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印尼华人,作为印尼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印尼华文媒体,作为印尼华人母语文化的传承者及中华文化与印尼华人联系的纽带,同时也作为国人了解印尼社会的一个窗口,理应走进我们的视野,并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印尼华文媒体的历史沿革及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华文媒体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华人聚集地之一,据权威数据统计,在此地的华人已愈1000万,这也是中国本土以外最大的华人聚集地。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与印尼恢复外交关系,中印双方的双边贸易关系及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天津财经大学自与印尼合作开展汉语培训项目以来,越来越多的关于印尼华人的情况被印尼留学生带到了中国,其中,感觉最明显的就是印尼华人对海外的华文报纸及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3.
陆然 《新闻爱好者》2010,(5):110-111
华人报业作为海外华人"三宝"中的"一宝",在发展居住国的新闻和文化传播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印尼华人最早在印尼各地出版马来文报刊,对传播和发展马来语成为印尼国语,对发展印尼文学和文化作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他们发行的华文报刊为印尼民族独立建国、民族报业发展和华人文化教育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作为少数族群媒体,华文新媒体具有华人强化身份认同、确定华人与其他族群边界的作用。这种圈层内的传播形态,赋予了华文新媒体与当地主流媒体不同的传播特征,即在华人社会中实现内容生产的本土化与传播的全球化。伴随大量中国新移民定居海外,华文新媒体迅速发展,但同时,其在海外的文化环境中面临经营困难、两极分化等问题,亟待进行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以增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背景下,东南亚华文媒体处于转型发展期,其发展面临着东南亚国家政府对新媒体的管制、新媒体相关技术力量薄弱及人才匮乏、华文媒体受众整体萎缩等困境,只有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媒体建设、以视频化表达重塑新闻传播形态、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协同转变以及转变媒体盈利模式才能更好的发展。同时,东南亚华文媒体的转型发展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走出华人圈,进入当地主流社会以及吸引新生华人受众。  相似文献   

6.
陈乐 《新闻记者》2005,(11):54-55
一、澳大利亚华文媒体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在澳大利亚2000多万人口中,华人已超过55万。但实际上可能有近百万人,因为其中不乏以其所在国国籍登记的东南亚国家难民,或是第二、第三代已拥有澳洲国籍的华人后裔。目前,澳大利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华人移民首要定居国之一,而且华人移民人数仍在不断攀升。随着新移民人数的上升。华人已成为了澳大利亚重要的少数民族,华文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在澳洲已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华侨华人在居住国的地位不断提升,华文媒体也成为增进华人社区与其他族裔沟通交往、凝聚华人社会的首要话语平台,逐渐受到当地主流社会的重视。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指出,目前华文媒体的发展出现了集团化,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文媒体历史悠久,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平台,也是增强华侨华人身份意识的重要文化工具。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众多,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社会影响力高,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加强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互鉴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星洲日报》是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华文报纸。在将近百年的办报史中,它生产优质内容,传承中华文化,担当不同文化对话的使者,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展现了华文媒体在维系华人身份认同与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积极角色。  相似文献   

9.
曹蓉 《出版参考》2005,(12X):31-31
新崛起的新加坡和它所代表的东南亚华文图书市场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虽然融合了多元种族,但是华文和华人的影响力,还是最重要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东南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来自中国的华文书籍通过新加坡销入周边国家,如重拾华文热情的印尼、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一时之间,一个以新、马为中心的海外华文市场已经形成,并具有无限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千岛日报》是目前印尼发行量较多、销行地区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华文报纸之一。其华文教育版以"华文园地"和"童心"为代表,不仅形成了自身的版面特色,而且在调整中不断革新。《千岛日报》不仅是印尼华人华侨了解祖国最新消息的直接途径,发挥沟通印尼华侨华裔与中国家园亲朋的桥梁作用,而且承载着传播汉语及中华文化的重任。华文教育版对印尼华人规范使用汉语汉字发挥着最直接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当地华人华侨提高汉语水平,更有利于汉语的推广及其使用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香港有关媒体报道,印尼政府前不久正式开放中国大陆等地的华文书刊进口与发行,解除了实行长达23年的这项禁令,受到印尼华人社团的普遍欢迎。 据报道,印尼贸易与工业部长前不久签署了一项政令,撤消了前印尼商业部长于1978年所实行的有关进口与发行华文书刊及印刷品的禁令。  相似文献   

