间分布研究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鲁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从遗址分布的自然地形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时期内遗址的高程、坡向有一定的分布特征,古遗址在某些地区分布具有一定的聚集性。  相似文献   

19.
对邯郸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状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大遗址资源发展文物旅游业已成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做法和手段,而我国保护利用大遗址的工作近几年则刚刚开始,邯郸作为大遗址资源异常丰富的区域,应积极创造条件,挖掘展示大遗址资源,促进邯郸文物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大遗址的有关状况,对邯郸在大遗址保护利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遗址概念、遗址公园在国内外建设情况的探讨,详细论述了邯郸大遗址矛盾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在大遗址保护方面应当思考与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够对邯郸在做好大遗址保护工作方面起到点滴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革命遗址是一种独特的资源,而延安就是这种独特资源的拥有者。事实上,丰富的革命遗址正是延安众多资源中最具特色和最有吸引力的资源。只有从遗址保护、历史内涵和精神体现三个维度着手才能开发利用好延安的革命遗址资源,也才能满足现代人观看革命遗址、学习革命历史和感受革命精神的愿望与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