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清 《青海师专学报》2010,30(4):137-139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组歌》是一部深刻隽永的哲理散文诗。诗人通过"浪"、"雨"、"美"、"花"、"幸福"之口来吟唱,构筑了诗人心中爱与美的理想世界。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来解读这部作品的美学特征:形象之美、意蕴之美、表达之美、图画之美,从而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道歉的魅力     
谈及班主任工作,人们普遍认为"爱"是关键,认为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爱"要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爱"成了班主任工作中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践行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始终恪守爱生如友、爱生如子、爱生如己的师爱准则。但我认为,对于班主任而言,爱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我们的教学行为要围绕如何使学生在愉悦幸福的氛围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获取终身受用的知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爱学"内化为"会学",从而提升物理学习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从道德的角度来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极端地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一些专家学者在理解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等思想时也存在道德至上的片面性。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教师爱的本质内涵做了思索和探讨。认为基于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爱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道德爱,更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专业爱,只有全面理解教师爱的上述双重内涵,才能真正推动教师工作的优化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简·爱》和《呼啸山庄》两部作品都探索了自然之爱、文明之爱与社会之间的依存关系,以批判现 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自然之爱与文明之爱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凯瑟琳的悲剧和简·爱的幸福结局阐释了 自然之爱虽然独具精神魅力,现实生活中,文明之爱终将获胜。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教师则是传递爱的特殊人群。因为有了爱才会有包容,有了爱才会有耐心,有了爱才会有欣赏,有了爱才会有创造。  相似文献   

7.
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做"好孩子"的发现者。课改使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而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朋友,充分的尊重信任和鼓励我们的每一个孩子;自己再也不能满堂灌输,而应引导孩子自主探究;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以爱为源",什么是"爱铁成钢"……  相似文献   

8.
冰心从"爱"出发,用清新隽丽的文字,以女性柔美而略带忧郁的情感,通过含蓄不露的艺术表现形式,向广大读者展现了一个广博的爱的世界,形成了独具特色"爱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和《祖母绿》发表后在获奖与批评史上的不同命运,从叙事时间入手,借鉴现代民族国家关于个人、家、国关系的理论,发现曾令儿在25年的时间里走出一条由个人之爱向国家之爱、人类之爱升华的宏大之路。与此相对,钟雨用全部情感和灵魂发出了"爱,是不能忘记"的呼唤,从而实现了个人之爱。  相似文献   

10.
弗莱彻基于对现实社会生活与道德抉择方法的深思熟虑,提出了以人为中心、以爱为最高指导原则的"爱"的境遇伦理,具体包含以爱为内蕴的道德规范、以爱为态度的道德关怀、以爱为计量的道德抉择以及以爱为唯一的道德之善的内在维度。弗莱彻"爱"的境遇伦理在理念上体现了人本思想,在实践中体现了理性思辨,但在具体境遇中,却易陷入爱的计量困境与爱的虚无境地。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会经常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何做一个被模仿的榜样呢?教师应该对生活充满爱,做一个快乐的人;对家庭充满爱,做一个幸福的人;对工作充满爱,做一个感恩的人;对集体充满爱,做一个和谐的人。善于模仿的学生自然会成为一个快乐、幸福、感恩、和谐的人,一个有爱的人。  相似文献   

12.
崔海霞 《考试周刊》2012,(40):164-164
老师走进学生的世界,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感受成长、感受收获,教育才有光彩,才有生命力。本文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生动故事,体现了爱的教育,也说明了老师"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相似文献   

13.
陈春霞 《考试周刊》2012,(31):16-17
幸福是人生追寻的永恒主题,教师是学生走向幸福人生的引导者,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会有学生"幸福地学"。教师的幸福来源于爱与被爱、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和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只有主观条件及客观条件达到统一,教师的幸福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宋亦 《成才之路》2014,(30):5-5
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幸福来自对学生的爱,来自对学生的宽容,来自不时的"偷偷懒"。  相似文献   

15.
当他人问起你"爱"的含义时,你是如何去表达说明?我想说的是,当所有被提问的对象是老师的时候,"爱"这个词的定义一定很简单,爱就是与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共同分享的礼物。  相似文献   

16.
陈冰 《华章》2011,(35)
爱给人以力量去完善自己,爱使人变得伟大而高尚,爱也是人们一生追寻的快乐所在.有了爱人生才能更加精彩和幸福.本文从爱的对象、爱的内涵、爱的获得和爱的结果逐步分析爱对人生意义的巨大作用,以期对全面宏观地理解爱的价值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爱与美一直是哲学、艺术学、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诗人和艺术家们所赞美的主题。本文的爱与美是以美学为基础的,以美学为基础的爱与美不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是相通的。"爱"的世界是一个反对分裂的"一体性"世界,这种"一体性"的世界必是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刘运娇 《考试周刊》2011,(37):231-232
每一个班级都会有一些"问题学生"的存在,转化这些学生,需要老师用爱资助。爱是责任,爱是平等和尊重,爱是理解和信任,爱是宽容和鼓励。  相似文献   

19.
弗洛姆幸福观是多维度的幸福观。幸福是个体与存在的统一,需要是追求幸福的驱动力,爱是幸福的源泉,禅宗和精神分析是实现幸福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教育爱"是教师应具有的一种理智的、无私的、富有包容性的爱,幼儿教师的"教育爱"更具有特殊性。"儿童幸福"是儿童在师爱中的主观体验的极佳表现。幼儿教师的教育爱是儿童幸福的保证。二者的关系包括三种:尊重并理解儿童是教育爱的精神起点;平等公正地对待儿童是教育爱的基本要求;为儿童谋幸福是教育爱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