12.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媒体”经过200多年的艰苦努力,今天,华文媒体已遍布全球五大洲,数量达到400多家。他们不仅是传承中华文化、促进华人融合的主要力量,还是华人与祖国联系、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在世界出现新一轮“中国热”时,海外华文媒体更显出作用与价值:掌握话语权,传递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3.
以“寰球民意指数”(2023)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客观评估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公众对“中国崛起”的现状认知、潜力认知、态度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崛起”在印尼公众心目中已成客观事实,印尼社会高度认可中国的未来发展潜力,并对“中国崛起”持乐观友好态度。印尼公众的双边关系认知、华人群体认知、南海问题认知及媒体接触频度对“中国崛起”现状认知具有显著影响,印尼公众的双边关系认知、“一带一路”倡议认知、南海问题认知与“中国崛起”潜力认知显著相关,印尼公众的经贸往来认知、“一带一路”倡议认知、华人群体认知及南海问题认知显著影响其看待“中国崛起”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吴献举 《新闻界》2007,(5):75-76
广东新闻传媒产业在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广东新闻传媒可以通过在华侨华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创办新闻媒介、与海外华文媒体开展多元化合作以及与海外非华文媒体合作方式等采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变化对于东南亚华人社会、华文报的生存与发展仍然会有直接、间接的微妙互动与影响。中国的一举一动,仍然备受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与华报的密切关注。这种关注,总体而言(以新老华侨为对象或主要对象的华文媒体例外),已和侨报时代以中国为效忠对象、"心系祖国"的心境与意识截然不同。这是东南亚华文报业史不可忽视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正>绝大多数美籍华人具有"祖国"意识,中国是老侨的"原乡",是新侨认知上的文化归属。尤其是第一代移民(新侨),他们对于华文媒体的需求更加强烈,他们需要通过华文媒体了解美国、牵挂中国,华文媒体成为许多华人每日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精神伴侣。华人在美国仅占1.2%的比例,却能支撑起数目众多的华文媒体。然而,当新闻爆炸式涌现,当免费成为常态,美国的华文媒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欧洲"辱华"事件为例,讨论海外华文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及功能。"辱华"现象是中国文化和他国文化在交流中产生的冲突之一,严重伤害了海外华人同胞的尊严与情感。欧洲华文媒体作为沟通中欧的渠道之一,在"辱华"事件中,除了实现情况报道功能,团结华人、引导华人合理维权之外,还应实现说服功能,扭转欧洲对华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8.
对于如何提升华文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以及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且持续攻坚的课题。作为中国媒体参与国际传播的一个另类样本,凤凰卫视在发展其独有的国际传播特色并持续吸引全球华人受众关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其致力于打造国际媒体视角的华人话语平台的愿景,也为华文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镜鉴。  相似文献   

19.
新崛起的新加坡和它所代表的东南亚华文图书市场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虽然融合了多元种族,但是华文和华人的影响力,还是最重要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东南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来自中国的华文书籍通过新加坡销入周边国家,如重拾华文热情的印尼、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一时之间,一个以新、马为中心的海外华文市场已经形成,并具有无限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苏枭 《新闻世界》2014,(11):184-185
本文就荷兰华文媒体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荷兰生活着近10万华人,而近几十年来荷兰发展起来的数家华文报刊如《中荷商报》《华侨新天地》《华侨通讯》等,在华人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电视广播和新兴互联网发展,给荷兰华文媒体注入新的力量,代表有荷乐网、凤凰卫视欧洲台和荷兰国际广播中文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