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的“两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不仅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龙头课程,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核心的课程,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而“两课”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和重要参考,教材是教学之本。因此,为了取得“两课”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加强和提高高校“两课”教材建设和质量,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
依据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版历史教材增没了“学习与探究”课,突出“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上好探究课让学生“走进”历史,让历史“活”起来。现以探究课《寻访“丝绸之路”》为例,浅谈探究课的操作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课程教材研究所&;#183;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中第十四课何其芳短诗《秋天》中“清洌”的“洌”字用法的辩论。提出“‘清洌’的‘洌’字乃‘冽’字之误”的观点,通过论证,意在维护现代汉语规范用语的准则,避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综合布线”是近年来理工类学校(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新设立的课程,在教材、教法等方面都处于探索的阶段。课程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要求较高。“项目工程设计”是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工程进行分析、设计,以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倡导“自主学习、团体合作学习、开放式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尤其重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学到有关项目开发的整套过程,掌握基本的开发、设计技能,通过项目工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发挥各自的特点和才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从“圣经”到“材料”——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圣经式”教材观是教育的社会控制职能和制度化教育强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水平有限的反映,它不仅限制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创造意识,而且割裂了课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材料式”教材观的兴起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助于释放教法在教学中的张力,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和学习的学习生活,提高教学质量,中国还缺少从整体上拒绝“圣经式”教材观的能力,但“材料式”教材观也有其发展的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6.
对教育资源的研究和运用,是中国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之一。把当地“非遗”作为课程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有利于拓宽中小学生的思路,提升中小学生的自信,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调查表明,在德州“非遗”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出现教学内容与地方“非遗”没有相互贯通、融合教学内容复杂、创新性低、“非遗”活动的创设形式单一等现实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部编版教科书内容的不足、教学工作者对“非遗”文化教育活动的研究不够、小学教学中应试教育思维方式仍占主导等三个因素。为此,教师应确定“教师即研究者”的角色定位,立足教材,推动课堂理论研究,扩充实践活动形式,以促进“非遗”项目更多地融入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二次开发” 的基本涵义,不仅包括教师对既有教材的灵活运用,还包括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 整合和教师自主开发教材资源。从本质上说,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有五种过 程:课程情景化的过程,“课程重构”过程,多元主体的“对话”过程,课程教学 一体化的过程,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从传统的课程“消费者”转变为积 极的课程开发者。通过“二次开发”教材,教师也拥有课程开发的话语权。与专 家、学者开发教材所不同的是,这种开发存在于教师的日常职业生活,是教师专业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造成了课程与教学的分离,即课程被视作学校教育的目标或内容,而教学则被视作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课程规定学校“教什么”,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好的,教学的过程则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20世纪初,名教育哲学家杜威先生系统地提出了整合课程与教学的理念。80年代中期,美国学韦迪(Weade)提出“课程教学”这一术语,来概括课程与教学融合的状态,在晚近的课程及教学理论界,“课程教学”已成为时代精神的呼唤。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个性化教学的研究》所呈现的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形态即属于“课程教学”,因此,在课程教学中的“权力赋予”、“一系列事件”、“冒险活动”、“生成性目标”及教师所面临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该校教科室主任王备通过网络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9.
一、课程——教学事件的展开 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将所有构成教学的事件称为教学事件。教学事件是一个个教学活动及其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教学事件的展开恰恰就是课程的实施。构成教学事件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说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依托教材与教学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型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比如:在讲授初中化学“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部分时,教材本身只是介绍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水与工农业的关系、水污染及其水资源保护等知识。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过程,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样,教师就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向“课程研究者”。但课程研究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做研究,课程研究不过是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以发表的方式公开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问题解决 不少教师抱怨教学时间都不够用,根本没有时间做教学研究。也有教师提出教师责任就是教学,没有做研究的义务。其实,教学研究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做研究,教学研究不过是留心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法定文化”,教材的功能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的教学活动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话题”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教材评估是评价课程改革的一把标尺,但由于教材评估的标准制订涉及环节较多,评估过程又颇为复杂,因此教材评估成为了课程改革的难中之难。本文对美国“2061计划”所作的中间学校的数学、科学和高中的生物教材评估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对我国的教材评估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索高职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研究的意义,分析高职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研究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高职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主要有构建校企合作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开发活页式教材、构建“六元六链六步”特色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及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在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许多老师都认识到了这一点,这是非常值得欣喜的。但在具体教学实施中,该如何吃透“理念”领会精神,  相似文献   

15.
关于“礼仪”活动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仪”活动课作了《新教学方案》中的一门活动课程,已在我校实施几年了,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该课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改进了传统的传授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共建教学法就是要教学相长,师生共建班级群体及自身文明。它遵 循公式:教学=课程(管理×学习),要求师生协作,以范题立项,以解题定约,记 “帐”履约,从善寻解,自查质量,共谋发展,反思教学过程,实现创新目标。这种普 通教学法,盯住“新”人自“新”,在教材处理上采用“路门堂室”模型;在课堂运作上 采用“期望解题”模型;在沟通方式上采用“双语关联”模型,着意审美、着力健体、 着重益智、着实积德,优化学校生态,使之更像以创新地发展为主题的学习型“企 业”。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循环式”课程开发方法及其开发流程,即在一轮课程开发之后进行教学试验和再开发,同时提出了一种情境化教材框架结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八步递进”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美国"2061计划"的中学教材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栽体,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教材评估是评价课程改革的一把标尺,但由于教材评估的标准制订涉及环节较多,评估过程又颇为复杂,因此教材评估成为了课程改革的难中之难。本文对美国“2061计划”所作的中间学校的数学、科学和高中的生物教材评估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对我国的教材评估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导读”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 ,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之一。笔者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进行了“导读”教学实践 ,效果明显。一、教学内容 ,是实施“导读”的基础“导读”是指在教师科学地引导和指导下 ,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系统地阅读书本的过程。而“导读”又必须以教材为文本来实现 ,因而 ,着眼于“导读”的课堂教学 ,就需依据教材精心确定“导读”的要点 :1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 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内在联系 ;3 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 ,实现两个同…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理论倡导实现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必须积极实现“两个方式”的转变;必须重视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指导、因势利导、分层辅导来顺应教学方式转变后教师的“教”;必须重视通过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及学会发现、学会运用、学会创新来顺应学习方式转变后学生的“学”;“两个方式”转变后必须实现“学”与“教”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